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药学论文
作者:邓阿黎,张亚兵,周忠明,向楠,姜惠中,周亚娜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血清ins、igf-ⅰ及leptin水平的变化,探讨复方中药对pcos模型大鼠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该实验采用poresky法进行造模,并分别以中药、西药(罗格列酮)、中西药联合用药治疗,观察治疗后大鼠体重、血清ins、igf-ⅰ及leptin水平的变化,并对leptin水平与ins,igf-ⅰ,weight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复方中药能降低大鼠体重,降低血清ins、igf-ⅰ及leptin水平。血清leptin与igf-ⅰ、ins呈正相关,与体重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提示血清leptin水平随igf-ⅰ、ins增加而增高。
【关键词】 复方中药; 多囊卵巢综合征; ins; igf-ⅰ; leptin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serum ins,igf-ⅰ and leptin in pios moded rats, an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endocrine system. methodspcos model was induced by poresky law in rats. the change of the weight,serum ins、igf-ⅰ and leptin in rats were observed after treatment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stern medicine (rosiglitazone),union medication respectively,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serum leptin level and ins,igf-ⅰ,weight were analyzed. result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could decrease weight、 serum ins、igf-ⅰ and leptin lev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ptin and ins,igf-ⅰ was positive. conclusionserum leptin level can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ins,igf-ⅰ levels.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cos; ins; igf-ⅰ; leptin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一种极为复杂的内分泌代谢异常所致的病理状态,以雄激素过多及长期无排卵为特征。由于其生化特征、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的异质性而成为妇科内分泌领域最复杂的研究热点。
本实验采用poresky法进行造模,并分别以中药、西药(罗格列酮)、中西药联合用药治疗,观察治疗后大鼠体质量的变化,并评价对血清ins、igf-ⅰ及leptin水平的影响,并通过对大鼠leptin与ins、igf-ⅰ、weight的相关因素分析,来探讨复方中药对pcos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1 材料
1.1 动物与分组清洁级雌性sd大鼠75只,体质量约(180±20)g,由同济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书号:scxk(鄂)2004-0007,饲养于湖北中医学院实验室动物房。实验前置动物于室内适应环境1周,室温18~22℃。实验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为15只,称量体质量1次。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病理模型组;ⅲ组:中药组;ⅳ组:西药组(罗格列酮);ⅴ组:中西药联合用药组。
1.2 试剂与药品 ins放射免疫分析药盒构自天津九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igf-ⅰ放射免疫分析药盒构自天津九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瘦素(leptin)放射免疫分析药盒构自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药复方汤剂:由菟丝子、肉苁蓉、茯苓、红花、茜草、皂角刺、蒲公英、当归、甘草等组成,生药由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部中药房提供,并由制剂室协助煎煮,过滤,浓缩而成(每毫升相当于生药1 g),分装、灭菌,4℃贮存备用。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烟台北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70103,1 000 u/瓶);胰岛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1101,400 u/瓶);罗格列酮片(太极集团涪陵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66070003,4 mg/片)。
2 方法
2.1 造模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采用poresky法[1]进行造模,每只皮下注射hcg 1.5u,2次/d,共22 d;ins于第1~11天内自0.5u/d开始,逐渐递增至6.0 u/d,并按此剂量维持至第22天。正常对照组每日皮下注射注射用水,共22 d,各组同条件喂养。(造模过程中罗格列酮组老鼠因笼盖未关严,老鼠逃跑2只)。
2.2 给药在动物接受hcg/ins处理后第23天,进行药物的治疗。中药治疗组以中药2 ml灌胃(相当于成人常用量,按体表面积折算),罗格列酮组以罗格列酮3 mg·kg-1·d-1进行灌胃[2]。联合用药组用以上等量的中西药合用给药,模型组和正常组每天给予2 ml蒸馏水灌胃,均为1次/d,连续用药22 d。(灌胃过程中因操作问题,中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各有两只老鼠死亡。)
2.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3.1 测定大鼠的体质量于第45天用药结束后在空腹状态下测定每只大鼠的体重。
2.3.2 fins及igf-ⅰ测定于第46天用药结束后在空腹状态下于眼眶后静脉丛取血,离心,分离血清,-20℃保存,用放免法测定fins及igf-ⅰ含量,按药盒说明书操作。
2.3.3 leptin测定于第46天用药结束后在空腹状态下于眼眶后静脉丛取血,离心,分离血清,-20℃保存,用放免法测定leptin含量,按药盒说明书操作。
2.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各组大鼠用药前后体质量的比较结果见表1。表1 大鼠用药前后体质量的比较(略)
治疗前各组大鼠体质量比较,均为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各组大鼠体质量均较前增加,尤以模型组增加最为显著,其次为罗格列酮组。其中,正常组与模型组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中药组、联合用药与模型组相比,均p<0.05,有显著差异。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相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罗格列酮组与联合用药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罗格列酮组与中药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但体重数值有升高趋势。以上结果说明治疗后中药组、联合用药组均能有效降低pcos大鼠体质量,且联合用药组优于罗格列酮组。
3.2 各组大鼠血清fins水平的变化结果见表2。表2 大鼠血清fins水平的比较(略)
从表2可以看出,各组大鼠fins水平,以模型组为最高,其余各组均有所下降。其中,正常组与模型组相比,p<0.01,有极显著差异;罗格列酮组及联合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有极显著差异性。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说明以上3种治疗均能有效降低血清fins。中药组与联合用药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与罗格列酮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但数值较罗格列酮组高,说明联合用药组降低血清ins的作用要优于纯中药组。
3.3 各组大鼠血清igf-ⅰ水平的影响结果见表3。表3 大鼠血清igf-ⅰ水平的影响(略)
从表3可以看出,各组大鼠igf-ⅰ水平,以模型组为最高,其余各组均有所下降。其中,正常组与模型组相比,p<0.01,有极显著差异。罗格列酮组及联合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p<0.01,有极显著差异。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中药组与联合用药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与罗格列酮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数值上要稍高于罗格列酮组。说明3种方法均有降低igf-ⅰ的作用,但联合用药组降低igf-ⅰ的效果较之纯中药组为佳。
3.4 各组大鼠leptin水平的比较结果见表4。表4 各组大鼠leptin水平的比较(略)
各组leptin水平的比较,以模型组最高,其余各组均降低。其中正常组与模型组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罗格列酮组及联合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但中药组、罗格列酮组、联合用药组3组比较,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说明罗格列酮组及联合用药组均能降低血清leptin水平,而中药组则作用不明显,但在数值上也要明显低于模型组。
3.5 大鼠leptin水平与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见表5及图1~2。表5 大鼠leptin水平与相关因素的分析(略)
由表5可以看出,对大鼠leptin血清与igf-ⅰ,ins,weight的相关分析发现,大鼠leptin血清与igf-ⅰ,ins呈正相关,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提示血清leptin水平随igf-ⅰ,ins增加而增高。
4 讨论
pcos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十分复杂,目前比较公认的特点有:雄激素水平过高,促黄体生成素升高(lh),促卵泡素(fsh)正常或偏低,lh/fsh>2.5~3等[3]。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pcos的本质及其发病机理逐步有了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胰岛素抵抗(ir)及高胰岛素血症(hi)不仅是pcos的另一重要生化特征,而且可能是pcos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4]。本研究显示,病理模型组大鼠血清ins水平明显升高,符合多囊卵巢胰岛素抵抗血清ins升高的情况,说明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模型是基本成功的。中药组、联合用药组均能有效降低pcos大鼠体重,且联合用药组优于罗格列酮组,中药复方能有效降低pcos大鼠体重,而罗格列酮组体重减轻不明显,这与某些研究报道相符[5]。治疗后各组均能降低血清ins水平,但联合用药组降低血清ins的作用要优于纯中药组。
igf-ⅰ是由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主要由肝脏分泌,也可由卵巢合成。igf-ⅰ具有促进有丝分裂、参与新陈代谢等胰岛素样生物学效应[6]。大量研究表明,igf-ⅰ是参与卵巢完成正常生殖功能的因子之一。igf-ⅰ可以调节卵泡发育及卵巢性激素的合成。在卵巢水平,igf-ⅰ的作用是协同lh进一步促进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同时igf-ⅰ可诱导细胞色素p450.20.22裂解酶和羟化酶功能活化,在卵泡膜细胞内增强细胞色素p450c17酶的作用,从而导致雄激素水平升高。同时, igf-ⅰ协同胰岛素抑制肝脏合成shbg,使血清游离睾酮水平升高,高胰岛素血症还可促进卵巢间质细胞合成igf-ⅰ,使雄激素合成增加[7]。本研究结果显示,病理模型组血清igf-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种治疗均能降低血清igf-ⅰ水平,其中,联合用药组降低igf-ⅰ的效果较之纯中药组为佳。
pcos患者因胰岛素和igf-ⅰ的过度作用,卵巢对黄体生成素(lh)的敏感性增加,使卵泡募集数增加,正常卵泡闭锁不发生或减少,lh的作用扩大,局部产生的雄激素使发育到一定阶段的卵泡延缓或停止发育,而高胰岛素和igf-ⅰ对原始卵泡不断启动,从而促进多囊卵巢形成。本研究显示, pcos组空腹胰岛素和igf-ⅰ水平高于对照组,高水平胰岛素和igf-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高雄激素在卵巢可使基质增生并加速卵泡闭锁,不能形成优势卵泡,导致持续无排卵,推测胰岛素和igf-ⅰ通过促进雄激素合成在pcos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leptin是肥胖基因的编码产物[8],是联系能量平衡和生殖内分泌的重要激素,而pcos患者大多兼有肥胖和生殖功能异常,因此,有关pcos和leptin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学者对pcos患者血清leptin水平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显示,在pcos患者,无论肥胖与否,其血清leptin浓度显著高于正常排卵周期妇女,提示pcos患者leptin分泌调节异常,因此认为pcos患者存在高leptin血症和leptin抵抗,认为leptin抵抗可能参与了pcos的发生发展[9~12]。本研究发现,各组leptin水平的比较,以模型组最高,其余各组均降低。正常组与模型组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模型组血清lepti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这与以前的大多数研究结果相似。治疗后罗格列酮组及联合用药组均能明显降低leptin水平,中药组虽作用不明显,但在数值上也明显低于模型组,随着样本例数的增加,中药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
有学者考察pcos妇女多种因素对瘦素的合成与分泌的影响,结果发现体重指数(bmi)、血清胰岛素等因素均能影响瘦素的合成与分泌[13],高水平的瘦素对pcos的影响可能表现如下:高水平的瘦素可能抵消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ⅰ)在优势卵泡的敏感化作用而引发pcos。loffler等[14]研究发现,局部瘦素水平过高可影响igf-ⅰ在优势卵泡中的作用,同时减少雌激素的分泌,并产生一个错误的信号干扰黄体生成激素(lh)的分泌,从而导致不排卵。另外,瘦素对脂肪的分解作用可能导致了高胰岛素血症和ir。由于脂肪分解增加,造成游离脂肪酸增多,增多的游离脂肪酸可通过葡萄糖-脂肪酸循环干扰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可通过其在肝脏的β氧化途径刺激糖异生并降低肝脏对胰岛素的灭活能力,游离脂肪酸还可直接刺激胰岛素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形成高胰岛素血症和ir[15]。kieffer等[16]提出脂肪-胰岛素轴反馈调节学说,正常情况下,脂肪堆积引起瘦素分泌增加而抑制胰岛素分泌、降低脂肪储存,但在肥胖等病理情况下,虽然血瘦素水平升高,但瘦素对于它在下丘脑的受体并无作用,瘦素信号传导途径和脂肪-胰岛素轴的破坏导致了高胰岛素分泌。高胰岛素还可通过增加脂肪合成和瘦素水平进一步促进肥胖。
本研究通过对大鼠leptin血清与igf-ⅰ、ins、weight的相关分析发现,大鼠leptin血清与igf-ⅰ、ins呈正相关,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提示血清leptin水平随igf-ⅰ、ins增加而增高,这和以往的研究情况基本相似。但瘦素与weight无明显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综上所述,我们推测瘦素除了自身可以引起pcos以外,还通过与胰岛素的相互作用间接参与pcos的形成,并加重pcos的病理生理改变。
【参考文献】
[1]dunaif j med,1995,98(suppl):33.
[2]陈晓平,杨文英,卜石,等.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高脂饲养造成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4):280.
[3]黄荷凤,郦美根.多囊卵巢综合征和高雄激素血症[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 18(11): 647.
[4]李晓林.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疗效观察[d].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姜荣华.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治疗研究[d].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徐雯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卵泡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2004,26(4):113.
[7]郝敏,范林霄,杨燕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胰样生长因子-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3):181.
[8]zhangy,proenca r, maffei m, et al. positional cloning of the mouse obese its human homologue[j]. nature 1994,372(6505): 425.
[9]brzechffa pr, jakimiuk aj,agarwal sk.,et al. serum immunoreactive leptin concentration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l996,81:4166.
[10]micic d, macut d, popovic v, et al. leptin levels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in obese and non-obese 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 gynecol endocrinol. 1997,11:315.
[11]el orabi h, ghalia aa, khalifa a, et al. serum leptin as an additional possible pathogenic factor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 clin biochem ,1999,32:71.
[12]knowalska 1, kinalski m, straczkowski m, et al. insulin, leptin, igf-i and insulin-dependent protein concentrations after insulin-sensitizing therapy in obese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 eur j endocrinol,2001,144(5): 509.
[13]takeuchi t,tsutsumi leptin concentrations in women with normal anddysfunctionalovarian conditions[j].int j gynaecol obstet,2000,69(2):127.
[14]loffler s,aust g,kohler u,et ce of leptin expression in normal and polycystic human ovaries[j].mol hum reprod,2001,7(12):1143.
[15]叶明侠.大鼠瘦素水平与肥胖及多囊卵巢综合征关系的探讨[j].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6]kiffer t,haberer jf,the adipoinsular axis effects of leptin on panceneatic beta-cells[j]: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2004,2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