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中药学教学能力培养发展研究论文(共5篇)

中药学教学能力培养发展研究论文(共5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药学论文


 

 第1篇:信息化背景下现代中药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1我国中药学的发展现状


  自从西醫进入我国近百年来,已经逐渐地主导我国的医疗市场,导致目前我国中药学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中药产业的发展并不理想,中药产业效益低下,很难承受国际竞争的冲击。长期以来,无论是知识界还是中医界本身,有相当多的学者对中药学基本理论的形成不清楚,甚至有的人将中国的传统中药学文化视为糟粕,轻中医、重西医、中改西情况比较严重。


  中医讲究标本兼治,目前由于人们的过度开发,一些宝贵的中药资源正在不断枯竭,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栽培技术推广不够。中药生产的现代化程度不高,中药的种植过程中经常导致重金属含量超标,农药残留超标,而且中药生产方式粗犷,缺乏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监控方法,导致产量差、质量低的情况比较严重,同时没有统一的组织去引导人们保护珍贵药材。在现今社会,人们对中药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深度有限,而且频繁出现中药造假的现象,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中药学的发展。在非典防治的过程中,人们才逐渐认识中药的作用。


  近年来伴随着中药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各种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的生产和研发,中药的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正逐步向现代制剂方向发展,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中药饮片行业发展迅速,出口市场占有量不断提升。世界各国与我国中药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多,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168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各国医疗保健的一个重要选择。为此,我们应当积极研究符合市场需求的现代中药,筛选优良品种,加强中药审批制度,对优质品种予以保护,制定相应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保护我国中药研究单位的技术和经济权益,逐步引导中药生产向科技型、规模性发展[1]。


  2中药学现代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2.1中药西药化


  以往所进行的中药学科学研究,大多探讨的都是中药西药化。因为无论它们是怎样表述的,其核心都是从现有的中药中寻找、分离及提纯所谓的“有效成分”或化学单体,其针对的大多都是西医学的疾病,而这不正是西药的发展历程吗?如青蒿素、小檗碱等,大都失去了中医药学理论的表述和应用原则,我国《药典》也已将它们归入西药收载。中药西药化也许是新西药发现或创制的一条捷径,然而,其作为中药发展之路尚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一,从已有的中药西药化的结果来看,其虽然有成功的范例,但与整个中药的数量比较就显得非常之少。其二,从西药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西药的发展本身就似乎陷入了一个走不出的“迷宫”。鉴于已有药物的临床毒副作用和病原耐药性等问题,人们忍痛地否定了一批又一批药物的使用价值,不断寻求合成新的药物。


  2.2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合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于中药辨证与西药辨病治疗侧重和经验积累的不同,使中西药合用在很多情况下都收到了好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的临床疗效。然而,由于中西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临床适应证也各有不同,在没有合适的结合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当今西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强势,中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弱化的条件下将它们合用,不仅难免发生用药理论和方法上的牵强附会与偏差,而且亦会常常影响它们的临床疗效,甚或导致严重的临床毒副反应发生[2]。


  3中药学的发展前景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和壮大中医药产业的天然优势。我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的数据统计显示,按照中药来源分类,中药可分为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3种,分别有11146种、1581种和80种;按照中药使用情况可分为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3种,分别有1200多种、4000多种和7000多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药产业也取得较快的发展,年平均增速在20%以上。中药学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中医药发展到目前,很多国外的专家都赞同中药的成效与理论,如德国的慕尼黑大学著名汉学与医学家曼·波克特教授,他既是西医学家,又研究中医,非常认同中医的药学理论。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不断组织全国性的药源普查,并发展中药学的教育事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兴办中医院校,培养大批的中医药专业的人才,使中药学的传承不再单单的由师徒传承,而是步入了国家正规教育的轨道,显示出国家对中医发展的高度重视。


  4完善中药材质量标准


  国家对中药饮片的临床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地方药材种类繁多各省级炮制规范又有所不同。全国一品多产,一物多名现象普遍。如南沙参和北沙参,南五加皮和北五加皮,南北差异使临床疗效也有所不同。伪品冒充正品应用于临床使得药物滥用,这均要求中药学人员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鉴别。随着国际社会逐渐认可中药指纹图谱的质检模式,指纹图谱已广泛用于中成药标准的制定。确定部分药材的有效成分及分析方法,完善药材的质量标准,建立成分-药效-毒性指纹图谱数据库,作为中药材质量标准和方剂成分研究的依据。随着人类生存环境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各类疾病谱的变化使得中药饮片在临床的标准急需完善和丰富。规范饮片的临床标准是临床中医药学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


  5结束语


  医药行业是全球经济中的热点,中医药作为医药行业的分支,同样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内容浩瀚,同时需要认识到中医药的缺点与不足,我们需要在取得现有的成绩上,不断引领中药知识领域创新,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孙彦斌

  第2篇:面向职业标准的高职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中药与人类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具有严格的质量标准、专业技术性强、公共性等特点,职业标准较高,要求从事人员在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同时,还要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而高職中药学专业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面向生物医药各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那么其课程体系就应结合国家职业标准进行改革,这样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对高职学生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进行中药学人才培养


  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属于职业工作标准,对中药职业来说,则是根据中医药各岗位的活动内容,对相应的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规范性的要求,是用人单位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所以高职中药学专业课程也应该以职业标准为基本依据,在课程体系上进行改革。中药学涉及行业主要有四类:医药制造业、医药商业、医院与诊所以及栽培企业,其中医药制造业又包括中药炮制、中药制剂、中药质检、采购、保管以及储运等,医药行业包括计划、物流配送、药店管理、养护、健康顾问等。因此高职学校在进行中药人才培养时,应该结合行业发展需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建设的需要进行,使其在具备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中药行业实际工作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主要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掌握中药学行业相关设备仪器的操作知识;掌握中药成分的有效分离、提取测定方法;掌握中药炮制方法等。打造中药产业高级技术人才。


  二、面向职业标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在进行高职中药学专业课程设置时,结合相应中药学涉及的工种进行,通过了解职业所需的工作知识,相应的技能以及经营管理规律,将实际职业岗位需求融入课程内容中,来进行实际学习情境的设计,将课程结构逐渐细化,分为具体的若干学习单元,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相联合,对高职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对中药学涉及行业进行调研,通过掌握企业的发展走向,与校企专家进行讨论,根据职业岗位发展前景进行课程设计,以职业岗位专业特色为核心与课程体系,以技能培养为主,课程项目化为辅与就业需求相对接,设置具有特色的高职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向多元化方向进行改革。


  (一)专业基础课


  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中药学相关知识,包括微生物、生物化学、解剖学、应用化学等知识,使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专业必修课


  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结合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在中药学的生产、使用与管理、检验、调试等方面进行专业化的培养,课程设置要有所依据,例如,在进行中药制剂技术以及中药试剂分析技术的课程设计时,首先要对中药化学知识进行整合,利用现代化的方法,掌握中药材的提取分离技术,作为课程主要内容。


  (三)公共选修课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企业需求相结合,设立体育类、文艺类等选修课程,强化学生计算机、英语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团队写作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使之更适应社会岗位需求。


  (四)专业拓展课


  在实际需求的课程基础上增设拓展课,目的是为了与社会职业相匹配,提升学生就业率。如保健药品企业在应用指导、保健顾问以及技术示范方面,需要大批的专业人才,学校应根据岗位特点设置课程项目,要涉及医学养生、中药美容以及药膳药浴等知识,做到与保健药品企业工作内容相对接。


  三、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培养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对各种职业的认识也更为深刻,例如,医药相关批发企业的经营特点以及开办流程;各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基本能力要求以及岗位意识等,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将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配置,从而提升实践教学效率。以课程标准建设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实现课程与职业能力的衔接,进而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课程体系,面向职业标准建立考核标准与方式,主要包括项目化教学、案例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全新教学模式,教师应善于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网络各种图片、视频、短片以及大量的学习资源,通过慕课、微课或者公开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同时开展中药识别以及中药调剂技能大赛,通过以上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总之,高职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根据职业标准进行,不断探索创新课程体系,是学校与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各企业进行了解,将课程内容与企业职业标准对接,开展多元化课程教学、加强校企合作,打造中药学专业实用型人才。


  作者:李吉莹

  第3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中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效率


  1前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各层次学校的一种教学模式,对其进行的研究也日趋全面和成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1]这对高等教育也有指导意义。因此,要对现行高等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将各种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信息化、现代化,提高教学效率[2]。


  无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其理论与技术在医药学的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无机化学作为医药类院校中药学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的首门专业基础课,是其他化学类和药学类相关课程的基础。无机化学课程的开展,正顺应了我国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在此形势下,如何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为目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就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无机化学教学效率,分以下几方面进行简述。


  2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合理地应用多种表现形式把信息全方位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些复杂的结构通过课件被生动地展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点,使用图片及动画、视频等辅助手段,形象生动,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3]。


  例如:对于不太好直观想象的波函数和电子云的空间图形部分,用多媒体图片的形式表示,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对于比较抽象的分子轨道理论和配位化合物的晶体场理论等重点内容的讲解,则可以借助动画来演示过程。比如教学配位化合物中心原子d轨道能级分裂图,对这部分内容,空间想象力差的学生不太好理解。教师可以制作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从各个角度观察各种轨道的形状、伸展方向以及在碳原子周围的空间排布情况。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枯燥为直观、形象,课后学生普遍反映印象深刻,容易理解。


  又如在讲解稀溶液的依数性时,对于溶液蒸气压下降、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和渗透压的讲解,可以借助于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几种现象,以便加深记忆和理解。


  3基于慕课(MOOC)的教学革新


  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一些无机化学课程在网络上都能便捷地被搜索,并很好地进行在线学习,学生不但可以自己安排学习时间,而且可以用批判性的眼光对网上传授的内容辩证地进行思考。慕课符合网络信息时代学习碎片化、方便化的需求,学生也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反复学习,比如教师上课强调的重点,以及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多看几遍。


  当前无线网络覆盖的广泛,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慕课实现与智能平台、应用软件的无缝连接,成为适应科技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和学习模式[4-5]。


  利用慕课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近年来,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国内各高校各门课程的学时数大都在减少。河南中医药大学无机化学课程的学时数也减少了。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重新规划教学大纲,在有限的课内时间主要讲解难点和重点,把简单易懂的内容安排给学生自学,比如对于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元素重要化合物性质、酸碱电离理论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等内容,便安排给学生自学;并自主制作出一套和教材配套的教学软件,来辅助课堂教学,讲授重点、难点及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的相关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与国际化接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作优秀的慕课,提高学生积极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慕课时代,在有限的课时背景下,大量基础知识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在线学习。因此,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如何调动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就成了教师要关注的首要问题[6-7]。


  首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挑选一门优秀的、合适的无机化学在线课程。目前我国在大学化学类的慕课课程上比较有限,在线课程的内容不一定具有普遍性,尤其是针对中药专业的无机化学课程很少。因此,学校现在鼓励教师积极地参与相应专业慕课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编写,对于不同的专业所编写的慕课教程也不尽相同。比如:对于中药学专业,在编写无机化学慕课时,比较注重对中医药思维的培养,和中医药的联系,以及有些知识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充分激发学生对中药学专业的热爱。


  其次,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在线学习一般都要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要在课程开始之初就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和热情。


  4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


  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只有上课时在教室,其余时间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较少。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QQ、微信等网络平台互动,授课教师可以上传作业、课件和教学资料。由于互联网平台完全没有时间、空间的制约,能极大地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效率,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如笔者近两年在微信和飞信上和学生互动,学生问问题的人数明显增加,有部分性格内向点儿的学生会更趋向于在网络上和教师交流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学效率有了显著提升。


  5总结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在中药专业的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也将会逐渐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利器。在此形势下,中药专业无机化学教师应认清时代发展方向,将传统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促进学科教育的高速发展。


  作者:王霞等

  第4篇:中药学专业生物化学糖类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1前言


  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本质的学科[1],是中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学好生物化学知识,对于中药学专业学生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需要探索的课题。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课程要求,在分析教学需求与问题的基础上,将教学各要素有序安排,并通过评价和反馈来检验实施效果,形成教学方案[2],以优化教学效果。本文对生物化学中的“糖类化学”章节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教学互动、教学反思与改进等八个环节。


  2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中药学专业大學二年级本科学生,全为理科学生,专业基础较好。学生一年级时已经完成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已初步具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化学知识。但本章内容涉及多种糖类物质的结构、性质、功能及应用,内容较为繁杂,且与日常生活及医药学联系较为紧密,更侧重于应用,需要学生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对原有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所学知识加以扩展。


  3教学内容


  授课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于英君主编的《生物化学》(第2版),本教材为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1],“糖类化学”教学设计内容选自教材第二章“糖类化学”,内容安排1学时。“糖类化学”在实际授课中位于“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等讲授物质结构与功能的章节之后,“糖代谢”章节之前,在物质结构与代谢章节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后续“糖代谢”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1)教学重点:重要单糖、双糖以及淀粉和糖原的结构及主要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葡萄糖的开链结构、环状结构及化学性质。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单糖的结构,双糖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2)了解单糖的化学性质,双糖的主要性质,同多糖的组成、结构和主要性质。


  技能(能力)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糖类的结构、组成特点和主要性质,为后续糖代谢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糖类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糖代谢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将糖类化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糖类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在课堂教学中,将本章内容与酶的影响因素相关实验相联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出现的实验现象;将相关中药研究的科研思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与科研能力。


  5教学策略


  在本章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互动式、问题式和研讨式教学,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转变以往课堂教学被动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具体的特点,突出形象化教学;另一方面发挥板书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前后联系、可长时间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优点[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讲授生物化学知识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将生物化学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化解学生学习的难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中药的药效与其成分及物质结构相联系,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过程设计


  本章节共设计一个学时,第一节糖的概念、分类和命名,属于了解内容;第二节单糖的结构与化学性质主要以葡萄糖为代表讲授,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第三节重要的双糖、第四节多糖、第五节糖蛋白与蛋白聚糖是要求学生熟悉的内容。


  课程内容开始之前,先提出问题:什么是糖?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给出答案,并对答案进行总结、归纳。之后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熟悉的富含糖类的物质的图片,从而给出生物化学意义上糖的概念,引出本章内容——糖类化学,并概括介绍糖类物质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简单介绍糖的结构及其分类。


  第二节单糖的结构与化学性质,主要以葡萄糖为例进行介绍,可将学生以往所学有机化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可向学生提问:我们所知道的葡萄糖结构是怎样的?葡萄糖的结构赋予它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扩展学生知识面。


  第三节重要的双糖,此部分简单介绍麦芽糖、蔗糖和乳糖的结构及主要性质。第四节多糖,主要讲授同多糖中的淀粉、糖原和纤维素,内容涉及其组成、结构和主要性质。三、四节可通过对比学习,同为双糖,三种不同寡糖由于构件分子不同、连接方式不同,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而三种同多糖构件分子相同、连接方式不同,结构、性质和功能也有较大差别。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加以区分,并进行总结。此部分还可结合相关实验加以讲解,如酶的特异性实验中[4],麦芽糖可与班氏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蔗糖则不与班氏试剂发生反应。通过具体现象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对物质结构的理解。


  第五节糖蛋白与蛋白聚糖属于课程延伸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其组成、结构和功能,此部分可作为学生课外自学部分。


  本章内容讲授完毕,一方面让学生复习总结本章知识点,由于本章内容是“糖代谢”的前导内容,因此,学生可通过归纳、总结加深对物质结构及功能的认识,便于后续章节的学习,以此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手段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让学生查阅糖类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文献,了解学科前沿进展,增强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板书设计


  黑板设计板书写在左侧,书写大、小标题等主要的教学内容,板书内容随着课堂进展逐步展示出来[5],形成提纲,便于学生把握本章重点内容。


  多媒体设计通过PPT展示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及主要内容,配合文字及图片,按照章节顺序逐步展示章节大、小标题及需要讲解的具体内容,重点以彩色强调,使学生对本章所学内容及重点有一个整体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8教学互动


  课堂互动


  1)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把实例引入课堂,上课时首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熟悉的富含糖类的物质,如甘蔗、土豆、棉花等,并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糖类有哪些?到底什么是糖?糖种类繁多,如何分类?怎样命名?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式提问引发课堂讨论。葡萄糖是大家熟悉的物质,可向学生提问:我们所知道的葡萄糖有几种结构?是否可以发生变化?如何发生变化?葡萄糖有哪些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扩展知识面。


  3)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到单糖的化学性质时,可向学生提出问题:葡萄糖是人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能源物质,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时,生化指标会有什么改变?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如何快速检出?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行思考,通过努力嘗试应用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下互动


  1)布置作业:葡萄糖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血糖如何检测?快速检测尿糖的方法有哪些?淀粉和糖原有哪些异同点?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结构与功能各有什么特点?提出问题,使学生将理论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中,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章内容讲授完毕后,一方面让学生复习总结本章知识点,并与相关实验进行结合,以此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另一方面让学生查阅中药学专业的相关教材和文献,了解中药有效成分与糖类之间的关系,了解中药药效的分析技术,了解学科前沿进展,增强理论知识联系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生可以组成兴趣小组或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提高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4)利用校园网的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网络教学平台等各类教学资源,延伸教学空间,学生不必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可以利用“碎片时段”随时随地学习,延长“有效学习时间”[6]。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及中药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化学基础较扎实的特点,在课前有针对性地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专业的学生对所学有机化学结构和反应的知识掌握较好,可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运用自身已掌握的知识,与实验实践相结合,设置具体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应注意实现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可以适当穿插一些生活实例或提出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并与学生以往所学知识紧密连接,以问题为导向,层层递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武慧敏等

  第5篇: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中药学专业是最具我国特色的本科生专业之一,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药学、中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质量评价、制剂制备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1,2]。但随着我国新药研究由仿制新药向创制新药的转变以及我国实施“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新形势下,传统的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目前我国中药学专业学生培养的水平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对知识死记硬背的能力较强,灵活运用的能力不足,理论课考试成绩较好,实验操作能力不足,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实践教学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存在许多不足[3,4]。而目前国际上教育发达的国家无不把注重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


  目前我校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也存在许多问题,近年来,以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为主的实践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企业改革和转制后对高校实践教学工作参与配合的积极性有所降低,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二是实习企业类型单一,生产型企业较多,流通和管理等实习单位缺少。三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环节,最终影响学生毕业后初入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使用要求。四是只有毕业前一学期进行毕业课题的教学计划安排与学生考研,找工作的冲突严重,影响了毕业课题实践教学的效果。五是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三年级学生的实践机会相对较少,尤其没有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的实践环节。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此,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基于中药研发,生产,流通等全过程的全方位的中药学实践教学体系及以科研课题为引导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将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近几年,中药学院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


  1.对现有的专业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增加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实验项目。目前学院的多门主干课程均设有开放实验环节。如:天然药物化学提取分离实验,中药制剂分析不同中药剂型质量标准自主建立实验等。老师布置实验题目,学生需要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数据整理分析,形成实验报告。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改变中药学专业大学期间只在毕业学期做一个毕业课题的做法,在大一至大三期间在各个学科、每一门课程和不同的学期中加入相关的课题研究内容,吸收学生参与教授科研人员的科学研究课题工作。要求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查找资料、深入分析研究、独立思考等教学环节,逐步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技巧并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在2013年3月开始我院在本科生中开始了“研本一家亲”活动。鼓励大一至大三优秀本科生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目前已经有80余名本科生与40余名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对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科研实践工作,在与导师和研究生的合作中培养起科研兴趣和科研精神,对本科教学改革的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2009年开始,为增加与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资源学密切相关的实践环节,我院在学校药用植物园建立了由本科生每班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块中药材种植地块的“开心农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从药材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全过程,自主管理,考核成绩,已连续举办5年,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在劳动中学会成长、学会合作、学会珍惜和感恩,在与药用植物的共同成长中培养他们对中药学的深厚感情,同时,生产出的中药材提供给学校的教学科研部门。也为后续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提供了思路。


  3.围绕中药研发,生产的自然流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课程设置建立不同实践基地和实践教学体系。尤其是几门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知识。具体思路如下:


  大一年级:主要专业课程,四大化学,药学概论,中医药学基础。建立兴趣小组,选定指导教师参与课题先期工作,树立专业思想,培养专业兴趣。大二年级:主要专业课程,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中医方剂学。建立野外实习基地,生产企业和加工流通基地,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大三年级:主要专业课程,天然药物化学,中药鉴定,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或参与校外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大四年级:主要专业课程,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进行毕业实习工作,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或参与校外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


  4.改变实践基地类型单一状况,增加生产实习基地的数量和类型,建立包括药用植物野外采集实习基地,中药材生产企业(GAP基地),中药提取物生产企业,中成药生产企业,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中药流通企业,中药研发医院,药房,药品药政管理部门等单位的全方位的实践基地体系,满足本专业的实习要求。


  近几年,中药学院一直十分重视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目前我校中药学专业已建立了多个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22个。药用植物野外采集基地包括:凤凰山,千山,长白山,江苏云台山等基地。2014年又增加了吉林通化白鸡腰自然保护区野外采集基地。抚顺三块石森林保护区基地。吉林敖东中药提取物企业实践基地,凤城大梨树五味子GAP基地,辽宁大石中药饮片及保健食品生产基地,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华润辽宁医药实业,东北大药房,博康大药房,吉林通化医药高新区,以及华润本溪三药,沈阳红药,山西华辉凯德,沈阳东陵制药有限公司,沈阳东新药业有限公司等十一家中药制剂生产企业。为本科生选择不同的实践基地进行实习奠定了基础。


  5.吸收聘请校外实践基地人员担任学生的实践教学导师。提高生产实习实效。通过积极培植和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研究院所为主体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两支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积极建设呈现专业培养特色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校内外多元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新格局。


  通过上述举措,建立了基于中药材生产,中药研发,中药制剂生产,质控,流通,应用等全过程的全方位的中药学实践教学体系及以科研课题为引导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養模式。解决了现有本科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流于形式,本科生早期课程缺少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的问题。通过全方位的实践基地的建立,增强实践环节实效。通过科研课题研究以发现和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改革传统的教育弊端,将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使本科生从单纯的理论知识接收者转变为理论知识应用者和创新者。


  作者:路金才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aoxuelunwen/8619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