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外科学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除了内服中药、西药等治疗外,中医针灸、整脊疗法、指针疗法、药物贴敷等外治法广泛运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本文主要通过收集近5年内维普、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中医外治治疗功能消化不良的文献,总结中医外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最新进展。
【关键词】中医外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037-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指经非器质性的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之一种或多种,可同时存在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虽然尚未明确阐明,但目前认为其机制主要以下几方面相关:1.运动功能障碍2.内脏高敏感性3.胃酸分泌4.幽门螺杆菌()感染5.心理精神因素。在治疗方面,根据2007年《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提出的西医经验性治疗主要根据是否进餐相关而适当选择促动力剂和/或抑酸剂进行治疗,经验治疗时间一般为2至4周,无效者应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有针对性进行治疗。由于个体疗效不确切,医院条件受限,诊疗时间长,影响患者医从性,不利于FD患者的持续性诊疗。中医虽然无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名,但依据中医辨病,属于“胃脘痛”、“痞满”、“积滞”等病范畴,拥有文献资料及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文献中论述中医药诊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繁多,本文主要论述中医在外治途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最新进展。
中医外治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内经》就有“内者内治,外者外治”,至东汉张仲景时在《伤寒杂病论》中,也记述了针刺、灸、药、烙、熨摩、坐药、润导等多种外治法,虽然历代医家论著均散载外治法,但仍无外治专书,直到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书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也就是说内治与外治理、方、药三者相同,为内病外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查阅知网、维普、万方等文献,中医外治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涉及针刺、灸法、推拿、穴位注射、药物贴敷等方面。本文将依次论述。
1针灸治疗
针刺及灸法常一起合用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故一起论述。针灸范畴很广,包括单纯针刺、电针、头皮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耳穴埋豆等。
(1)针刺治疗方面,有研究表明针刺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胃肠激素,促进胃肠道蠕动等作用促进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1],甚至治愈。临床上常取足阳明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的特定腧穴[2]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除此之外,对于肝郁气滞型的FD患者,也可选取刺足少阳特定穴,曾芳等[3]发现针刺少阳胆经特定穴,可降低FD患者的NDI(尼平消化不良指数)积分。在选穴方面,强调特定穴作用,如常见的足阳明胃经治疗FD中特定穴有冲阳、丰隆、足三里、梁丘,特定穴选择治疗优于非特定穴疗效[4]。文献中还有温针灸、芒针深刺、刺络放血等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现在治疗手段丰富,除了单纯手法针刺刺激外,如经皮穴电刺激[5]、脉冲针灸治疗仪[6]等在改善FD症状方面取得良好疗效。
(2)灸法:灸法主要通过艾灸、药灸等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周银秀[7]艾灸配合中药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取效,还有赵氏雷火灸等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3)头皮针:头皮针通过刺激头部发际区域的特定部位治疗疾病。赵婧宇等[8]通过头皮针配合整脊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优于伊托必利西药组。
(4)穴位注射:穴位注射又称“水针”,选用中西药物用注射器注入穴位治疗疾病。其比单一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作用持续时间长,作用更明显。穴位注射在文献中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案例不少,大多选穴足三里,岳光平[9]通过双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复安达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作用。
(5)穴位埋线:穴位埋线是根据针灸学理论,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上的不断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疾病效果。其优势在于持续温和刺激经络腧穴。曾均[10]通过足膀胱经穴位埋线治疗FD优于西药吗丁啉组,还有鲁宁红[11]、黄辉斌[12]、陆彩霞[13]、刘燕丽[14]等通过穴位埋线配合西药、中药、耳穴埋豆等手段综合治疗,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6)耳穴埋豆:耳穴治疗首见我国《内经》,历代中医著作散在记载,后因20世纪50年代法国发现形如胚胎倒影式的耳穴分布图,再次在中国兴起耳穴治疗热潮。耳穴埋豆属于耳穴治疗中一种,因其方便无创,操作简便,利于普通百姓推广。耳穴和体穴一样,局部刺激,通过经络传导,内达脏腑,外络肢节,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阴阳和则病愈。文献中,耳穴埋豆多配合其他疗法一起综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如邓喜惠[15]等通过耳穴埋豆配合西药治疗FD较单纯西药效果好。
(7)拔罐:故称“角法”,通过负压造成皮表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之功,通过条畅气血,调节脏腑机能,整体上治疗FD。文献中拔罐等较少单一治疗FD,多通过配合针刺或指针等一起治疗。如张云波通过竹罐配合指针治疗脾胃虚弱型FD优于西药组,陈素[16]通过针刺拔罐、王锦[17]通过针刺走罐等治疗FD均有较好疗效。
2推拿点穴
推拿学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整脊疗法,另一方面为指针疗法,即是“点穴法”。整脊疗法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其既有中医理论基础,又结合了现代医学的“脊柱与疾病相关”的理论,认为一些疾病是由于脊柱解剖位置紊乱或脊柱排列异常,可能影响植物神经等功能紊乱,导致相关内科疾病,通过特殊手法,针对病因,调达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张煜新等[18]通过整脊疗法治疗FD可影响血清的胃动素与胃泌素水平,魏育林等[19]通过选择性脊椎推拿治疗老年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型FD效果明显。指针疗法主要通过点、按、揉、掐、拍等手法直接施治患者腧穴与经络,达到调达阴平阳秘,气血调和。指针疗法文献记载也较多,如谢慧明等[20]运用俞募指针疗法可改变FD患者的胃动素水平。除上述常见两种方法外,魏育林等[21]还通过音乐声波按摩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身症状。3药物贴敷
清代外治大家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主张用外治法通治内外诸病,每证用药,都以膏药薄贴为主,其原文载:“余初亦未有敢谓外治必能得效,逮亲验万人,始知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可见药物贴敷在辨证基础上,效如浮鼓。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卢燕等[22]通过脾胃贴外敷分别治疗脾胃虚弱型FD治疗效果显著,在查阅文献中,中药贴敷疗法对脾虚型的FD文献较多。除成人FD外,黄光成[23]、叶立新[24]通过中药外敷贴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有较好的疗效。现在通过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中药穴位离子导入仪等加强药物皮下吸入,提高了药物贴敷疗效。如徐光耀等[25]通过药物配合TDP照射对FD症状改善较单纯药物治疗明显有效。黄捷平等[26]通过中药离子导入配合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效。
4其他
除上述方法外,还有刮痧、五音疗法、中药足浴、中药涂搽等。王玉荣等[27]通过刮痧治疗FD患儿取得较好疗效,刘倩等[28]通过五音疗法与日光浴可改善脾胃虚寒型FD症状;殷翠云等通过中药足浴改善FD患者的睡眠质量[29];张敏[30]等除了运用穴位注射外,还通过中药涂搽胃脘区、胃俞穴等改善FD症状。
中医外治源远流长,通过总结中医外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更好丰富临床手段,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来自《中医外治》杂志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waikexue/82072.html上一篇:中医推拿及正骨手法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