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摘 要:目的:探讨脑室镜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方法,比较脑室镜辅助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给予脑室镜辅助手术治疗26例计为观察组,另26例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计为对照组,术后均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疗效评定,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26例患者中,ADLⅠ级患者5例,Ⅱ级患者7例,Ⅲ级患者5例,Ⅳ级患者3例,死亡患者6例(23.1%);观察组ADLⅠ级患者6例,Ⅱ级患者10例,Ⅲ级患者6例,Ⅳ级患者1例,死亡患者3例(11.5%)。结论:采用脑室镜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方法,死亡率低且创伤小,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疗法。
关键词:脑室镜;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治疗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属于神经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发病急骤,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救治,患者死亡率极高[1]。对于该病症的治疗,国内采用的手术方法种类较多,效果各异。天津天和医院于2008年11月~2010年11月期间,对26例患者采用脑室镜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优于传统的常规开颅手术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1月~2010年11月期间入住我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计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具有高血压病病史或血压持续处于偏高状态,排除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相关因素后经头颅CT扫描检查证实为脑出血。对照组共计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5岁,病程9~38 h不等。对照组患者中,出血位于脑内4例,位于皮质下3例,位于基底节区19例。血肿量为幕上21~40 ml患者10例,41~60 ml患者7例,61~80 ml患者6例,81~100 ml患者3例。观察组共计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7岁,病程8~39 h不等。观察组患者中,出血位于脑内5例,位于皮质下4例,位于基底节区17例。血肿量为幕上21~40 ml患者10例,41~60 ml患者8例,61~80 ml患者6例,81~100 ml患者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病发时间和出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方法:①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方法:术前采用CT定位,根据患者病情与血肿位置制定开颅手术入路,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开颅之前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 ml用以降低患者颅内压。选用经颞叶皮质入路清除淤血肿块,术中患者仰卧姿势,取患病侧颞部马蹄形切口入颅。血肿清除干净后进行止血,放置引流管于血肿腔内持续引流,防止再积血。并根据患者数前状况和术中脑压变化情况考虑去骨瓣减压术的使用,给予患者抗高血压药物进行血压控制[2]。②观察组患者采用脑室镜辅助治疗方法:术前采用CT定位,将患者出血量最大的CT层面距离头皮最近处定为靶点,患者采取全身麻醉。于靶点处切开头部皮肤层、肌层和骨膜层,采用牵引器显露颅骨后进行钻孔,骨窗大小为2.5 cm×2.5 cm,切开硬脑膜,采用脑针穿刺定位血肿块方向与深浅,明确肿块位置后经针刺通道置入内镜,于导视下进行肿块清除。调整内镜方向、角度,结合屏幕实时图像信息,清除死角肿块。术中,采取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使得视野术中保持清晰。术后取出脑室镜,内置引流管与血肿腔内持续引流,并给予患者抗高血压药物进行血压控制。
1.2.2 疗效评定方法:一般术后6个月以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作为疗效评定标准:Ⅰ级:患者完全恢复日常生活能力;Ⅱ级:患者部分恢复日常生活能力;Ⅲ级: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不足,需要家人帮助;Ⅳ级:患者不具备日常生活能力,卧床但意识清醒;Ⅴ级:患者植物生存状态或者死亡[3]。
1.3 统计学处理:本组研究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52例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ADL评级:对照组26例患者中,ADLⅠ级患者5例,Ⅱ级患者7例,Ⅲ级患者5例,Ⅳ级患者3例,死亡患者6例(23.1%);观察组ADLⅠ级患者6例,Ⅱ级患者10例,Ⅲ级患者6例,Ⅳ级患者1例,死亡患者3例(11.5%)。由数据可知,采用脑室镜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小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组即对照组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室镜辅助治疗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法。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ADL分级情况对比分析[例(%)]
组别例数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对照组265(19.2)7(27.0)5(19.2)3(11.5)6(23.1)观察组266(23.1)10(38.5)6(23.1)1(3.8)3(11.5)3 讨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外科治疗的目的在于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从而使收到压迫的神经元恢复功能并防止和减轻出血后的病理变化[4]。对于此类病症患者,清除颅内血肿还有助于降低血肿崩降产物对周边正常脑组织的损害。患者高血压脑出血发生后约2~3 h会形成血肿,一般情况下不再继续增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时,血肿腔内压力高于颅内压力,肿块对周围脑组织的损害程度也要大于高颅内压对全脑造成的伤害。患者发病6 h左右,发病部位周围脑组织将会出现海绵状坏死、变形和出血等继发性损伤,所以,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对于手术时机的把握十分重要,一般主张采取早期手术治疗。根据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自身特点与救治难度,采取早期手术治疗尽快清除颅内血肿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周围脑组织的损害,避免进一步发生脑水肿或者下丘脑损害而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5]。
目前,国内对此病症的主要手术治疗方法分为两类:传统开颅手术清除颅内血肿与去骨瓣减压术和微创血肿清除手术,而脑室镜辅助治疗就属于微创血肿清除术一类。与传统的开颅手术方法相比较,脑室镜辅助治疗具有其自身的多种优点:①提供良好的腔内照明,便于术者清除死角血肿,发现小的出血点;②精确的定位靶点,能够准确区分血肿区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的界限;③分辨率高,术者能够清晰的辨认血肿周边血管,不易造成新的出血点和脑部损伤从而增加手术安全性;④能准确电凝活动性出血血管,止血更加妥当,符合微创原则[6]。从本院2年的研究和本组对比
治疗临床效果分析来看,脑室镜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并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开颅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 李红旗,张玉芝,赵 宇,等.超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选择和预后[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10(2):133.
[2] 程华东.浅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式及手术时机选择[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10(4):286.
[3] 毛 群.外科治疗脑出血回顾与展望[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5,30(5):420.
[4] 潘仁龙,张晓峰.脑室镜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探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1(2):234.
[5] 骆东辉,范 波,史保中,等.脑室镜加溶凝治疗脑室内出血60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70.
[6]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6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95032.html
下一篇:手术治疗牙龈瘤22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