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实验教学是预防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技能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相对理论教学而言.实验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院实验中心针对于实际教学工作中总结的若干经验,对我院系2008年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实验课程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性的探索和改革。
一、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1.修订实验教学大纲。为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水平,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际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应用型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我们修订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大纲,将实验课程中以训练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开展理化实验为主的这类课程学时数进行调整。此类课程主要包含《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三门课程,将每门课程实验学时调整为40―45学时,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比例为1.25∶1―1∶1,大大地增加了实验学时数。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传统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公共卫生现场工作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性,为适应现行的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的专业技能考试,大幅减少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的?证性实验,保留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实验,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适当提高综合性实验项目和现场参观学时数。对这些课程中重复的、相似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原“环境卫生学”开设“大气中亚硝酸盐氮的测定”,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食物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这两个项目采用的方法都是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主要使用的仪器是可见分光光度计,项目有相似之处,因此,将“食物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进行调整,以综合性项目“糖尿病病人膳食谱的计算与分析”来替代,综合性实验教学主要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综合性。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我们组织人员编写了新的《预防医学实验教程》,实验教材从基础操作、健康促进与卫生保健、卫生监测与环境理化检测、病原生物检测、毒理试验技术与评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模拟、数据统计与信息处理及毕业生实习与论文设计模块八个方面。
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①以案例教学法替代传统实验教学: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为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思考以及相互间进行讨论和争辩,以提高思维推理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将具体情境引入课堂,学生短时间内了解一些真实事件和问题,生动,富有吸引力和启发性,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我院在预防医学专业各课程中均有设置案例讨论,进入案例学习前,先将案例交给学生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并对学生进行分,2―3人/组,每组选出中心发言人,正式课堂讨论时,中心发言人汇总小组同学意见进行发言,老师做最后的总结。②实验室课堂教学与现场采样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提前为学生联系好合适的采样现场,在教学中,先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讲解,然后,将学生带入事先考察好的教学现场,但不具体指定位置,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评估现场卫生状况,再选择合适的采样点进行采样。如“环境卫生学”中的“交通噪声测定”、“大气中PM10/PM2.5浓度测定”,“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中的“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等,学生采样后将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能使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现场实际进行综合考虑,以提高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验室仪器操作技能。实验室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时间比例控制在1∶1―1∶1.5左右。③加大实验室开放教学模式。传统的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的准备均由教师完成,学生只是进实验室上课,按照实验指导进行操作,完成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不够,动手能力差。利用第二课堂,加大实验室开放教学模式,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以小组形式参与实验准备,每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次。在专业实验教学开始前一学期,即开始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不少于40学时的基础训练,因为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均会涉及一些剧毒、强酸、强碱、强氧化性试剂,和易燃易爆等气体,如:气相色谱仪操作中的氢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中的乙炔,各种理化操作中的浓硫酸、高氯酸等,因此,为每位同学配备一名实验人员进行指导,从实验环境,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安全守则和实验室废物处理条例等进行前期安全培训,以确保后期训练的安全性,规范化,专业性。然后从实验用品整理、存放、使用、简单试剂配制进行基础训练,最后开始学习专业实验课程中所用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知识竞赛,如“化学实验知识操作竞赛”,“营养与健康知识竞赛”,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
4.改革实验考核方式。传统的实验课考核中没有包括学生的实验态度和实验过程,而单纯从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中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导致少数学生不认真学习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对实验过程中基本操作的考核不足,学生只重视写实验报告,而忽视自身实验素质的提高。实验成绩考核没有真正达到锻炼实践操作技能的目的。要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方法的主观性,必须将实验考核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使之能更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这样不仅能科学、公正、准确评定学生的实验课成绩,还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实验考核,将知识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查相结合,确定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彻底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形式性评价是依据学生每个实验项目的表现按优、良、中、差半定量评分,终结性评价包括期末进行实验基本理论考核(闭卷)和实验操作技能考核。最后依据①平时成绩(形成性评价、实验报告)60分;②实验基本理论考核成绩(闭卷)20分,一般设置试题30-50题,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验相关的注意事项、原理、基础理论知识;③实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20分,主要从已开设的实验项目中选取,考试评分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设置评分细则。 二、实验教学改革效果
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并取得优异成绩。通过三年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院学生的“番茄红素对反式脂肪酸致小鼠肝肾功能损害的修复作用”获国家级课题研究项目,获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课题中14项,获校级德育实践项目4项,“众泰杯”长沙市第十二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比赛本科生组三等奖1项和优胜奖2项,并且在2016年“创青春”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银奖1项,铜将5项。
三、结论
经过三年实践探索,教学改革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加大。近三年,因学生实践能力强而受用人单位青睐,大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就与意向单位签订了协议,学生就业率达100%,并且对比改革前后学生公卫职业医生操作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3,p=0.04)但是,还有些地方存在不足,如:实验操作考试的评分标准、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择等,还需要继续探索和进一步完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xhl/149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