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摘 要:目的:对患有非乙醇性脂肪肝的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肝功能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66例患有非乙醇性脂肪肝的临床确诊患者,对这些患者的血糖浓度、血脂浓度以及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66例正常人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该病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浓度与正常人比较要高得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肝功能指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非乙醇性脂肪肝的患者的血糖、血脂浓度以及肝功能指标的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对于临床对该病患者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进而进行有效及时的治疗,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非乙醇性脂肪肝;血糖;血脂;肝功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脂肪肝患者的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为了对患有非乙醇性脂肪肝的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肝功能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使该类患者的诊断的准确性更高,误诊和漏诊的几率进一步降低,使患者的预后更加理想,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抽取66例就诊的患有非乙醇性脂肪肝的临床确诊患者与66例正常人资料,对两组的血糖浓度、血脂浓度以及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7年3月~2011年3月这四年时间里,抽取66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非乙醇性脂肪肝的临床确诊患者(定义为A组)与66例正常人资料(定义为B组)。其中男82例,女50例;年龄33~78岁,平均53.8岁;病程1~4年,平均1.8年。两组的自然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对抽样中的66例患者的血糖浓度、血脂浓度以及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66例正常人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1.3 检测方法及检测项目:抽取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作为检测标本,采用我院现有的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TC、TG、FBG、LDL-C、HDL-C、AST、ALT、GGT进行检验。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病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浓度与正常人比较要高得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肝功能指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糖浓度和血脂浓度比较(,mmol/L)
组别 | TC | TG | FBG | HDL-C | LDL-C |
A组 | 5.8±1.4 | 3.2±1.2 | 7.1±1.7 | 2.2±0.2 | 3.8±1.6 |
B组 | 4.2±1.1 | 1.1±0.4 | 4.9±1.2 | 1.0±0.8 | 2.2±0.8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表2 两组肝功能比较(,U/L)
组别 | 例数(例) | AST | ALT | GGT |
A组 | 66 | 42±19 | 45±15 | 52±18 |
B组 | 66 | 23±13 | 24±11 | 28±13 |
P值 |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肝脏是人体急性常规代谢的一项重要枢纽,肝内的脂肪主要是来源于饮食和外周的脂肪组织,饮食中的脂肪在过经水解酶进行消化后,其中所含的乳糜微粒被人体的小肠上皮吸收进入血液,乳糜微粒在进入到肝脏之后首先要被肝窦枯否氏细胞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在进入到肝细胞内之后,有一部分在线粒体内进行氧化分解后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或重新发生酯化反应合成三酰甘油、磷脂及胆固醇酯,大多数的三酰甘油和载脂蛋白在发生结合后会形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然后进入血液[2]。如果患者体内的三酰甘油的含量过高,超出了肝脏的最大运输限度,就会导致大量的三酰甘油在患者肝内发生蓄积沉着现象进而导致非乙醇性脂肪肝的形成,因此体内三酰甘油含量升高与非乙醇性脂肪肝的发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人体的肝脏除了可以对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物质进行代谢之外,还与糖代谢有关的各种激素的主要靶器官和发生降解反应的一个重要的场所。当该类患者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症状的时候,会使得体内肝糖原的合成出现障碍,不能够顺利的将过高的血糖转化为肝糖原进行储存,从而造成糖调节受到损伤甚至诱发出现肝源性糖尿病症状[3]。
综上所述,对患有非乙醇性脂肪肝的患者的血糖、血脂浓度以及肝功能指标的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对于临床对该病患者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进而进行有效及时的治疗,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参考文献
[1] 张 健,姚洪森,贺南方,等.脂肪肝的诊断治疗进展[J].河北医药,2010,25(12):121.
[2]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乙醇性肝病学组.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S].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1(15):71.
[3] Lieber concepts of the pathogeneisi of alcoho liver disease lead to novel treatments[J].Curr Gastorenterol Rep,2009,6(16):6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94464.html上一篇:胆道术后胆漏分析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