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同各行业的融合度更是得到不断的加深,从而促使计算机技术成为人们从事各项工作的必备技能。计算机技术同医学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对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的医学技能外,更需要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来讲授。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公共基础课采用的方式依然是“填鸭式”教学来传授知识[1]。传统的“课堂理论+机房实践”教学模式不仅将知识的获取和知识的实践人为的划分为不同的教学阶段,而且将不同知识背景、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强行放在一个教学环境中,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实际教学效果差的结果。教学观念落后是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问题,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是导致出现该现象的重要原因[2]。分级教学法是在充分考虑医学生学习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以医学生自身的知识背景及认知特点为基础,充分关注其个体差异性,对授课对象进行教学层次的划分,并为每个教学层次设计适合的教学内容,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水平层次的受教育对象,制定不同的教学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3]。分级教学法能提高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符合医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本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
1.医学生的现状
本校是高职高专类医学院校,开办有护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等专业,学生的生源地多以县及县以下行政区域,因此,其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思维因素的不同[4]。通过对入学新生问卷调查的分析可知,18%的学生很少接触计算机,52%的学生经常使用计算机但是仅为打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等活动、10%的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感兴趣并且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显著。另外,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我校为公共课程,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的积极性较差。
2.计算机公共课教材的现状
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医学类院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个基本科目[5]。目前,本校的计算机公共课教材主要讲授基础课程,包括打字、计算机基础、word、excel、powerpoint以及网络基础。教材内容安排同非医学类院校的公共课内容大致相同,同医学结合度较差,缺乏“医味”。
3.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本校对大一新生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忽视了学生在计算机技能方面的个体差异,出现了基础差的听不懂、基础好的不想听的问题,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千篇一律的“课堂理论+机房实践”教学模式违背了计算机知识的认知特点,使本来具体化的实践过程抽象化,人为增加了掌握计算机技能的难度。
二、分级教学法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本校现阶段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的问题,借鉴先进的教学改革成果,即将分级教学法应用于实际的计算机教学中。
1.学生分级,做到因人施教
由于本校学生的生源地遍布全国各地,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因此,分级教学法实施的前提就是对学生进行分级。首先,具有针对性的设计调查问卷以及入校基础测试,对入校的新生的计算机技能情况以及对计算机的兴趣度进行摸底。然后,根据调查问卷以及入校基础测试的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为基础级,该级别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差,知识的接受能力也较差。第二级为兴趣级,该级别的学生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对计算机知识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第三级为应用级,该级别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计算机知识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通过对授课对象的分级,可以对不同计算机基础以及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授课,即能满足不同学生的知识需求,也能提升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在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分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在通过本级别教师的知识考核后,可以随时随地调整其分级情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分级备课,做到精准备课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模式不断出现,但是,学校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黑板+多媒体”的面对面的讲授,授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课程的讲授,需要授课教师对授课大纲做到彻底的理解。因此,授课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根据授课对象的分级情况来确定该级别的授课目标。分级备课也就意味着授课教师也需要分级,即授课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素质来选择自己能承担的授课任务。根据学生的分级情况,授课教师也需要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来承担对应级别的授课任务。
3.分级授课
分级授课是分级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在学生分级和分级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的。授课教师需要对自身教授的课程进行梳理,根据本级别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来安排授课内容的开端,把握好授课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巧妙处理好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做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平滑衔接,注重知识点之间的递进关系。授课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做到授课教师的主导地位。授课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操作时间,让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能掌握大纲要求的实践能力。
三、结论
分级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课堂理论+机房实践”教学模式的束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进行差异化教育。分级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刀切”问题,使不同认知能力、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获得到符合自身能力的知识。分级教学法的实施,既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xhl/149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