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预防卫生
[摘要]通过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指导和教学实践,从优化生源,调整研究方向,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中期考核,优化导师考核制度,鼓励师生交流,端正学习态度,鼓励参加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对硕士生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改进意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
[基金项目]河北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项目(KYZJX18205),一省一校人才工程项目(521000981124),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QN2019229,QN2017024),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2020201031,B2018201186,B20172011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808178)
[作者简介]张宪(通信作者)(1987—),男,安徽宿州人,博士,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分析;辛雪莲(1988—),女,河北保定人,博士,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卫生检验;李翠平(1985—),女,河北邯郸人,博士,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毒理;牛璨(1986—),女,河北保定人,博士,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劳动环境卫生。
[中图分类号]G643.0;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1-0122-02[收稿日期]2020-02-10
研究生教育是基于本科教育的基础,进一步拓展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实践训练的频度和力度,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有效结合的,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高端,在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3年SARS疫情,公共卫生安全问题逐渐引起广泛关注。2019年颁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为实现上述目标,社会急需大量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然而,近些年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不足,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适应能力弱、创新能力不足,研究生培养质量呈下滑趋势[1]。为了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积极采取措施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显得尤为必要。
基于“优生源、厚基础、强实践、勇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教育理念,以培养科研创新人才为出发点,提出以理论基础夯实和实践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将知识传授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整顿教学秩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塑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进一步提升同领域专家的认可度和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力争大幅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优化生源,调整专业研究方向
在每年研究生招生报名前和年后4月复试期间,加大本院研究生培养特色的宣传力度。近些年来自同等水平大学的全日制外来生源比例逐年增高,有助于提高培养潜能[3]。在竞评和建设“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鼓励或倡导精简一些与社会需求契合度差的学科研究方向,避免盲目增设新研究方向,力主实行“以旧替新”,以保证所设专业与社会需求保持动态的高契合度。
二、制定和优化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中期考核
学院作为教学实施的基本单元,要及时与一线师生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予以沟通。在制定和修订研究生人才的过程中,不流于形式,积极征询和考虑一线师生的意见,在满足必备的理论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合理设置所修课程,裁撤重复或专业关联性不强的课程。考评教师教学技能和水平,规避“水课”和“僵尸课”[4],增设公共卫生案例分析、公共卫生学科前沿等课程,有利于学生对学科前沿的了解。科研的最终的目标是服务公众,在石家庄、保定多地的综合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增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同时聘请基地教师作为学生校外兼职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毕业实习实践,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研究生理论课程完成之后,进行一次开题答辩,答辩小组由5~7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组成,主要考核指标为政治觉悟、学术道德、理论课程成绩、科研创新能力和从事课题研究的水平与进度五个部分。根据考核结果实行相应的奖罚。考核为优秀的硕士生且符合学校规定条件的可申请“2+3”硕博连读继续攻读校内博士学位;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予开题或延迟开题,借此进一步优化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优化导师考核制度,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鼓励多交流,强化教学效果
对于导师的考核,应根据教师对学科和学院贡献类型的不同[5],实行不同的考核制度,可分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型,合理考评教师绩效,促进教师根据个人的特点和情况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避免老中青教师考核标准的“一条线”,阻碍教学水平提升和学院科研成果产出。组织教学大赛等教学活动,积极调动老中青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热情。鼓励教师课堂上适时、合理地穿插一些课程前沿问题,展开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氛围,避免教学疲劳、机械教学和被动学习等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授课教师、听课学生和课程内容有效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对授课内容的形象化展示,有助于授课对象的理解,增强授课效果。
四、端正學习态度,杜绝“读死书”,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
入学伊始,就要明确自己的求学目标,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以便在日后的生活、学习、科学研究过程中坚守本心,不要初衷。根据培养高质量的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灵活综合考核,避免应试教育和作业教育,积极推动创新实践教育和兴趣教育。
通过“学院—教师—学生”三级联动模式,积极互动和沟通,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求知欲,扎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增强创新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fws/86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