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抗高血压药物的实践运用论文(共2篇)

抗高血压药物的实践运用论文(共2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药学论文



第1篇:关于抗高血压药物实践的新进展


当今社会,高血压患者屡见不鲜,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每年新增加约1000万,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2.6亿,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位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它会引起心脏、血管、脑、肾、眼等很多的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非常之高,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极大负担,因此,提高高血压的检出率、知晓率、治疗率尤其重要。根据高血压不同的发病机制,将高血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继发性高血压,是指先出现某种疾病之后继发产生的高血压,例如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另一种类型为原发性高血压,此种类型的高血压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与体内多种调节机制与调节因子有关,最常见的调节机制有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调节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调节等,因为参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的系统相对较多,所以临床上根据不同的调节机制研制出了不同种类的抗高血压药物[1-3]。治疗高血压,不仅仅是为了降血压,还要保护重要脏器不受损害,减少致残率和猝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临床上针对高血压的治疗有四大类药物:利尿药、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4-5]。下面本文针对以上四种药物进行逐个说明,现报告如下。


1目前常用的四种抗高血压药物


1.1利尿药利尿药根据其原理不同大致分为三种,而临床上用来治疗高血压的为噻嗪类利尿剂,它起效缓慢,作用时间长,可以减少水钠潴留,与其他降压药合用,可以提高降压效果。噻嗪类利尿剂一般为首次发现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有调查发现,小剂量的噻嗪类利尿药比大剂量的利尿药效果更好,有利用保护心脑血管,不仅如此,噻嗪类利尿药可以逆转心肌肥大造成的心室肥厚[6-7]。目前,常用的药物为氢氯噻嗪。但是临床发现噻嗪类的利尿药对肾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有研究表明,噻嗪类利尿药可使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所以在使用该类降压药时,应注意随时监测肾脏功能。


1.2肾上腺受体拮抗剂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肾上腺受体拮抗剂分为两种,一种为β-受体拮抗剂,另一种为α-受体拮抗剂。


受体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的活动,从而起到降压作用。β-受体拮抗剂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第三代了,第一代以普萘洛尔为代表,其选择性较差,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禁用;第二代药物为美多心安,具有选择性;第三代以拉贝洛尔为代表,具有α1阻滞、β2兴奋的双重作用[8]。临床上常用第二代与第三代β-受体拮抗剂,其降压起效快,作用强,适用于心率快、交感神经活动性强的患者。对于高血压合并心绞痛的患者,β-受体拮抗剂是首选药物。而且β-受体拮抗剂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猝死率[8-9]。但是β-受体拮抗剂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减慢心室率,严重时会引起昏迷等,所以在使用时应该加强注意。


受体拮抗剂α-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α受体,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进而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α-受体拮抗剂一般用于小动脉发生病变之前,单纯因为小动脉痉挛收缩而引起的血压升高。α-受体拮抗剂可以使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增加,对糖代谢产生有益的影响。但是临床发现,α-受体拮抗剂使用时会发生体位性的低血压,该现象一般发生于第一次使用药物0.5~2h,所以首次使用该药,最好是在入睡之前[10-11]。


1.3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是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从而使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降低,进而使平滑肌舒张,血管扩张来发挥降压作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分为三种:(1)苯烷胺类,代表药物为维拉帕米;(2)苯丙硫氮卓类,代表药物为地尔硫卓;(3)二氢砒啶类,代表药物为硝苯地平[12-13]。临床上根据其使用时间,产生了三代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第一代以硝苯地平和维拉帕米为代表,其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短,但是抑制心室率明显,可能有诱发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第二代以硝苯地平缓释片或控释片为代表,其扩张血管的作用具有选择性,但是生物利用率较低,血浆浓度波动较大,临床效果不是很好[14-15];第三代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代表药物为氨氯地平,其作用维持时间长,可以和大部分药物一起服用,但是药物起效较慢。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降压效果好,对糖类、脂类的代谢没有不良影响,适用于老年人的高血压,尤其对于合并肾病的患者,效果更好[16-17]。


1.4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此类药物分为两种,一种为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又称为ACEI类,一种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也称为ARB类药物,两种药物特点相似,在使用时由于ARB类制剂价格较为昂贵,所以目前临床上使用ACEI类较多[18-20]。


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制剂)ACEI类制剂通过阻断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从而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简称RAAS系统)的作用来降低血压。ACEI类制剂不仅降压效果显着,而且对于导致心室肥厚的心肌重塑有逆转作用,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最适用于高血压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ACEI类制剂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可以预防肾小球的基底膜糖化。ACEI类制剂已成为高血压患者用药的首选。此药阻滞缓激肽的降解,导致体内缓激肽浓度增加,引起患者咳嗽,而且有研究报道,ACEI类制剂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21-23]。1.4.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制剂)该类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活性来降低血压,其特点与ACEI类药物相似,与ACEI类药物的区别是他们在RAAS系统中阻断的位置不一样,也因为这个原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不会引起体内缓激肽浓度增加,所以使用ACEI类药物,咳嗽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以用ARB类制剂代替。但是该类药物会使尿酸排出增加,使血钾上升,使用时要格外注意[24]。


2抗高血压药物的新进展


处于研发中的新一代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肾素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抑制剂、钾通道开放剂、神经肽Y抑制剂等,它们作用原理各不相同,但是都具有以下特点:(1)能有效降低血压;(2)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几率也大为降低;(3)可以逆转心肌重塑;(4)减少猝死的风险,延长寿命;(5)不产生耐受性。对于新一代抗高血压药物,还应该保证其价格合理,易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类疾病,由于多种调节系统参与其发病,所以抗高血压药物也是琳琅满目,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分为四类:利尿药、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利尿药效果持久,但是对肾脏影响大;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选择作用强,但是容易引起心动过缓,传道阻滞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降压效果明显,但血药浓度不稳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降压效果好,但是容易引起咳嗽、血钾升高等,它们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有的时候,必须联合使用才能保证降压达标。在研发中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压,而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不仅对高血压本身有作用,而且可以有效的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阳远舟,黄维义


第2篇:探讨不同种类抗高血压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差异性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的一类疾病。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以及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转变,高血压发病率逐年递增,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的主要难题之一。抗高血压药物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其适用于不同分期、类型的高血压疾病,同时在应用安全性、有效性等多方面均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500例高血压患者,探讨不同种类高血压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差异性,并总结期诊断性预防、处理对策,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对本组研究完全知情同意,已通过我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均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排除标准: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患者;原发性免疫功能、凝血机制异常。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着5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抗高血压治疗,其中男性266例,女性234例,年龄在45岁-79岁,平均年龄(59.6±4.8)岁,病程时间2年-19年,平均病程(9.5±2.3)年,患者动态血压监控结果显示均为SBP≥140mmHg或DBP≥90mmHg,抗高血压治疗时间2周~3个月,平均(1.9±0.5)个月。


1.2研究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50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人群进行分析,统计其用药种类、用药方案、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分析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并总结针对性性预防、处理对策。


1.3统计学处理采用IBMSPSS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0例患者中共发生不良反应25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10%。


2.1人口学特征分析本组研究中60岁以上患者267例,其中男性145例,女性122例,其中共发生不良反应142例(53.18%),男性78例(50.70%),女性70例(49.30%);60岁以下患者233例,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12例,其中发生不良反应113例(48.49%),男性56例(49.56%),女性57例(50.44%)。由此可知60岁以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60以下患者,P<0.05,但不同性别发生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2用药方案研究500例患者中采用联合用药方式共268例,发生不良反应120例(44.78%),采用单一药物应用232例,发生不良反应135例(58.19%),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一药物应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药物种类分析通过表1观察可知,咳嗽、低血压、头痛、眩晕、水肿、恶心是抗高血压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并且不同类型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患者,并且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一用药患者,而在不良反应类型统计中发现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症状为咳嗽、低血压、头痛、眩晕等,各类型发生率比较无显着差异,而在对不同药物不良反应类型统计中发现期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实验回顾分析可知,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较为繁多,其在药理性质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为a受体阻滞剂、B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ARB、复方制剂或中成药药物,这些种类的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作用途径、方式、效应等均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发生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年龄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很大的联系,对于高龄高血压患者临床在用药时应保持谨慎,准确把握适应症并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保证药物应用的安全性,提升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以咳嗽、低血压、头痛、眩晕等最为常见,同时年龄、用药方案等可影响抗高血压药物应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应主张个体化治疗原则以及药物联合应用以降低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周勤梅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aoxuelunwen/8625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