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药学论文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机制的推进,2006年新疆的医药市场有许多新的变化,总体说来呈现以下特点:
1医院集中招标
2001年医疗体制实施改革,公费医疗已经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国家为了规范医院采购环节推出了招标举措,这对于医院降低成本,选择有实力、有信誉厂家的优质产品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时国家的有关部门在招标问题上还没有协调一致,不同部门有各自的方案、文件、做法,导致在招标过程中各地的运作方式五花八门。小到县,大到省、市,有的甚至在同一个城市,各医院的招标方式千差万别。有直接招标的,有通过中介机构招标的,也有国家政府指定部门招标的。总之,招标引发了对医药市场原有体制的冲击。
2市场的集中度提高
2006年许多大的、资金雄厚的企业利润和销售额都有大幅度提高,同时企业间的购并重组增多,力度加强。购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医药生产企业之间的购并,这同医药招标有一定的关系。在同等价格的前提下,医院肯定倾向于选择大的医药企业,这就迫使一些实力弱的企业向大型企业靠拢。另一方面是医药生产企业向流通领域的延伸,也就是说2006年医药行业的重组已经由生产领域跨到了商业领域,包括医药生产企业对医药批发企业的兼并和对零售终端(药店)的直控。有实力的医药生产企业已经意识到,要想持续地发展,就必须走技工贸一体化道路,以求获得稳定的市场资源。利用商业子公司的形式易规范、好运作、节约资金,同时子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易在招标中胜出。以上这两方面的购并重组引发了医药生产企业在流通领域的激烈竞争。招标对批发企业的负面影响促使其向大的生产企业靠拢,以获得永久性的产品代理权。由于医药批发行业是国家授证经营,资源的稀缺性使生产企业争相并购批发企业。同时,入世的压力也迫使药企尽早占有销售网络资源,多数企业收购药店以获得零售终端的资源,一些企业更是把医院纳入他们的购并视野,如同仁堂兼并北京崇文区中医医院。医院之所以愿意被兼并是因为医疗机构运作也要市场化,医院将分化为赢利性医院和非赢利性医院,对于赢利性医院将按照市场的规则运作,兼并重组带来的是双赢的结果。总的说来,2006年大企业集团组建、技工贸一体化趋势明显增强。
3新药的开发速度放慢,普药的改良现象增多
这与国家政策引导有关,国家所公布的公费医疗报销目录,除了一类新药可以自然进入公费报销领域外,其他新药研制成功后必须经过2年多时间才可以考虑进入公疗。所以许多企业认为与其等几年时间,还不如将已进入公疗的普药改头换面,改进产品包装,更换新名称,提高价格,重新树立形象。这种局面亟需改善,希望国家能尽早解决新药的研发问题,从政策、环境上给予引导、支持、鼓励。
4药品的零售价格降价现象开始在流通领域凸现
2002年开始药品零售价格统一不变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因为药店数量的剧增,竞争的压力促使药店采用价格战这种最原始的手段参与竞争。价格的多元化使得许多医药企业自己也搞不清本企业药品的零售价格到底有多少种,在这种环境下,窜货现象时有发生,竞争趋于恶性化。另外,我国以前有不少原料药出口欧美,但2001年受世界经济衰退,尤其是“9・11事件”影响,我国药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国际市场的风险极易转嫁到国内市场,这就使得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原有的价格体系被一举打破。
5仓储式、快速批发等医药配送机构大面积崛起
一方面药店连锁经营的趋势在不断加强,连锁药店需要配送;另外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个体行医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包括私人诊所、营利性医疗机构、个体药贩、分散的药店以及乡、镇医疗机构。基于成本的考虑,他们进药的途径与医院有明显的不同,他们会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批发机构,而药品的快速批发适应了这种要求。这种单个需求的量很小,但总量是个巨大的数字,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大,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由于手续简单,价格便宜,大型仓储式批发在全国已经铺开,具有了示范效应。有些仓储式批发机构年销售额已达数10亿元,大大超过了国有传统的商业公司。作者:侯拥铓,杨晓君,本文来自《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aoxuelunwen/86109.html上一篇: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