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药学论文
作者:姚凤云,王炳志,段富津
【摘要】 目的评价香连丸治疗胃脘痛(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给予香连丸5 g,2次/d,饭后服,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胶囊0.15 g,2次/d,po,疗程2周。两组在服药期间均禁服其它治疗胃病药物及影响疗效观察的药物,并且随访2周。结果香连丸组胃镜疗效判定和证侯疗效判定有效率分别为97.14%和100.00%,雷尼替丁胶囊组两指标判定有效率为88.57%和91.43%。两组间疗效经rddit分析表明均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香连丸具有较好治疗脾胃湿热型胃脘痛的作用。
【关键词】 香连丸 雷尼替丁胶囊 胃脘痛
胃脘痛(胃溃疡)是现代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约占人数1/10的人一生中患过此病[1]。其典型表现为胃脘部饥饿不适,饱胀嗳气,泛酸或餐后定时的慢性中上腹疼痛,严重时可有黑便和呕血。该病如治疗不及时,病情加重还会导致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等恶性后果,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笔者整理导师段富津教授2004-07~2007-07应用香连丸治疗胃脘痛(胃溃疡)脾胃湿热型患者35例,并以雷尼替丁胶囊组对比观察,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观察病例均来自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门诊部。治疗组35例,其中男性26例,年龄(45.6±11.4)岁;女性9例,年龄(41.3±10.8)岁。对照组35例,男性24例,年龄(47.4±12.1)岁;女性11例,年龄(40.7±9.9)岁。
1.2 诊断标准结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了如下的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具有长期复发的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应用碱性药物可缓解;上腹部有局限性深压痛;x线钡餐造影见溃疡龛影;内窥镜检查可见到活动期溃疡,胃窦组织有炎症;溃疡直径3~20 mm,数目为单个或多发。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1,2]
主证:①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②食入疼痛明显缓解,或食入易痛;③口干而苦;④舌红苔黄;⑤脉弦或数。次证:①喜冷饮;②吞酸嘈杂;③烦躁易怒;④便秘。诊断标准:主证≥2项(主证①必备)加次证≥2项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全部患者均给予香连丸 (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室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香连丸”项下的制备工艺要求自制[3] ),5 g,3次/d,饭后服用,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胶囊(哈药集团制药六厂生产,国药准字h23021212,市售) 0.15 g/次,2次/d,po,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两组均禁服其他治疗胃病药物及影响疗效观察的药物,并随访2周。
2.2 统计学处理用rddit检验分析组间疗效情况。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2]
3.1.1 胃镜疗效判定标准溃疡及周围炎症全部消失,瘢痕形成为痊愈;溃疡消失,但仍有炎症为显效;溃疡大小缩小≥50%,或溃疡数减少,如2个溃疡其中1个痊愈为有效;溃疡大小缩小≤50%或无变化为无效。
3.1.2 症候疗效判定标准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为痊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为显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为有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为无效。
3.2 结果见表1~2。表1 两组治疗后胃镜检查疗效比较,表2 两组治疗后自述症候情况比较(略)。
4 讨论
香连丸出自于《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原名大香连丸,由黄连、木香两味药物组成,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止痛之功,中医临床主要用于湿热痢疾 ,里急后重,泄泻腹痛,脓血相杂等症。现代临床常用其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肠伤寒和单纯性消化性不良等;药理研究表明香连丸具有解痉、抗病原微生物、止泻等作用。笔者通过前期的实验研究表明香连丸具有较好的抗胃溃疡的作用,并且这一作用不是方中某一单味药的作用,而是两味药物综合作用的结果[4]。胃脘痛中医有多种分型,其中脾胃湿热型颇多,其病机为脾胃气滞,湿热不化,蕴积体内日久则痛。方中黄连和木香的比例为4∶1,在制备工艺上,黄连经吴茱萸炮制,使黄连苦寒之性减而独取其清热燥湿之功,直接针对胃脘痛脾胃湿热的病因病机,为君药。且吴茱萸之性保留可入肝降逆,使肝胃和调。木香辛香调中化气,以醒脾胃,能通利三焦,泄热平肝,使木邪不克脾土,二药相合,则一寒一热,一阴一阳,有相济之妙,使湿热去、肝脾和,则诸症自愈。
【参考文献】
[1]臧运华,郑艳,高向慧.胃溃疡中医证型与胃镜像关系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2.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1.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21.
[4]王海,肖洪彬,姚凤云,等.香连丸治疗消化性溃疡拆方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5,22(4):86.
上一篇:六君子汤对顺铂增效减毒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磷酸川芎嗪微透析体内回收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