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摘 要:目的:探讨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重型流行性乙型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脑膜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0.25~0.3 g/(kg·d)连续冲击治疗5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脑电图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7%(26/30)显著高于对照组56.7%(17/30),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脑电图正常的比率为50.0%(15/30)显著高于对照组26.7%(8/30),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膜炎的临床疗效较好。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重型流行性乙型脑膜炎;疗效
流行性乙型脑膜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节。临床上多表现为呕吐、剧烈头痛、精神萎靡、乏力、低热、食欲不振,颈项强直,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神志模糊,甚而昏迷。目前对于该病缺乏特异的治疗手段,特别是重症乙脑病死率高,预后差,容易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近来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具有广泛的细菌及病毒抗体谱,能有效地防治各种细菌及病毒引起的感染。2009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30例重型流行性乙型脑膜炎患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该组患者60例,均为我院收治重型流行性乙型脑膜炎患者,全部病例均于入院当日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胞学检查,并进行血及脑脊液病毒抗体测定,涂片革兰染色检菌及脑脊液、血细菌培养。根据脑脊液特点及临床表现,并结合MRI特点、脑电图、血清学检测明确诊断。其中男46例,女24例;年龄2~78岁,平均(34.5±4.3)岁。自起病到接受治疗的平均时间为(20.3±17.4)d,脑CT、MRI无占位性病变征象。所有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伴有智能损害及精神症状。其中发热49例,恶心46例,头痛43例,呕吐40例,脑膜刺激征阳性38例,颈强直36例,咳嗽9例,昏迷10例,躁动惊厥抽搐12例。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起病至治疗时间、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膜炎抗病毒(利巴韦林10~15 mg/(kg·d)),激素(地塞米松0.2~0.5 mg/(kg·d),5 d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降颅压,脱水(20%甘露醇),退热、止痉,呼吸机支持,静脉营养支持及有细菌感染时选用抗生素治疗,以及镇静、降温等对症治疗;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推注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0.4 g/(kg·d) 连续冲击治疗5 d,治疗2周后复查脑电图。
1.3 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2周后的脑电图改变及不良反应:①疗效判断标准根据患者意识恢复、智能的恢复及精神情况的症状来判断。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者;好转:意识恢复但尚存智能损害及精神症状表现;无效:意识、智能及精神情况无恢复;②脑电图:正常:以a波为主,兼有少量低波幅慢波活动及口波;轻度及界限异常:散在中量低至中等波幅慢波活动;中度及重度异常:大量或弥漫性中高幅慢波存在[2]。
1.4 统计学处理:用SPSS 13.0统计软件。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根据方差齐否采用相应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7%(26/30)显著高于对照组56.7%(17/30),P<0.05。详见表1。治疗2周后观察组脑电图正常的比率为50.0%(15/30)显著高于对照组26.7%(8/30),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 显效 | 好转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15① | 11① | 4① | 86.7① |
对照组 | 7 | 10 | 13 | 56.7 |
上一篇:150例小于胎龄儿病因分析
下一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