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预防卫生 > 探讨儿童期新发传染病医学教学方式的论文(共2篇)

探讨儿童期新发传染病医学教学方式的论文(共2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预防卫生



第1篇:儿童期新发传染病医学教学方式的探讨


随着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一系列疾病的出现,并以高频率出现在公共媒体、大众话题中,新发传染病已成为一个与政治、经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社会问题。新发传染病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部分,是医疗机构中每一个医务人员的必须持续积累学习的内容儿童期新发传染病患者是医务人员工作中必须要面对的重要群体,其相关的医学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经典医学教育儿童期新发传染病教学本身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本文从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特点及儿童期感染者的特点,对儿童期新发传染病医学教学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1新发突发传染病及儿童期感染者的特点


新发传染病(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EID)的定义:最近20年以来在人类中的发生已经明显增多,或它们的发生在不久的将来会威胁人类健康的新发现的、重新肆虐的或药物抗性所致的感染性疾病:新发传染病既包括过去不存在,确系新产生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0139霍乱等,也包括既往已经认识的疾病,但未被定义为传染病,确定病原体后才被定义为传染病;同时还包括既往可能已经存在的,但是未被认知,随着实验室技术的提升,病原体被确定后,认定的传染病,如莱姆病、戊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由于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快速性、变化性、流行性等特点,且疫情起始往往对其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治认识不足,故对临床诊疗工作及继续学习均有快速反应,应急总结等较高要求,对医务人员具有较大的挑战。


历年来,婴幼儿及儿童都是感染性包括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如麻疹、水痘、百日咳、手足口病等常见传染性疾病均以这一年龄阶段的患者为主要感染人群。婴幼儿及儿童也是新发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及高危人群:2009年发生的新型甲型H1N1禽流感易于感染5岁以下儿童;2012年广东的H7N9疫情,2014年西非的埃博拉出血热等疫情,首发病例均为儿童患儿由于儿童期患者机体免疫力相对低下,各脏器功能储备较低下,婴幼儿及儿童感染新发突发传染病后,引发的病理生理变化往往比较复杂,易出现危急重症,预后较差,:如2009年发生的新型甲型H1N1禽流感易于感染5岁以下儿童,其中2岁以下儿童易发生呼吸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儿童期新发传染病的疾病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特点,而且这一年龄阶段患儿的诊治特点的获得往往滞后于疫情发作,使得儿童及婴幼儿的新发传染病医学教育内容的及时性和丰富性落后于成年人群相关内容。这和日常工组中可能需要应对的大量儿童期患者局面并不匹配故需要医务人员重视儿童期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诊治及教学需求、持续提高儿童期新发传染病医学教学方式及效率,需要相关医务人员具有更多的主动性。


2新发突发传染病继续医学教育儿内科教育模式的探讨


儿童期新发突发传染病医学教育的是一个需要逐渐积累经验的领域。无论是思想认识、师资队伍及教材、教学方法及模式等均存在空白本文基于长期传染病临床、教学、科研及管理的实践和思考,对儿童期新发突发传染病医学教育提出以下探讨意见。


2.1积极引导从业医务人员重视儿童期新发传染病的学习


儿童期传染病患儿是大部分新发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极高危人群,往往也是危重患者的最主要人群之一教师须积极引导学生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主动学习意识,加强学生对儿童期专科知识学习的重视这是保证医学教育效果的根本要求。


2.2积极培养儿童期新发传染病教学的师资力量


甄选具有感染性学科工作背景的儿内科资深医师作为教育师资队伍成员。教师需在熟悉经典传染性疾病教学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系统学习新发传染病知识,并具有新发传染病诊疗及研究经验教师需有能力有效利用多方位的医疗资源,主动持续补充完善儿童期继续医学教育书面文字材料,逐步形成高质量的儿童期某病种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教学样板,并在专业范围内进行分享传播。


2.3充分利用官方各种资源,提高传染病继续教育的效率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发传染病的诊治及控制。年度重大及新发传染病的应急预案及诊疗指南均在卫生计生委统一部署下高质量快速形成,并进行快速统一全国范围医疗卫生机构的全员培训。新发传染病的应急预案及诊疗指南培训一般会从医院、市及区县卫生计生委、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范围等多个层次展开,所有医务人员被要求必须参加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全员培训除了参加指南培训之外,学员要重视其后不定期的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开展的督导检查工作,把每次督导检查都作为一次总结学习的机会,逐渐提高应用实践技能另外,学员应该按学科方向,主动有选择的参加感染相关学术机构的各种培训:如国家级及省市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机构的专项培训;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师协及各省市级分会会举办的各种感染专题会议及学习班学员需要积极关注官方资源中儿童患者的部分


2.4有效利用新媒体资源,加深新发传染病继续医学教育的深度及广度


新发传染病医疗知识具有实时更新、变化迅速,资讯复杂的特点。教师和学员都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最新资源、获得权威的正确的新发突发传染病信息;掌握关于疾病的最新综述和进展,追踪最新的疫情进展,了解最新的疫情防控指南和建议、教师和学员需具备整理自媒体时代的各种碎片化信息,甄别各种网络虚假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可参考以下网站:(1)中国CDC网站:http://,网站提供了我国传染病防控动态数据和专业信息,并有当前热点传染病防控的专题阐述。(2)美国CDC网站:http://,该网站的内容以美国为主,包括全球在内的各种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为主,提供包括从新发突发传染病病例定义、疾病病原及致病机理研究,诊疗方案及指南,实验室检测及进展、医学健康教育,疾病防护指南等多方面信息,网站提供动态的文献指南并及时更新,。(3)卫生计生委网站:http://,该网站是我国计生委共官方网站网站定期我国各地疾病管理政策、运行的项目及活动、疫情监测数据,并提供可下载的官方认可的各种疾病指南、标准等资讯(4)世界卫生组织网站:http://en/,该网站是世界公共卫生的领导机构。网站实时更新全球各地疫情发展,并提供各类技术文件支持。网站支持各种网络订阅服务包括全世界各地最新传染病流行的最新迪告,:(5)UpToDate:http://,该网站集成了很多最新权威医学综述,均是在证据支持下及时更新各专业方向包括新发传染病及儿内科学的医学知识,是一个协助医师们进行诊疗上的判断和决策的数据库。


2.5儿童期新发突发传染病教学应该在儿童各系统疾病诊疗教学的专业积累上开展并深化


在儿童各系统疾病诊治专业框架及背景下,积极进行儿童期新发传染病的临床总结及教学工作。儿内科疾病涵盖儿童感染性疾病及其中的新发传染性疾病,儿童各系统丰富的疾病诊治经验对新发传染病的对症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比如PICU儿童呼吸衰竭的救治措施在HIN1儿童重症肺炎的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涵盖绝大部分的重症患儿的治疗需求;而儿童体液管理及腹泻病的诊治思路及措施,在霍乱儿童患者的诊治中也是必须掌握的技能。教师需要将新发传染病安置在儿童各系统疾病诊治专业框架中,并将儿童疾病系统诊治贯穿融会到新发传染病的教学中去,在一个儿内科整体体系下进行新发传染病的继续医学教育教学如手足口病的重症脑炎,需要在学员掌握儿童期脑炎的处理原则,并熟悉手足口病脑炎的发作特点。教师可以结合学员的具体水平,进行个体化教学,按学员的不同程度进行教学。如高年资的医师,掌握手足口病脑炎的特点即可,低年资的医师需要配合儿童脑炎的处理措施教学社区医生需要增加儿童脑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培训,以便进行早期危重患者的识别与干预。这样的教学才能做有效合理。


2.6在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医学教育基础上,鼓励学员发现科研问题,积极推动相关临床经验总结研究及相关基础研究


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对西非埃博拉疫情研究报道,研究显示埃博拉对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的影响与成年人有很大不同:儿童感染这种病毒后存活率较成人低,其中1岁以下的感染者死亡率高达90%,:1~4岁儿童感染者死亡率为80%,:10~15岁感染者的死亡率为52%,:相比之下,16~44岁感染者死亡率为65%。研究还显示,年龄越小的感染者潜伏期越短;儿童的初期症状也与成年人不同对儿童患者快速启动治疗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儿童年龄采取合适的疗法以上文献显示,儿童期新发传染病的医疗知识需要在具体诊疗工作中不断的主动的持续去获得。医务人员需要在掌握新发传染病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投人医疗工作,注重儿童期患者的诊疗经验的累积,积极及时进行数据总结,从而获得儿童期新发传染病的诊治特点。这些特点需要被其他医务人员共同学习并持续优化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科研问题、解决科研问题的过程。这些临床、教学、科研的关注点往往就是新发传染病指南和方案中需要完善的地方,其结果能够指导新版指南的更新。年度儿童期新发传染病的诊治及教学是积极推动儿内科专业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的一个契机。


在掌握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特点及儿童期感染者的特点的基础上,依赖儿童内科的系统治疗基础,对儿童期新发传染病医学教学进行持续积累,并摸索专科特色的教育模式,帮助学员正确理解教学知识点、开发并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努力提高儿童期新发传染病的医学教学质量和成果,是医学教学持续努力的方向。


作者:曾慧慧,李兴旺


第2篇:医学媒介生物及其感染传播的疾病在国际间传播的情况


1概述


凡是能够传播疾病或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和鼠形动物(小型哺乳动物)统称为医学媒介生物。国境口岸常见的医学媒介生物包括鼠形动物类、蚤类、蚊类、绳类、蜱类、螨类(包括恙蜻类)、蜚蠊类、吸血蝾类等,截至目前全国国境口岸地区已发现确认的上述8类医学媒介生物达640余种。


医学媒介生物传播的疾病绝大多数为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疾病,其中多为重要传染病。在自然界中它们以节肢动物为媒介,部分脊椎动物为宿主构成自然循环,在特定条件下人因偶尔介人而感染。如鼠疫在自然界中以鼠一蚤一鼠循环传播,人因接触疫鼠、疫蚤而感染。黄热病在自然界中以灵长目动物一蚊一灵长目动物循环传播,人因进人疫区被带毒蚊叮咬而感染发病。上述疾病常因战争、国际贸易、发达的交通工具和人员交往,通过携带传播媒介和扩散宿主从一地传入另一地造成疾病流行,在历史上曾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


2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疾病情况


人们在同疾病的斗争中进一步了解了多种疾病发生、发展、流行、终止的全过程,逐步认识到医学媒介生物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如鼠疫,历史上有3次世界性鼠疫大流行,直到1894年第3次大流行中才发现了鼠疫杆菌,而1914年才査清蚤类传播鼠疫的机制。又如西方马脑炎,1930年从病马中分离出病毒,而直到1941年才从蚊体中分离出病毒,证实了蚊媒介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进入20世纪以来,国际上针对医学媒介生物传播疾病的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根据资料介绍,上述医学媒介生物可传播病原体达数千种,其中动物病毒就达2000种,虫媒病毒500余种,还有细菌、立克次体、原虫等。我国国境口岸地区已发现确认的640余种医学媒介生物中可传播疾病的种类就达440余种。现将国境口岸常见的鼠形动物类、蚤类、蚊类、蝇类、蜱类、蟥类、蜚蠊类、吸血嫌类等8类医学媒介生物传播的与人类密切相关的主要疾病分述如下。


2.1鼠类鼠类属啮齿类动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个地方,种类众多,数童巨大。据专家估计,仅家栖鼠类的数量是世界人口的4倍。目前世界上已知啮齿类达2800余种,我国约有160余种,在国境口岸已发现鼠类等医学动物75种。鼠类不仅对农业、林业、牧业和工业、外贸、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危害,甚至造成严重的坠机、火灾等重大灾难事故,更为重要的是可传播多种严重疾病。现已査明鼠类可携带200余种病原体,其中可使人类致病的病原体达56种,包括细菌14种;病毒31种;立克次体5种;寄生虫7种。现将其传播的主要疾病叙述如下。


(1)鼠疫鼠疫为3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人类严重传染病之一,也是鼠类传播的最重要的传染病。全世界有223种动物可自然感染鼠疫杆菌,我国有54种,其中啮齿类41种,已査明的主要宿主动物有13种。感染鼠疫杆菌的啮齿动物是主要传染源,人类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染疫动物和蚤类叮咬而感染。鼠疫曾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历史上有3次世界性鼠疫大流行。第1次流行于6世纪,持续50年,死亡1亿人;第2次流行于14世纪,波及整个欧洲、亚洲和非洲北部,仅欧洲就死亡2500万人(占当时欧洲人口的1/4),持续300余年,其间诞生了卫生检疫;第3次大流行发生于1894年,从我国云南开始向东南蔓延至香港,传播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是在这次流行中才发现了鼠疫杆菌,而1914年才査清蚤类传播鼠疫的机制。


我国目前已确定的有11种鼠疫自然疫源地,涉及18个省。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部分国境口岸即位于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已发现多种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存在,特别是二连浩特口岸连续多次在疫鼠中检出鼠疫杆菌,表明国境口岸鼠疫疫情仍相当严重,防治任务任重道远。


(2)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染疫啮齿动物是主要传染源,人类主要通过接触疫鼠及其唾液、尿粪等排泄物和污染的环境而感染,人群普遍易感。该病主要流行于欧亚大陆31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为重灾区。我国多个口岸地区曾有该病发生流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秦皇岛港内曾发生较大的流行。在大力开展“无鼠害港”和“卫生港”的创建活动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港内长期停泊的1艘船舶上因鼠患严重,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生爆发流行,造成1人死亡,30余人发病。疫情处理期间先后在该轮上捕获200余只鼠类,经检验鼠肺病毒阳性率达50%以上;其后不久又有1艘与其长期并拢靠泊的船舶上发生疫情,后经卫生检疫机构协助处理才彻底消除了疫情,但其教训深刻,警示我们必须髙度重视。


(3)此外,鼠类还可传播诸如钩端嬾旋体病、土拉伦菌病、沙门菌病、鼠咬热、狂犬病、蛑传回归热、莱姆病、鼠型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黑死病、猴痘、鼠痘、日本血吸虫病和旋毛虫病等多种疾病。


2.2蚤类蚤类是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也是重要的保菌宿主。世界上现已发现2200余种,我国已发现500余种,我国国境口岸发现70种。我国目前已发现43种蚤可自然感染鼠疫杆菌,其中印鼠客蚤等11种蚤为我国鼠疫主要媒介。人类通过被染疫蚤叮咬和接触其排泄物或直接吞人疫蚤而感染鼠疫。


此外蚤类还可传播Q热、斑疼伤寒、绦虫病等。


2.3目前全世界发现的蚊类达3000余种,我国达360余种,至1997年我国国境口岸已发现88种。蚊类是虫媒传染病最主要的传播媒介之一,且绝大多数为生物性传播,在虫媒传染病传播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至1994年全世界已从蚊类分离到265种虫媒病毒。此外还可传播疟疾、丝虫病等寄生虫病。


(1)疟疾疟疾是1种古老的原虫病,能使人致病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按蚊为传播媒介,在全世界已知的600余种按蚊中,重要疟疾媒介30余种,我国主要或重要疟疾媒介有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这几种重要传疟媒介蚊种在我国国境口岸内均有发现。疟疾曾给人类造成严重灾难,目前仍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流行范围涉及约100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球临床病例达1.03亿人之多,带虫者2.64亿人,每年新发病例500万人,死亡达110万人。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媒介蚊虫和疟原虫产生的抗药性以及其他原因,致使疟疾又有死灰复燃之势,常发生机场疟疾病例,且借助现代交通工具携带而引起国际间传播扩散。


(2)淋巴丝虫病淋巴丝虫病分别由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和帝汶丝虫寄生所引起的疾病,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等热带地区。其传播媒介涉及按蚊属、伊蚊属、库蚊属和曼蚊属等部分蚊种。在我国,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是班氏丝虫病的主要媒介,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是马来丝虫病的主要媒介。据20世纪80年代初的估计,全球感染本病人数为7860万,其中班氏丝虫病占7280万。我国到1985年底有病人约486.8万,其中班氏丝虫病占401.3万。


(3)蚊媒病毒病蚊类是虫媒病毒病最主要的传播媒介之一,至1994年全世界已从节肢动物分离到535种虫媒病毒,其中从蚊类分离到265种,几乎占总数的50%。重要的有:


①黄热病黄热病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它是由黄热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埃及伊蚊等少数伊蚊厉蚊种为主要传播媒介,受感染的蚊类可终生带毒,并可经卵传递。目前疫区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南纬30°?15°之间和非洲北纬10°~15°之间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历史上黄热病曾在17-19世纪通过交通运输被带到欧洲及北美,成为美、非、欧3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最严重的瘟疫之一,病死率极髙。目前仍在非洲和南美洲部分国家和地区时有发生和流行。我国目前虽尚无此病的报道,但我国部分地区存在埃及伊蚊,且人群普遍易感,一旦传入极易造成流行,故应高度重视。


②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经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病毒分4种血淸型。流行特点为传播迅速,发病率髙,但病死率低。该病主要分布于北纬25°和南纬25°之间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约有62个国家15亿人口受到威胁,人群普遍易感。目前我国台湾省有小范围流行,南方部分省份有散在发病。该病目前借助现代化交通工具扩散传播的趋势严重。


③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也称日本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虫媒病毒性脑炎,以三带嗓库蚊等蚊种为主要传播媒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主要分布于东经85°~140°、北纬8°~45°之间的部分国家和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该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季,病死率较髙,部分患者愈后留有后遗症。


④西尼罗病毒病西尼罗病毒病(We8tNileViiusDisease)是以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一种虫媒病毒病,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达60%。以发热、头痛、背痛、肌肉痛、厌食为主要症状,少数病人可发展为无菌性脑炎或脑膜炎,老年患者死亡率接近10%。目前该病主要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流行,且流行趋势仍在进一步加强,发病地区进一步扩大。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检疫处近年来加强对来自美国、加拿大等西尼罗病毒病疫区的人境船舶携带输入性蚊类监测和控制工作,在9艘船舶上共捕获输人性蚊媒280余只,平均达30余只/艘次。经初步鉴定隶属于按蚊属、库蚊属和伊蚊属3属,以库蚊属蚊种为主,而可传播西尼罗病毒病的重要媒介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等蚊种均有发现且数量上为绝对优势蚊种。证实了来自西尼罗病毒病疫区的人境船舶将西尼罗病毒病及其传播媒介传入我国的风险性特别巨大。如何有效控制西尼罗病毒病及其传播媒介的传入是我们今后工作中应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⑤其他此外还有诸如圣路易脑炎、基孔肯雅病、罗斯河病毒病、东方马脑炎和西方马脑炎等数10种蚊传播疾病,均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危害。


2.4绳类绳类属双翅目、环裂亚目,全世界有35000余种,我国已记录近2000种,我国国境口岸已发现173种。日常所指的蝇类是指花蝇科、蝇科、丽绳科和麻绳科4科的部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绳类,通常称为住区蝇类,在我国约50种,是重要的卫生害虫,也是国境卫生检疫重要控制对象之一。它们不但通过骚扰、吸血、寄生等方式直接危害人类,而且通过机械性携带传播诸如霍乱、伤寒、结核、痢疾、脊髄灰质炎、病毒性肝炎、阿米巴痢疾、蛔虫等多种疾病。非洲采采蝇还可通过生物性传播非洲锥虫病(俗称睡眠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有些蝇类的幼虫可以寄生于人和动物的伤口或皮下等处引起蝇蛆症。此外巨尾阿丽蝇、叉丽蝇、厩螫蝇等还可传播口蹄疫、炭疽、动物锥虫病等动物疾病,危害家畜。目前已证实绳类可携带150余种病原体。


2.5蠓类蝾类俗称小咬,属双翅目、细角亚目、蠓科(Ceratopogonidae),体形微小,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全世界现已发现125属5360余种。其中吸血蠓类已发现4属1503种。我国吸血蠓类已发现3属近400种。吸血嫌类是重要的医学媒介生物之一。它们不仅通过剌叮、吸血骚扰人类和畜禽等动物,而且还可传播人类和动物传染病。国内外科学家已从吸血蠓体内分离出40余种病原体,仅库蠊就已证实可携带35种病毒。如由库蠓传播的奥罗普切病毒(Oro-pouche)曾在巴西造成流行;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福建、广东2省从虮蠓体内分离出乙脑病毒;特别是库蠓还是严重危害家畜的蓝舌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吸血蠓还可传播近20种寄生虫病。关于吸血蠓的传播媒介作用目前了解的还不够深人全面,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2.6蜱类蜱类属蛛形纲、蜱螨亚纲、寄型目、蜱总科。其下又分软蜱科、硬蛛科和纳啤科。全世界蜱类已知1000余种,我国已知有120余种,我国国境口岸已发现7种。它们剌叮宿主,吸食血液,骚扰人类和畜禽等动物,对人畜造成很大危害,而且还可传播人畜共患疾病,其传播的疾病多数均具有发病严重,死亡率和致畸率髙等特点。国内外科学家已证实蜱类可携带116种病毒,仅次于蚊类。蜱可长期保存病原体,且多数可经卵、经期传递,不仅是传播媒介,而且还是多种病原体的重要储存宿主。


(1)森林脑炎森林脑炎是由蜱为主要传播媒介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分布范围相当广泛,横跨欧亚的广阔地带,包括前苏联、中国、东欧和西欧多个国家。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长白山和小兴安岭的森林地区,近年来,云南、新疆也有病例报道。其储存宿主为小型脊椎动物及啮齿动物,它们均是蜱的寄生宿主。蜱是最重要的保存宿主。已证实有20余种蜱可传播森林脑炎,人类主要通过被带毒蜱叮咬而感染。死亡率较高,重症患者多遗留后遗症。


(2)莱姆病莱姆病病原体是伯道疏蜾旋体,是由蜱叮咬传播的,哦齿类和食虫目动物为主要储存宿主的一种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自从1977年Steere博士在美国康涅狄格州首次报道莱姆病后,该病正逐渐成为日益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的一个严重问题。迄今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外)70多个国家均有本病发生,年发病例30万人左右,尤以欧美更为严重。由于莱姆病分布广、传播快、且致残率髙(可达60%),已引起国内外有关学者的普遍关注。本病呈全球分布,五大洲均有病例报道,但主要发生于美国43个州,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地区,周边国家如俄罗斯等也有分布。日前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功地从与俄罗斯交界的口岸地区采集的全沟硬蜱中分离出3株蠓旋体,表明上述口岸地区存在莱姆病疫区。


(3)其他蜱还可传播蜱传回归热、克里米亚一刚果出血热、鄂木斯克出血热、斑点热、热、巴贝西原虫病等疾病。


2.7蝴类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的有恙螨和革螨2类。恙螨属蛛形纲、蜱螨亚纲、真螨目的恙螨科和列恙蝾科。全球已知恙螨3000余种,我国有430余种,我国国境口岸发现21种。恙螨是恙虫病的传播媒介和保菌节肢动物,通过吸血传播。此外还可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从其体内分离出Q热病原体、鼠型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弓形虫。


革蝾属蛛形纲、蛛蟥亚纲、寄螨目,其中具有医学意义的螨类多在皮刺螨总科内。全世界现已发现800余种,我国发现230余种,我国国境口岸发现49种。革蝾不但叮咬人体引起局部皮炎和奇痒,还通过叮咬传播多种病原体,如鼠疫、地方性斑疹伤寒、肾综合征出血热、Q热、牌传斑点热、野兔热、森林脑炎和钩端螺旋体等病原体。


2.8蜚蠊类蜚蠊俗名蟑螂,此外还有多个别名。蜚蠊是一种古老的昆虫,对外界环境变化有极强的适应能力,遍布世界各地。全世界已知有近5000种,我国已知有253种,我国国境口岸已发现11种。绝大多数蜚蠊在野外生活,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多为室内栖息种类,只占总数的很小部分。我国室内蜚蠊仅有20种。蜚蠊不仅偷食食物、损坏衣物等,而且还是重要医学媒介昆虫之一。现已证实蜚蠊可携带约40种病原体,涉及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主要为机械携带,与绳类携带和传播疾病的方式及种类基本相同。部分人员对其排泄物、气味和尸体可产生过敏反应,引起皮炎和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其栖息范围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居民家庭、宾馆饭店、各种食品工业加工场所、交通工具等环境内大量繁殖。特别是德国小蠊,现已遍布全球各地,在大多数场所成为绝对优势种群,危害相当严重,也是全球最难控制的害虫之一。


3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疾病在国际间传播的情况


3.1医学媒介生物传播的疾病在国际间扩散情况历史上医学媒介生物传播的各种传染病大流行常因国际间交往时通过感染病例或携带病原体的医学媒介生物的被动输入而引发。鼠疫经海陆贸易造成3次全世界大流行;黄热病由于贩卖黑奴把黄热病毒带入美洲引发大流行;1930年携带疟原虫的冈比亚按蚊从非洲经飞机传入巴西引发疟疾流行,继而引发南美洲疟疾大流行。1977年裂谷热经骆驼或人从非洲传入中东,2000年在阿拉伯半岛发生流行;罗斯河热从澳大利亚通过候鸟扩散到斐济等太平洋岛国而发生大流行,并已成为当地一个非常严重的卫生问题。1985年白纹伊蚊由旧轮胎携带从日本传入美国得克萨斯州后迅速扩散,至1992年扩散到20余个州,并引起乙脑流行。1991年秦皇岛港1艘船舶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爆发流行,死亡1人,10多人患病住院,经蒸熏处理拣获死鼠200余只,经检验EHF阳性率髙达35%以上,经流行病学调査判定为EHF疫鼠引起的一个鼠传EHF爆发的典型事例。2004年7月我国浙江省发生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在当地引起登革热爆发流行也是1个典型案例。目前虽然当地人间疫情得到暂时有效控制,但因当地登革热传播蚊媒已经携带有登革病毒形成了新的疫源地,其造成的危害程度和范围目前仍很难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


近年来,我国从来自德国、法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入境外籍人员和归国人员中发现多例莱姆病患者。据统计,1989~1997年我国国境卫生检疫部门在人出境检疫査验中共检出各种病例31万例,涵盖检疫传染病、监测传染病和禁止入境疾病。其中疟疾1147例;霍乱61例;登革热8例;还有开放性肺结核、伤寒、麻风、病毒性肝炎等大量传入性病例,入境外国人和劳务归国人员占大多数。


3.2国际上对医学媒介生物在国际间扩散的防治情况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传染病在国际间扩散的情况早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各国相继开展了针对性调査研究。美国波多列谷机场1947~1960年在飞机上共检获20000余只蚊媒,达87种之多。澳大利亚也多次从入境飞机、船舶上捕获多种蚊媒,1997年仅达尔文港在船舶上捕获埃及伊蚊达12次。特别是溴大利亚从亚洲进口的集装箱中捕获的白纹伊蚊体内检出登革热病毒。我们此前所发现的输人性医学媒介生物多数为重要传播媒介。如在来自美国西尼罗热疫区的入境船舶上捕获的三带橡库蚊等蚊种就是西尼罗热主要传播媒介蚊种。其他相关研究正在进行当中。


为有效防止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各种疾病传入,世界许多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规定。如澳大利亚要求来自国外的船舶进港前均应检査是否携带有蚊媒,一旦发现立即予以杀灭。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卫生条例》中明确规定飞机到达时必须持有有效的灭蚊证书。伴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甚至作为非关税技术壁垒限制其进口贸易。如加拿大因在中国某航空公司飞机上发现蟑琅,禁止该公司的该航班飞机人境;美国以自中国进口的富贵竹中发现携带蚊媒为借口禁止进口,给中国该行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澳大利亚规定所有进口集装箱必须持有官方认可的蒸熏证书,否则将处以髙额罚款并强制处理,大幅度提髙了出口商成本,特别是近年在捕获的传入性白纹伊蚊体内分离出登革热病毒事件更是大力渲染;蒙古将在我国国际列车上捕获鼠类的情况拍成照片摆在口岸场所并通过外交途径照会我国。因船舶状况老化,管理落后,忽视医学媒介控制工作,我国曾有多艘船舶在国外被强制处罚处理,同时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并对我国国际形象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3我国发现并捕获的输人性医学媒介生物情况近年来我国从人境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中多次发现大量输人性医学媒介生物。如秦皇岛局在外轮上捕获的鼠体上检获蚤、螨;北京局在人境旅客携带的行李中发现小家鼠,北京局和陕西局在人境的外国飞机上发现褐家鼠和黄胸鼠;二连浩特局在进口的生皮张中检获蜱类;大连局在进口集装箱中发现输人性螨类;上海局在装载进口美国废纸的集装箱中发现美洲优丽蝇属绳类;海口局在人境外轮上发现传入性埃及伊蚊;广州局在来自越南的飞机上捕获活蚊;青岛局对1艘船舶蒸熏后检获260余只死鼠。据统计,1989年全国检疫査验人出境船舶15.93万艘次,鼠患阳性率为9.8%;1989年集安局调査发现46%人境列车、33%进口木材携带有蚊、蝇等输人性医学媒介生物;1991年北京局调査入境集装箱货物发现25.4%带有鼠、蚊、蝇、蟀螂等传入性医学媒介生物。近期我国东方航空公司1架飞机在新加坡停留期间,1只小家鼠钻进机舱,在返回上海浦东机场后即停飞搜捕该鼠,经上海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和东航工作人员连续3d的不懈努力才将其捕获,经检验为非带毒带菌鼠,但由此造成的航班停飞等损失近百万元。


秦皇岛检验检疫局于2000~2003年对来自5大洲29个国家和地区1200余艘次人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査研究,结果发现携带输人性蚊类船舶阳性率平均为56.81%(417/734),月最髙达93%以上;已鉴定确认的蚊种达13种;携带吸血蠓类的船舶阳性率为27.59%(24/87);已鉴定的吸血蠓类为3属12种,其中狂怒库蠓、码克库蠓、细齿虮蝾和丰硕细蠓属国外蠓种,并采获1种蠛嫌新种,命名为海神嫌蝾(.),上述蠓种均为国内首次发现。携带输人性蝇类的船舶阳性率平均为72.73%(426/740);月最高阳性率达95.00%(2001年6月);已鉴定确认的蝇种达51种;船舶携带鼠患阳性率3.90%;船舶携带蝉螂阳性率为20.78%。表明人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人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相当严重,具有阳性率高,种类多,风险大等特点。


4结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医学媒介生物孳生栖息环境不断扩大,同时因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人员交往和经济贸易童增长迅速,由国际航运交通工具及其运输的集装箱、货物被动携带输人性医学媒介生物特别是媒介种传入扩散到世界各地造成传染病在国际间传播流行的危险性急剧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在进一步加大。通过近年来的调査我们发现人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人性医学媒介生物具有来源广、数童大、种类多、阳性率高、风险性大等特点,其中多数为重要的传病媒介种类,表明输人性医学媒介昆虫可随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而进行远距离扩散。它们随人境船舶自境外一旦传入即可轻而易举地在我国口岸地区适宜的生态环境中莩生繁衍,并将境外传染病传入扩散到我国,甚至造成流行。近年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病毒所在我国某口岸地区捕获的蚊媒体内首次分离出乙脑病毒泰国株,且其他地区均未检出。有关专家推测很可能为国际航行交通工具自境外携带输人性带毒蚊媒传入我国的。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贸易正在迅速增加,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传染病传入的潜在风险性也在激增。而积极开展输人性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在预防上述媒介及其传播的传染病的传入和发生的作用中尤其重要。它不仅可为有效防止其传播的传染病传入,保护人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可作为有力的卫生检疫技术壁垒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服务,同时也是全面提升我国卫生检疫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和创新点,对此应给予髙度重视。


作者:李俊成,聂维忠,李德昕,王海军,汪仁杰(秦皇岛出人境检验检疫局(秦皇岛06600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fws/8705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