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医学检验
摘要细胞生物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改革进行实践探索,提出了针对该专业的教学新策略:教材选择上强化“中西”融合,教学方法上打破传统讲授模式,力求灵活、高效,教学评价上注重学习过程,实践教学上侧重于动手能力培养。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双语教学效果,满足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要求,为学生后续其他基础课程和国外阶段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中外合作;双语教学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安徽医科大学从2015年开始与美国康沃斯大学合作,开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2”中外合作培养项目。该项目学生第一、二学年在安徽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学习,第三、四学年在康沃斯大学医疗技术方向学习。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沟通能力,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拥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项目学生在入学两年内达到康沃斯大学的学分绩点要求,并且英语成绩为托福61分或雅思6分以上。
医学检验技术作为众多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的实用性专业,在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国别差异,因此对相关教学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1-2]。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基础医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2]。细胞生物学课程开设于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课时安排为54学时理论课、18学时实验课。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要求,要实现教学目标,对该专业进行细胞生物学教学实践探索是非常必要的。
1基于中西结合式的教材选择和双语教学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材选择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尽管细胞生物学英文原版教材语言流畅、标准,再版、更新速度快,较好地反映了学科前沿,但选为教材却有着明显的不足,如信息量过大,内容往往覆盖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相关内容,大大超出了教学大纲范畴和学时限制,内容布局与教学实际较难相符,给教与学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另外,原版英文教材种类繁多、价格昂贵、挑选难度较大。而以往针对本科生的双语教学改革研究大多集中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很少涉及教材的选择。鉴于医学检验技术的临床背景,同时避免一本教材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我们选择了由刘佳教授主编的英文版MedicalCellBiology作为主教材,陈誉华教授主编的《医学细胞生物学》(第5版)作为辅助教材,BruceAlberts等编写的MolecularBiologyoftheCell(6thedition)和翟中和教授等主编的《细胞生物学》(第4版)作为相应的参考书。MedicalCellBiology是根据国内医学院校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在原版教材基础上改编而成,作为国内留学生教育的“十三五”规划教材,多所医学院校选择该教材作为国内学生双语教学的教材,反馈良好。通过联合使用国内外优秀教材,可以优势互补,方便学生提前预习,保证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适合他们的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初期采用部分英文教学,而后逐渐增加英文教学的比例,在课程中、后期转变为全英文教学,最终达到适应全英文环境,以确保顺利完成国外两年的学习。为保障中外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及教学质量,在教学安排上也有针对性的尝试:任课教师须具有博士学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较高教学水平、较好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基本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和留学生班全英文授课经历,保证教学质量;严格执行小班教学,班级人数不超过40人,从3年来的教学反馈来看,教学效果良好。
对学生来说,需要通过自学强化英语水平,才能跟上老师上课的节奏,从专业词汇的阅读、记忆开始,逐步提升到能够顺利阅读英文教材,适应全英文的教学。这样在中、后期阶段,对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及其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等专题即可顺利开展全英文互动式教学。
2基于不同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较为流行的新型教学法包括PBL(Problem-basedlearning)、WPBL(Webproblem-basedlearning)和TBL等[3-9]。WPBL即在网络教学环境与资源下,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活动各要素稳定围绕问题进程的结构模式,将网络互动、多媒体等技术与PBL相结合[3-5],通过“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节,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教与学效果的目的[3];TBL(Team-basedlearning)教学法由美国Oklaboma大学的LarryMichaelsen教授在2002年正式提出[6-7]。这种以团队学习为特色的全新教学模式对缓解大学新生人数剧增导致的师资匮乏发挥很大作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6-7]。
针对本专业特色,我们灵活整合了上述教学方法。如在介绍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社会性等内容时,采用TBL模式。学生根据前期所学的细胞结构与功能相关知识,讨论分析细胞特殊表型的结构基础及其分子机制,并根据所了解最新科研进展中的疑问展开讨论。此外,我们也从具体的疾病入手,对相关的细胞生物学知识进行凝练和拓展,如与溶酶体相关的矽肺病,在学生理解其结构基础及分子机制基础上,引申出职业病防治、医保等社会问题,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等。
对教学重、难点中抽象的知识点,我们努力挖掘方法,用生动的比喻、引人入胜的小插曲为切入点,巧妙化解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物质跨膜运输一章中,名词多且易混淆,建议采取重点击破的策略。如以“钠离子顺手牵糖”让学生轻松掌握Na+梯度介导的葡萄糖的主动运输及共运输的概念,进而更好地理解Na+-K+泵的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如何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实现葡萄糖的转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面掌握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及细胞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物质运输的动态变化特征,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将细胞生物学知识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相融合,激发学生对包括细胞生物学在内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相关专业课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讲授人类红细胞的膜生物学时,会涉及血液学的基础知识、红细胞的形态维持及其生理功能、红细胞膜骨架等重要知识点。教学过程中联系临床血液学检验实例,或以镰刀细胞贫血病等血液病为切入点,提高趣味性、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相关知识在临床血液病学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细胞生物学知识进行整理、整合,为后续学习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等奠定坚实基础。
另外,为强化学习效果,在每章教学结束,进行总结性回顾,引导学生梳理学习的重难点,理解细胞局部与整体、结构与功能的辩证统一关系;启发学生绘制每章的中、英文思维导图,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强对每一章节、每一模块的理解和掌握,进而能够居高临下、批判性地学习和评价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于学习过程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评价体系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诊断、反馈、改进、激励等,是研究学习过程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推进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10]。
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分为课堂和课后两个环节。前者可以通过出勤率、上课认真程度和互动情况进行考核。借鉴诺贝尔奖得主CarlWieman教授提出的教学八要素理论(课程信息介绍、教学辅助材料、课堂活动、课后作业、考试及反馈、学生评价、助教培训及引导和资源整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指标[10]。如在学习细胞凋亡内容时,可在讲授细胞凋亡概念、特征及分子机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搜集、整理检测凋亡的多种实验技术,每组学生选择一种方法进行汇报;课余时间利用生物学省级示范中心的开放实验室,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实施相应的细胞凋亡检测方法;两周后,每组同学分享具体实验方法、原理、结果、技术的优缺点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教师借鉴上述理论,依据课程大纲的具体指标对学生进行考核,对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激励,并在期末考试时涉及相应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侧重对学生的多维度过程考核,可有效将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结合起来,大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
对专业英语方面的考核,在平时要求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基础词汇的基础上,课堂教学中设置多次阶段性测验(专业词汇的朗读、默写及翻译);课堂教学中加强提问,鼓励学生运用英语回答问题;独立撰写单元或专题的英文Summary等。将上述各项计入平时成绩,另外期中、期末试卷中也包含部分英文题目。
此外,一些结合互联网的新形式教学,可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大大丰富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巩固所学知识的途径,如常见的慕课和微课[11-12]。学生可以在课后及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查漏补缺,教师适时予以引导,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我们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细胞生物学优秀MOOC网站,尤其通过英文MOOC网站学习,适应国外的教学风格。针对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我们选择重、难点录制了相关的微课视频,如内膜系统一章中的“信号假说”与“溶酶体的生物发生”;在信号转导一章,录制了“cAMP信使体系”与“二酯酰甘油/三磷酸肌醇信使体系”,并说明二者的共性和区别,进而区分PKA和PKC的作用机制,让学生易于系统掌握相关知识。另外利用微信、QQ等信息交流平台实时沟通,答疑解惑。本教学团队主持过多项省级、校级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项目,目前正在实施细胞生物学慕课及微课项目。我们根据教学实际,逐步完善网络学习平台的在线测试、在线答疑及学生学习反馈系统,实时更新教学资源如PPT、微课视频、学科前沿进展及文献分享等,进一步保障学生的复习巩固。
4基于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十多年来,我们始终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核心,对各层次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实验室管理模式进行了多次改革,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细胞生物学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实验课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探索了实验教学改革及实验室建设实践,以充分发挥其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具体做法是:鼓励部分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和试剂的配制过程,如各种固定液、缓冲液、染色液的配制,细胞培养、细胞传代、细胞爬片的制备等;在实验教学模式上,除课堂教学外,在实验内容、实验场所、实验设备等对学生实行全方位开放,开展“自助式实验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兴趣差异,因材施教,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实验项目和良好的实验环境,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学生前期在相关任课教师科研实验室的训练和反馈,我们依托“生物学综合实验中心”省级示范中心,对该专业设立细胞生物学开放实验室,为后期课程学习奠定实验基础。学生还可依托开放实验室实施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可自主设计实验并独立实施,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此外,我们还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实验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实验过程考核,注重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及操作熟练程度、标准程度。
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中,我们综合教学计划内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按照“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的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计划内实验课内容包括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如酸碱蛋白的显示、微管或微丝的免疫荧光显示、PEG诱导鸡血细胞融合实验、大鼠肝脏细胞器的分级分离及纯化等。生物学综合实验中心开展比较成熟的综合实验项目如目的蛋白的过表达、抑制及其鉴定,具体包括载体构建及质粒纯化,过表达质粒及合成的siRNA的转染;细胞培养的无菌操作技术,细胞传代,细胞冻存、复苏;免疫荧光鉴定外源基因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蛋白过表达、抑制效果。该实验项目综合应用了多种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复杂,影响实验结果的环节较多,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主动思维习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实验主要是学生通过参与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实验技术,了解学科前沿;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而可以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自己设计课题,在项目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开放实验平台独立实施完成实验。通过上述一系列举措,能够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更好地适应国外阶段学习的要求。
5结束语
细胞生物学基础内容繁多、教学难度相对较大。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细胞生物学教学,要同时兼顾、达到中外双方高校的教学要求,难度更大。除了教师和学生应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之外,教材的选择、教学的实施和评价都关乎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特点进行定制式、侧重化的教学,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中外合作的办学水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ixuejianyan/85586.html上一篇: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下一篇:乙肝患者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