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周国庆
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江阴 2144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短期疗效临床观察。方法 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实验组)40例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对照组)40例,疗程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12周以后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以后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及HAMD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卒中后抑郁比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临床疗效更加确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丁苯酞胶囊;艾司西酞普兰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b)-0018-02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老年性抑郁最常见的类型[1],对于卒中后抑郁的治疗,目前认为去甲肾上腺素(NE)能和特异性五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艾司西酞普兰被认为是VD的首选治疗药物之一[2]。丁苯酞是国家一类新药,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3],目前为止,丁苯酞能改善脑代谢,促进脑血管侧枝循环再生,但对改善卒中后抑郁相关临床研究较少,该研究主要针对脑梗死后抑郁,对脑梗死卒中后抑郁的治疗缺乏个体化治疗,因此该研究2013年1月—2014年1月探讨丁苯肽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就诊于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卒中后抑郁诊断标准;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20分;③首次发生急性脑梗死,经临床及颅脑影像学检查证实,符合第四界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4],年龄50周岁以上,NIHSS评分≤10分。排除标准:①严重的痴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17分;②卒中后出现失语、意识障碍等原因不适合HAMD评分的患者。严重的肝肾损害、癫痫、脑血管畸形、帕金森病;③入组前1个月已服用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精神类药物或苯二氮卓类药物;④其他包括:患者存在威胁生命的器官衰竭,骨骼肌疾病所致的严重残疾、癌症、神经变性病或帕金森病或阿尔兹海默病。入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实验组)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对照组)。实验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3.40±2.12)岁;HAMD评分为(27.86±3.23)分。对照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3.35±3.17)岁;HAMD评分为(27.78±3.35)分。实验组和对照组上述各项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二组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保护血管内皮,营养神经,功能康复锻炼以及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口服丁苯酞软胶囊(商品名:恩必普)0.2 tid×12周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商品名:来士普)10 mg qd×12周,初次给药均发生在卒中后5~10 d。对照组只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商品名:来士普)10 mg qd×12周。
1.3 疗效标准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12周使用HAMD评估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根据HAMD减分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痊愈,减分率>75%;显效,减分率>50%;有效,减分率>25%;无效,减分率<25%;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总有效率,痊愈加有效、显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
治疗8周,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疗效评定
治疗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到12周,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卒中后抑郁是脑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老年脑梗死患者,对卒中后抑郁的规范化治疗有别于单纯抑郁患者,因此临床单独使用抗抑郁药对脑梗死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欠佳,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导致残障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也是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研究认为卒中后认知功能恢复在发病后2~3个月,内恢复较快,2~3个月后继续恢复的可能性小[1]。因此早期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治疗可能极大地降低此类疾病的负担。SSRIS对老年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 艾司西酞普兰是SSRIS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抑郁的代表药物之一[2]。
丁苯酞广泛用于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机制是改善缺血区微循环和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从而减低缺血损伤,丁苯酞还可通过减少海马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达到保护神经血管单元的作用[5]。丁苯酞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研究同样提示了安全及有效的结果[6]。
该研究显示,两组治疗12周以后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单用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说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丁苯肽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比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有效。丁苯酞具有潜在的血管生成活性[6-7],可以有效改善脑侧枝循环,对小血管增生有显著改善作用,从而更有效的促进梗死区功能由其他脑区代偿,促进脑功能网络的有效恢复,相关研究表明,丁苯肽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及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8],对可显著增加海马区、边缘结构等认知功能代偿区的供血,丁苯肽改善卒中后抑郁的机制可能与此有关。
该研究由于样本量偏小,观察时间短,丁苯肽胶囊改善患者抑郁状态还需进一步研究,丁苯肽胶囊对脑梗死后抑郁的有效目前尚缺乏直接的证据,其相关证据的研究还需进一步相关证据,下一步拟从功能磁共振方面探讨卒中后抑郁影像学改变特征,该研究得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丁苯肽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Zhang WN, Pan YH. 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incidence and correlated factor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in China[J]. PLoS One, 2013,8(11):e78981.
[2] 王艳,唐强,李娟.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2):182-183.
[3] 崔丽英,刘秀琴,朱以诚.dl-3-正丁基苯酞治疗中度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4):251-254.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6,29(6):379-383.
[5] 孔双艳,李其富,羊洁,等. 丁基苯酞对大鼠缺血脑组织NGF及BDNF表达的影响[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 38(3): 403-407.
[6] 袁志华,丁琪,靳珊珊,等.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中华全科医学,2007,38(3): 403-407.
[7] Peng Y, Xing C, Lemere CA, et al. 1-3-n-Butylphthalide ameliorates beta-amyloid-induced neuronal toxicity in cultured neuronal cell[J]. Neurosci Lett, 2008, 434(2): 224-229.
[8] 候德仁,薛俐,唐交春,等.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PDI及P53的表达及丁苯酞对其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9):2104-2110.
[9] Feng X, Peng Y. DL-3-n-butylphthalide extends survival by attenuating glial activ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J].Neuropharmacology,2012 62(2):1004-1010.
(收稿日期:2014-08-1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187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