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摘要】 目的:探讨menin蛋白在甲状旁腺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27例标本包括正常甲状旁腺组织4例、甲状旁腺增生组织6例、甲状旁腺腺瘤组织17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它们中menin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腺瘤组menin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及增生组(p<0.05),正常组同增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nin蛋白的失活可能在甲状旁腺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甲状旁腺肿瘤; menin蛋白; 免疫组化
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与多种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而且细胞生长周期的失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甲状旁腺腺瘤、增生及正常组织中menin蛋白的表达,并对它们表达的临床意义做了初步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和附属荆州医院病理科1995年1月至2008年8月的存档资料共27例,男性10例,女性17例。年龄16~64岁,平均42岁。正常甲状旁腺组织4例,甲状旁腺增生组织6例,甲状旁腺腺瘤组织17例。全部病例均有病理学诊断。
1.2 方法 标本为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每例连续切片3张,片厚4μm;常规脱腊后用用微波修复抗原;一抗为鼠抗人menin蛋白单隆抗体(购自武汉晶美公司),均1∶100稀释后,室温过夜;然后分别加生物素化的羊抗鼠和羊抗兔igg,37℃1h,abc试剂,6min。dab显色,苏木素复染。pbs缓冲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用美国neomarkers公司提供的阳性切片做阳性对照。 结果判断:光镜(×400)下观察阳性细胞的数量。menin染色阳性反应信号呈棕黄色细小颗粒,位于细胞核内。阳性组为显色的细胞占全部细胞的25%或以上者;阴性为切片中的癌细胞不显色或显色的细胞占全部细胞的25%以下者。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应用spss 11.5软件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menin蛋白在甲状旁腺正常组织、增生组织、腺瘤组织中表达的具体情况如下:17例甲状旁腺腺瘤中5例有menin蛋白表达(29.41%);6例甲状旁腺增生组织和4例正常甲状旁腺组织中均有menin蛋白度表达。阴性对照无阳性表达。menin在正常组织和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menin在正常组织和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menin在增生组织和腺瘤组织中的表达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 讨 论
menin为men1基因的表达产物,分子量为67kda,由610个氨基酸组成[1]。在1988年,一个swedish研究小组基于对men1患者肿瘤的杂合性丢失的研究和对患者家族进行基因连锁分析,确定了men1基因位于染色体11q13[2]。同时还发现两例双亲健康的men1相关的胰岛素瘤患者的两条11号染色体上同时存在等位基因丢失,这提示men1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符合“二次打击学说”[3],也就是说men1基因是一种抑制肿瘤基因,menin是一种抑制肿瘤蛋白。men1基因的突变引起menin蛋白的失活还被认为是导致甲状旁腺肿瘤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们的实验中,menin蛋白在甲状旁腺组织正常组织、增生组织、腺瘤组织表达率分别为100%(4/4)、100%(6/6)和29.41%(5/17),正常组织与增生组织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menin蛋白的失活在甲状旁腺增生的发生中意义不大,可能是其他的因素在起作用。而menin蛋白在腺瘤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同正常组织和增生组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enin蛋白的失活确实在甲状旁腺腺瘤的发生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这里,我们实验的结果支持carling[4]提出的关于甲状旁腺肿瘤发生机制的假说,认为钙离子敏感受体casr的和维生素d受体vdr的改变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外周血低钙、高磷或者低维生素d血症可能导致了甲状旁腺增生,在此基础上如果继续出现menin蛋白的失活,cyclind1的过表达和/或其他肿瘤基因的突变就会导致甲状旁腺腺瘤的发生。
自从发现menin蛋白具有肿瘤抑制功能,关于它的抑制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最近,sowa等[5]对体外培养的甲状旁腺细胞进行研究发现menin蛋白的失活导致了tgfβ信号传递途径的失活,进而引起了甲状旁腺细胞的增生和pth分泌增加。这种机制可能在甲状旁腺肿瘤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及临床意义。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甲状旁腺肿瘤的发生也与cyclind1基因过度表达有关。这些研究[6]认为cyclind1控制着g1s期进程速度,过度表达cyclind1导致g1期缩短,减少细胞对外源性有丝分裂的依赖性,细胞开始转录,从而导致了肿瘤的发生,但目前有关cyclind1与甲状旁腺肿瘤的研究多为小样本且研究方向较单一,尚需较大样本和从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对men1基因和cyclind1基因研究的深入,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都会得到满意的回答。
【参考文献】
1]larsson c,skogsied b,oberg k,et 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 gene maps to chromosome 11 and is lost in insulinoma[j]. nature,1988,332:8587.
[2] chandrasekharappa s,teh bt. clinical and molecular aspects of 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1for the book “genetic disoders of endocrine neoplasia”[j]. front horm rea,2001,288:5080.
[3] knudson ag. hereditary cancer: tow hits revisited[j]. cancer res clin oncol,1996,22:134140.
[4] caling t. molecular pathology of parathyroid tumors[j]. trends endocrinol metab,2001,12:5358.
[5] sowa h,kaji h,kitazawa r,et inactivation lead to loss of growth factor β inhibition of parathyroid cell prolifriration and parathyroid hormone secretion[j]. cancer res,2004,64:22222228.
[6] wang tc,cardiff rd,zukerberg l,et y hyperplasia and carcinoma in mmtvcyclind1 transgenic mice [j]. nature,1994,369:669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