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摘 要:目的:分析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在盆腔肿瘤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进行盆腔肿瘤放疗的患者40例,使用EPID所拍摄的正位和侧位片与数字化重建图像的验证片进行对照,计算并分析量化所测定的摆位误差。结果:前后和头脚的误差范围明显大于左右,而前后平均误差值明显大于头脚和左右的平均误差值,在3 mm以下左右和头脚摆动误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前后。结论:利用EPID可以有效检测盆腔肿瘤放疗的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从而保证盆腔肿瘤放疗的质量。
关键词:EPID;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摆位误差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精确治疗技术的应用,照射野位置的准确性对放疗效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而摆位重复性所造成的照射野位置误差是影响照射野位置的重要环节[1]。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是当射线束照射靶区时,在射线出射方向应用电子技术获取放疗图像的一种工具,目前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放射治疗中验证并校正摆位误差,其检测主要步骤包括离线校正、监测、统计分析以及决策制定[2]。为研究EPID在盆腔肿瘤放疗中检测摆位误差应用,对40例盆腔肿瘤放疗病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5月~2011年7月我院接收的盆腔肿瘤放疗的患者40例,所有病例均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盆腔恶性肿瘤。男11例,女29例,年龄31~74岁,平均52.7岁。其中宫颈癌15例,子宫内膜癌7例,前列腺癌8例,直肠癌10例。
1.2 摆位误差测量方法:放疗时患者取仰卧位,用真空气垫固定患者,由两名专业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中心摆位照射。患者进行摆位前对皮肤进行相应标记,之后使用放疗仪器照射患者的前后、左右以及头脚两侧野图像,使用iVIEW GTEPID系统每各2~3 d进行1次照射野位置验证,保留治疗实时验证图像,并对照射位置的误差进行测量,然后数字重建图像进行参考对照。由放疗的医生、影像师以及技师共同对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研究,将骨性解剖标志作为摆放的参考点。待将患者治疗部位中心转移至等中心后,在激光灯指示部位用画线的胶布贴作为标记,然后以患者的第一次验证图像作为参考标准进行等中心摆位的验证。若患者的摆位误差较大,重新调节参数进行放疗摆位。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方向摆位误差:前后误差范围1~22 mm,平均(13.29±7.24)mm;左右误差范围0.3~8.9 mm,平均(5.32±3.65)mm;头脚误差范围1~24 mm,平均(8.11±5.28)mm。前后和头脚的误差范围明显大于左右,而前后平均误差值明显大于头脚和左右的平均误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各方向摆位误差发生率:在3 mm以下左右和头脚摆动误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前后,而在3~10 mm, 左右和头脚摆动误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方向摆位误差发生率对比分析[例(%)]
摆动误差范围 | 前后 | 左右 | 头脚 |
3 mm以下 | 23(57.5) | 33(82.5) | 35(87.5) |
3~5 mm | 8(20) | 4(10) | 2(5) |
5~10 mm | 6(15) | 3(7.5) | 3(7.5) |
10 mm以上 | 3(7.5) | 0(0) | 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