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1.前言
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最基本单元,也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更是直接联系学生、引导学生最有效的力量。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党员人数持续上升,问题日益凸显。很多学校只重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训,忽视了党员整体队伍的建设,部分高校对学生党支部的设置和管理、考核还不完善,在培养过程中容易出现“五重五轻”的现象,即:重组织入党,轻思想入党;重发展数量,轻发展质量;重培养教育,轻管理监督;重启发教育,轻继续教育;重学业成绩,轻思想政治。因此,通过透析医学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而提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对策和建议,有利于切实做好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2.当前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发展党员的时间和培养上的限制
首先,高职高专院校学制为三年,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办学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加之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学生需要在第三学年完成8-10个月不等的毕业顶岗实习(实训),故在校时间明显比同类院校其他专业短,例如护理专业需要在大二学年末进行实习,在校时间仅二年。而根据发展党员的程序,在大一入学时进行党的知识普及并参加党课结业考试获得结业证书,在大一下学期才进行团组织推优工作。而在此过程中容易出现“三短”现象,即:入学前接受培养和考验的时间短,入党后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短,党龄较短。
其次,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大一学期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但对党的概念还很模糊,接受党的知识教育和培养也极为被动,部分院校采取新生党课全员覆盖的模式,虽增大了党的知识教育普及的受众范围,但更值得思考的是这种模式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否得以保证。部分学生若因各方面表现突出被纳入党组织进行考察,他们的党员“自豪感”与“自觉性”并不强,随之而来的是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服务意识不强。
2.2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以党支部书记为主的基层党建教师队伍与学生党员的交流较少,交流方式单一。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现有的基层队伍工作者相对数量明显不足,专职党务干部队伍没能及时得到相应补充,教学工作任务重,其他日常行政管理事务多,面对众多学生积极要求进步、争取入党的强烈愿望,难免有一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的需要。而且,学生党支部书记基本是年轻教师,一般从刚入校的年轻辅导员中选配,缺乏长期党内政治生活的锻炼,对发展党员的业务还不是很熟悉;这些辅导员工作的流动性大,支部书记的队伍出现不稳定,而介绍人少与入党积极分子多的矛盾日益凸显,都影响着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2.3学生党员在培养考察期间没有完善的监督和评价体系进行及时反馈
高校对学生党员的考核评价通常采用一次性集中民主评议,缺乏平时对工作绩效、学习成绩、集体表现等内容的考核,致使党组织对党员情况的了解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影响考核结果的准确性。传统的考核客体主要是基层党组织,缺少班级普通同学及课任教师的参与,对党员的考核具有片面性,不够全面准确。广大在校学生在入党积极分子期间自觉性与积极性不高,除定期与培养联系人汇报、谈话外,主动服务意识差,若无量化考核指标与体系,考核对象缺乏学习目标和导向,也不能主动把握党组织对其要求和标准。
2.4学生党员主人翁意识弱,主动参与或组织党支部的活动少
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发展会议占据了支部组织生活的绝大部分,导致学生党员定式思维,因此接受党组织教育的主动性和参与党支部建设的积极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是学生党支部组织活动形式缺乏创新,理论层面的说教居多,“走出去”的活动太少。经费的不足使得党支部许多有创意的活动无法开展,同时也严重限制了活动举行的规模和影响力。缺少了实践的组织活动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降低了党支部的生机与活力。
2.5学生党员的党内业务知识匮乏,对低年级党员发展工作的参与和指导较少,没有形成同步联动机制
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与积极分子谈话以及后期的预备党员的谈话,有部分老师反映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党的基本知识匮乏,对国家形势、社会问题等时事政治了解较少,其政治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而现阶段的高年级党员对低年级的推优育苗及其他党员发展工作的参与与指导较少,未形成“高年级对接低年级”、“高年级指导低年级”的工作模式,导致基层党建工作和日常?h员发展工作压力全部集中在党建教师队伍身上,不利于党团联动、高低年级同步联动机制的建立。
2.6学生党员未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榜样作用
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不仅要是学习上是标兵,工作上是榜样,生活中是模范,更要成为构建校园和谐的中间力量。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着学生党员在群众中的表率作用和榜样作用不强,党员的榜样影响力不强的情况。今后更应探索运用身边榜样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生活实践,有利于实现从典型优秀带动群体优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完善党建保障机制,加强基层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
首先应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优良的党建工作队伍。将党务工作者培训纳入学校干部培训计划,适时选派人员参加党务培训,为党建工作着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和外出交流的机会;其次是加强基层党建队伍的激励和待遇保障,目前学生党建工作者“身兼数职”,若能有专门的党建科研激励项目申报,把科研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把日常工作精品化,品牌化,形成工作成果;甚至在待遇上有所体现,对于推动学生党建工作良性发展,让党建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党务工作提供了更大的保障。
3.2优化党员培养过程,实施行之有效的学生党员量化考核机制
量化考核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章规定的党员职责、要求为基本内容,结合高校实际,制定量化考核评估细则,量化考核分值,明确考核方式,落实激励奖惩措施。我校正在试行以下模式:基础分(20分)+全面发展分(30分)+服务分(30分)+测评分(20分)=党员考核总得分(100分)。基础分包括积极遵守纪律,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培训、“三会一课”,积极递交思想汇报、主动与老师交流等,全面发展分包括成绩是否名列前茅,是否获得四六级、计算机或其他技能证书,是否获得奖学金,是否积极参加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各类素质拓展活动,是否致力于宿舍文化建设及其他社团活动。服务分包括广大党员在考察期间是否主动服务他人,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和困难。测评分为考核期末通过党员自评、群众测评、科任老师测评及入党介绍人测评共同对其进行打分。在制定了量化考核细则后,分别对处于考察期的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进行监督和评价,同时党支部也会为学生党员提供各类服务机会与平台,以增强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如在院系学生党员之家整理、规范党员材料与档案,接受咨询等,在爱心服务站进行不定期服务,迎新工作的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等。
3.3建立党员跟踪培养模式,注重学生(预备)党员的再培养、再教育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实行 2+1 或2.5+0.5 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实习或工作的单位较为分散,给学生预备党员的后期再教育增加了难度。若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党员跟踪培养模式,在顶岗实习期间由实习医院纳入预备党员管理体系进行先进性考核评估,出具实习表现作为参考,能时刻提醒预备党员的党员身份,提醒其在工作岗位上起带头作用。
3.4??化党员的榜样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学生党员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考核,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是佼佼者,因此,党支部应该利用好这些优秀资源并做好宣传教育。对于学生的榜样教育来说,可以在校内外设立不同类型的示范性岗位,通过给竞争上岗的榜样以精神鼓励和物质奖赏,激励广大学生努力学习榜样积极争当榜样,有利于在学生群体间形成“崇尚榜样、关爱榜样、争当榜样”的浓厚氛围。“榜样形象”一经树立,可带动一群党员甚至是非党员向其看齐,正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校园和谐氛围的构建。
3.5丰富和创新党支部日常活动,强化学生党员“主人翁”意识
目前学生党支部开展活动以组织发展会议居多,形式单一,切党支部经费有限,学生支部应该多听广大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喜闻乐见,又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因此今后各高职院校学生支部应该在组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加强创新。 运用学生熟悉的交流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途径,与学生建立思想上的链接, 有效拓展了党员教育的渠道。
4.结束语
结合当前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和教育管理中存在着学生党员队伍先锋模范意识、服务意识、自身荣誉感不强等队伍建设质量不高的问题以及在党员的实际发展培养过程中存在着重发展轻培养,缺乏严格的评价监督体制、活动形式单一的现象,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党员成为真正“优秀”的学生骨干,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在构建和谐校园,提升高职高专学生党员整体素质上做出更长效努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xhl/149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