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医学
一、临床医学课程的特点
临床课程涵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大部分,这个阶段要求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并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转化为临床综合技能。通过理论授课、实验课、临床见习、临床实习四种方式实施。教学周期从大三到大五,跨度长,内容多,课程间内容相互关联,授课进度相互衔接要求高,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着更高的要求。
按照《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要求:“强化医学生医德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小班教学、小班讨论;完善评价考核方法,建立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全过程评定体系;加强医教结合,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严格临床实习过程管理,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2]。
这对教研室、教师、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实施这样的要求又存在一些困难,从教师工作性质上,他们既是医生又是教师,同时肩负医、教、研三重工作任务,且医疗工作任务繁重,科研工作与个人发展密切相关,教师的教学精力受到很大影响。从学生学习方面来讲,学习的是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诊治绝对不允许出现差错、事故,学生面对各不相同的患者个体,千变万化的病情,既需要掌握医学知识,又需要运用医学伦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学习中还要严格执行卫生法规、医疗制度,防范医疗纠纷,较其他类别课程学习难度加大。如果在制度和工作安排上没有科学的设置,必然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实现,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二、临床医学课程教研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医学院校将临床医学系和附属教学医院合并成立临床学院,进而教研室和医院专业科室合并。这在扩大教学资源,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等方面有利于教研室的建设。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主要是随着医院现代化发展进程,临床分科越来越多,临床医生专业分工也越来精细,教师和本科全面医学教育及专业课程相对应的离散度越来越大,这导致承担一门临床课程的临床业务科室和专业课教师数量增加,教研室建立在多个临床专业科室的基础上,增加了教研室的管理难度,教研室的职权、工作机制、教学任务统筹都面临新的问题。
教师还存在学校的教学编制和医院的临床编制之分,在人事管理、培养目标、职称晋升、进修学习、绩效管理等方面也有不同。由此导致现在部分教研室不能全面开展工作,只完成教研室职能中部分任务,致使出现教学的自由化倾向,导致教学质量降低。这种现象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警觉。重温教研室的性质与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对照教研室性质与任务建立责、权、利明晰的管理体制,成立院(系)教学督导组织,检查指导教研室的工作,统一实行标准化管理,提高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三、临床医学课程教研室标准化建设的内涵和目标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化教研室就是在教学组织和科学研究管理与质量保证等方面制定统一的标准,明确教研室的性质、任务和职责,使教研室工作趋于标准化,有利于提高教学、研究的水平和劳动效率,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而推动学校的教学发展。
加强标准化教研室建设,要本着完善教学组织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以教学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师资水平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动力,以增强教师教学能力为目的,带动学科、课程、专业建设的全面进步[3]。以期达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又要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的改进,致力于重点学科和专业的建设、教材建设,鼓励教师教书育人,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
四、标准化教研室建设的措施
我们结合教研室任务和职责制定教研室规范化建设工作手册,在此基础上,推进教研室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研室人才梯队建设:教研室建设在二级学科,设教研室主任一名,教研室副主任根据三级学科情况设若干名,保证每个三级学科有一名教研室副主任,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组织。
院(系)掌握教研室成员的基本构成情况,包括人员的年龄及结构状况,职称情况及比例,工作经历和特长,做出量化分析,并结合未来教研室工作任务作出近期和远期人员结构预测,使教研室基本构成处于一种动态趋势下,临床编制中级以上人员经过教师培训、科室推荐、院(系)考核、学校聘任,充实到教研室工作中,有利于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
2.教研室全面掌握人员本学期开课情况:教研室要对开出的课程门类、数量、学时数、所使用的教材做出详尽的记录,对所遵循的教学要求、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行分析和不断地修改,以保证开出的课程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
对已开出课程在教学任务完成以后,及时地进行小结,以便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3.教研室学期工作计划:教研室要组织全体成员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使教学工作经常在新的教育观念和新的教育思想支配下进行。每学期做出学习计划,及时地总结教学经验,检讨教学工作的失误,促使教学工作经常性地在高度的责任感支配下展开,在不断探索和进取中进行。
4.新教师培养与试讲: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教研室承担的不可推卸的任务(青年教师的培养应是教研室永恒的工作主题),青年教师有计划地补充,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关系到教研室的生存与发展(可持续发展和长远性规划),而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主要应由教研室承担。指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以自学为主,在自学中补充自己最需要或最缺乏的学科知识。
观摩老教师教学活动,并适当地参与这些教学活动,其中首要的是要掌握本教研室所开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其次,要逐步为青年教师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而开展一系列活动。注意培养青年教师掌握教育科学、教育规律,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之前必须经过试讲过程,组织教学专家听取试讲课程,对年轻教师的授课水平做出评价,对存在的不足进行传、帮、带并加以修正,合格后才能上岗。
5.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每个学期各教研室都要进行课程备课、单元备课,有必要的进行章节备课。作为二级学科的教研室进行课程备课,将各单元分配到三级学科的专业科室,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计划进度作出要求。三级学科进行单元备课,将本科室负责的教学内容组织授课、见习带教、实习带教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使理论课、见习课、临床实习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有机的结合、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整体。
6.下达精品课程建设任务:教研室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要根据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对照各精品课程建设要素建立相应的教学档案资料,并不断更新。组织撰写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论文,参加有关学术会议,促使教研室全体成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并了解掌握国内外最新教学与科技动态,丰富自身的知识内涵。这样一方面可以随时迎接各级对本课程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从中发现不足、据此进行改进,及时提高要素水平,从而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师资水平提高。
7.教研室、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查与评价:教学工作是教研室主任的首要工作,教研室主任是教学效果的第一责任人。教研室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最重要、最直接的环节,教研室应定期对本教研室所开设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检查,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在此基础上辅以
(1)校、院(系)领导听课;
(2)教学督导委员听课;
(3)教研室之间、教研室主任和同行互相听课;
(4)学生信息员教学质量反馈;
(5)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活动,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进行监控。8.教学工作完成情况的奖惩措施:院(系)和教研室要建立一套合理的以量化为主、评论为辅的奖励办法,每学年进行一次评定,以促进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不断进取,向更高更新的目标不断前进。评价结果与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绩效工资挂钩。出现教学差错、教学事故时通过教学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明确的处理措施,也与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绩效工资挂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qitayixue/126549.html下一篇:营养不良患儿采用科学保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