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摘 要:目的:观察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发热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其选择无发热的健康体检人40例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细胞染色镜检。结果:经过测定,观察组的HCT、MCV、RDW-SD、MCHC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P<0.05),而MCH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发热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血细胞状况有一定的关系,血细胞状态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病情变化。
关键词:血细胞形态学;发热疾病;诊断;染色镜检
近年来由于医学技术的进步,血液分析仪为临床提供了多参数和有价值的诊断依据,促进了血液实验诊断水平的提高,2005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制定了血液分析仪细胞形态学复检规则[1]。同时一些发热疾病患者出现了符合了诊断标准可能疾病已经进展到中晚期,病情已经很严重,不能及时早期地诊断,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死亡率增高[2]。早期诊断与治疗能改变疾病的进程,甚至逆转疾病的进程,对改善预后非常重要[3]。文章为此具体探讨了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并且资料完整的40例发热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实验室检查血三系减少、凝血功能异常。所有患者均无肿瘤病史,未使用影响血细胞功能的药物。男21例,女19例,年龄1~78岁,中位年龄36.2岁。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40例作为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4个月~80岁,平均34.3岁。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采集两组末梢血10~15 ml,制作血涂片,染色镜检,操作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本文观察的主要血细胞形态学指标有: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指标对比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测定,观察组的HCT、MCV、RDW-SD、MCHC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P<0.05),而MCH与对照组相近(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比较()
组别 | 例数 | HCT(%) | MCV(μm3) | RDW-SD(%) | MCHC(g/L) | MCH(pg) |
观察组 | 40 | 40.83±2.14 | 85.62±4.52 | 12.36±0.25 | 348.62±5.62 | 31.52±0.95 |
对照组 | 40 | 39.36±1.25 | 83.60±1.82 | 11.95±25.36 | 345.62±3.28 | 30.56±1.25 |
P值 |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发热是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且最常见的疾病,血细胞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血细胞数量或质量的改变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身体的一些病理改变,可以很快对身体的基本状况有个初步了解和评价。同时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血细胞分析仪也已经普遍使用,为血细胞的检测提供了常规的硬件基础[4]。
在检测机制上,观察血细胞形态和数量及其比例的变化来研究造血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血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基本、最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被临床普遍应用。在造血系统疾病中,如果造血功能发生紊乱,就会从血细胞形态学的量变和质变中反映出来[5]。同时血液中各种疾病,都会引起血常规的各类细胞数与量的异常和生理变化,故重视周围血涂片的仔细检查以及周密的结果分析,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6]。
血细胞检验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其他异常细胞形态与数量的检测,而其中红细胞的检测意义最大。比如当小儿发生疾病时细胞在数量和形态上均发生一定的变化。我们知道血红细胞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处于发热状态的患者,可能由于蛋白质和铁元素消耗增多,加上食欲缺乏,致红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同时由于发热患者高血糖的渗透性利尿作用,存在不同程度的失水,加上红细胞体积增大,造成HCT相对增高。另一方面,RDW-SD分别是反映红细胞均一性的有效指标。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HCT、MCV、RDW-SD、MCHC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P<0.05),而MCH与对照组相近(P>0.05)。同时细胞形态学检查是多学科联合,检验人员不但要掌握细胞形态学知识,还应具有全面的临床和血液学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血细胞分析仪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涂片检查,制定血细胞显微镜复检标准非常必要。
总之,发热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血细胞状况有一定的关系,血细胞状态的变化可在一定上可反应病情变化。
4 参考文献
[1] 王 丽,房 倩,李坤芬.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J].中国血液与肿瘤杂志,2006,1(2):271.
[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34.
[3] 陈小剑,王晓欧,李绵绵,等.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涂片复检标准制定及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4):384.
[4] 朱晓辉,马洪玉,朱忠勇.应用血液学分析仪后显微镜复检标准刍议[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3(10):296.
[5] 戴泽宁,金 红,谢鑫友.血细胞分析仪应用中镜检标本筛查条件的探讨[J].检验医学,2011,19(4):366.
[6] 朱晓辉,何菊英,朱忠勇.应用血液分析仪后复查血片的内容和方法及程序[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26(12):78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94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