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摘 要:目的:探讨CT扫描诊断急性肠梗阻病因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38例拟诊断为肠梗阻患者,均采用螺旋CT诊断。结果:进行CT检查后,确诊为肠梗阻患者35例,阳性率为92.1%。在病因上,通过分析,结肠癌13例,粘连性梗阻10例,直肠癌4例,回盲部炎性病变3例,肠套叠3例,其他2例。以病理结果为标准,CT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66.7%。结论:腹部平片的局限性决定CT检查在临床中的重要位置,CT检查可以准确的确定肠梗塞的症状及病因,对其诊断及治疗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临床上意义重大。
关键词:肠梗阻;CT增强扫描;病因;诊断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它是临床上一种较常见的急腹症,病因多样[1]。过去确诊的主要方式是立位腹部平片,其正确率较低,使用时局限性较大,随着医疗器材的发展及进步,CT逐渐应用于该病的确诊上,它的成像及分辨率都较高,显示肠壁、肠腔和周围系膜结构时优势较大。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8例拟诊断为肠梗阻的患者资料进行了研究,探讨CT扫描诊断急性肠梗阻病因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8例拟诊断为肠梗阻患者,入选标准:常出现腹部压痛,会有持续性腹痛、腹胀,产生恶心、呕吐的感觉,有时会出现肛门排气停止,排便时发现大便形状异常,还会有血便出现,腹部听诊时发现肠鸣音亢进,触及腹部可触到包块,指检肛门会发现直肠内的肿块。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15~76岁,平均(48±2.6)岁,病程3~10 d。临床表现:32例有呕吐,25例有肛门排便排气停止,20例体温升高和白细胞计数>10×109/L,30例曾有腹部手术病史,2例有阑尾炎发作病史。
1.2 检查方法:我院采用的是SIEMEN Somatom Volume螺旋CT机,扫描参数:120 kV,200 mA,采集层厚5 mm,螺距0.512,扫描速度0.8 s/转。患者取仰卧位,足先进,扫描范围从膈项至耻骨联合下缘。增强扫描: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碘普罗胺(370 mg/ml)100 ml,流速4.0 ml/s,扫描延迟时间使用造影剂智能追踪软件手动触发扫描确定,触发层面为膈项,延迟5 s后触发扫描,触发阈值250 Hu。扫描结束后以0.625 mm层厚,间距0.625 mm将横断面图像重建为薄层图像。将获得的薄层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其中CT进行定位时,先从远侧肠管开始扫描,逐渐逆向扫描移动到近端肠管,在发现有扩张的肠管时,停止。
2 结果
2.1 诊断病因:本组患者进行CT检查后,确诊为肠梗阻患者35例,阳性率为92.1%。在CT表现上,梗阻部位近端由于积存气体使其肠管扩大,远端肠管塌陷。有的病例病症不明显,肠壁处情况较正常,只显示为肠壁增厚,病灶处有低密度的坏死灶。小肠平滑肌瘤出现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肠扭转可见“漩涡征”,可出现肠壁缺血,肠系膜水肿、积液。在病因上,通过分析,结肠癌13例,粘连性梗阻10例,直肠癌4例,回盲部炎性病变3例,肠套叠3例,其他2例。
2.2 诊断效果:本组患者病理判断为阳性36例,阴性2例,以病理结果为标准,CT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66.7%。详见表1。
表1 CT扫描诊断急性肠梗阻的效果(例)
病理结果 | 阳性 | 阴性 | 合计 |
阳性 | 35 | 1 | 36 |
阴性 | 0 | 2 | 2 |
合计 | 35 | 3 | 38 |
下一篇:5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