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摘 要:目的:探讨环行包皮套扎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2例已经确诊为包茎及包皮过长的患者,采用环扎去除包皮器械行包皮环切,随访3~6个月,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失血,术后疼痛、不适及术后失血、水肿等并发症,术后美观程度来总结手术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能顺利完成手术。结论:该术切除范围标准、并发症少、痛苦小、患者的满意度高,环扎去除包皮手术是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的一种良好方法。
关键词:环扎法包皮环切术;包茎;包皮过长
自2006年6月~2010年12月包皮套扎术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共202例包茎、包皮过长的患者,均取得预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02例,年龄3.5~40岁,包茎65例,包皮过长137例,均行包皮套环术,年龄段分组:3~9岁132例,10~20岁42例,21~40岁28例,其中伴包皮炎56例,包皮垢堆积有32例。
1.2 手术材料:均使用威海美迪森公司生产的包皮套扎器,小儿型号:11/12/13/14/15/18 mm,成人型号:20/22/24/26/28/30 mm。
1.3 手术方法:术前用套环环规测量直立位自然疲软状态下的阴茎大小,选用不同型号,有较长体毛患者常规备皮、1%聚维碘消毒术野并铺无菌巾,用橡胶带系在阴茎根部并计时,使用1%利多卡因于阴茎根部环形阻滞麻醉,不合作患儿请麻醉师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并作监护,用蚊式血管钳提起包皮,止血钳钝性分离包皮与龟头之间的粘连暴露冠状沟,清除包皮垢后复位包皮。如包皮口较小或瘢痕性狭窄时先行包皮背侧切开1~2 cm, 再用三把蚊式血管钳分别夹起背侧包皮切口两侧及系带处包皮边缘并提起, 将涂有少量石蜡油的结扎环向背侧倾斜15°置入阴茎头和内板间,使该环距冠状沟在系带处视实际情况保留约5~8 mm,避免尿道外口受压,在背侧处保留约8~10 mm,结扎环的小端位于阴茎头近端,将包皮复位,然后用卡环钳钳住包皮,上齿固定,防止移位,将生理盐水浸湿的双股弹力线环绕3周后打外科结,避免将包皮卷入结扎线间,距结扎线外0.5 cm处修剪去多余的包皮,局部龟头和包皮内板外涂少量红霉素眼膏,无菌纱布覆盖会阴部,手术结束。
1.4 术后处理及结果:手术时间在5~25 min,平均15 min,输欧口服先锋类坑生素3~5 d及适当使用止痛药,成人加服已烯雌酚,每天使用0.1%聚维碘盛在一次性茶杯浸泡消毒包皮缘2次后抛弃。期间无需换药拆线,待套环自行脱落,结扎环脱落时间7~21 d,16 d未自然脱落者根据情况可选择手术取环或继续观察。
2 结果
术后均无出血,切缘整齐,包皮系带保留完整,阴茎外形正常,术后52例有少许水肿,无感染及切口出血、切口内血肿及瘢痕挛缩所致的并发症,均一期愈合,瘢痕少,随访3~6个月,测量内板长度及询问已婚者性生活满意度较术前提高。
3 讨论
包皮过长及包茎为男性常见病、多发病,其危害是由于包皮垢聚集引起感染及影响小儿的阴茎发育,长期包茎反复感染者可引起阴茎癌和不孕,小儿出生时包皮与阴茎头之间粘连,数月后粘连逐渐吸收,包皮与阴茎头分离,小儿3岁时,有部分包茎自愈[1]。传统的包皮环切术是泌尿外科常见的门诊小手术,如处理不当可发生例如出血。尿道外口、包皮系带损伤,包皮切缘不平整及感染等并发症,包皮套扎术是近年来治疗包茎、包皮过长的一种成熟新方法,与传统的包皮环切术相比,有明显的优势:①其方法简单易学,更利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普及,尤其是缺乏助手的小门诊;②包皮环扎术适用于包皮过长及无粘连的包茎患者,能较为标准地控制切除范围,很容易达到内板保留0.5~1 cm要求,而且均匀稳定[2];③接受程度高,安全可靠,无痛苦,术中术后无出血,不用换药及拆线,不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④比传统的包皮环切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费用减少;⑤预期效果较传统方法好,术后阴茎外观美观,切缘平整,无线结、疤痕,患者心理感受好。
包皮套环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应注意:①包皮口较小或瘢痕性狭窄时背侧剪开时不宜过多,一般在1~2 mm,太长容易使背剪的包皮漏扎,结扎修剪多余包皮时不宜短于0.5 cm,太短使结扎线容易滑脱;②三重的结扎线须要求在同一水平面,同时打多个外科结,用力应均匀,并可避免结扎线间的包皮疼痛或坏死从而造成切缘不平整;③系带处保留5~8 mm,过短容易勃起疼痛及弯曲,套环安向背侧适当倾斜约15°,一方面可保证切面呈椭圆形,还可避免腹侧包皮切除过多损伤系带;④对于包茎患者,包皮去除过多,可能影响阴茎的发育,严重的包茎常存在阴茎体皮肤不足,去除过多的皮肤,就会加重阴茎皮肤不足,不但阴茎头不能外露,反而造成更严重的隐匿阴茎,对严重的隐匿型阴茎包皮过少,系带过短者不宜采用该术式[3]。
4 参考文献
[1] 王 果,李振东.小儿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02.
[2] 梅 骅.泌尿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92.
[3] 张国强,茅凯黎,陆佳荪.“Y—V”整形术矫治包茎[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2,17(7):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