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医学教育,德育为先”。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必然要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医疗人才后备军――医学生。因此,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德”,即职业道德,必然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医学生职业道德自我培养的必要性
医学生是保障我国未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身心健康的重要后备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然要求医疗行业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不仅需要技术高超的“医者”,更需要医德高尚的“医家”。要实现这一目标,医学教育必须做到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步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医学教学理念更加国际化、教学设备更加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加科学化,医学职业技能培养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医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水平基本能够满足临床工作和医学发展的需要。
同时,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职能,发挥着主体作用,在推动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提高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医学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教育内容单一、深度不够;重规范、轻情感,重传授、轻引导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务工作者的道德滑坡,如当前社会医务工作者“见死不救”、“收受红包”、“过度医疗”等现象屡有报道,不但有损“白衣天使”的形象,更影响到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究其原因,医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道德教育缺失是很重要的原因。要缓解和消除医务工作者道德滑坡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必然要加强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医德的培养既需要伦理规范和法律规定的外在他律规制, 更需要医者主体进行内在的自律养成。与其在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如投入力量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前身――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自我培养的能力。
他律规范最终还是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医学生具备了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净化的能力,必能在毕业后保持在校习得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而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再辅以一定的继续教育和监管,事半而功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医学生职业道德自我培养的必然选择
(一)医学生职业道德自我培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倡导,三个层面紧密联系、相互支持,三个倡导既是要求,又是目标,全面、系统的阐明了中华民族应该追求和遵循的核心价值理论和行为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疗行业上的要求和体现应然成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包涵了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要求,这些准则理所当然成为医学生追求的道德要求。当前我国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条目较多、不成体系,如传统医学所要求的“医乃仁术”、“大医精诚”、“悬壶济世”,现代医学所要求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等,但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疗行业的具体体现。《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2012)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明确要求,“尊重患者,关爱生命”与“平等”、“友善”的要求是一致的,“优质服务,医患和谐”、“廉洁自律,恪守医德”与“和谐、公正、法制”的要求是一致的;“遵纪守法,依法执业”、“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与“敬业”、“诚信”的要求是一致的。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马克思主义道德中国化的发展成果,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正确的选择,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统领了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全部内容和要求,必然成为医学生职业道德自我培养的理论依据。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医学生职业道德自我培养提供了现实土壤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广到全社会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必深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掀起热潮,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必然选择,成为我国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进而深刻影响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这股热潮为医学生培养职业道德提供了现实土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必能紧随时代发展的脉搏,紧跟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步伐,使当代医学生明确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的要求,保持职业道德发展的先进性和自觉性,找到实现个人价值的奋斗目标和实现途径。
医学生在职业道德的培养过程中,应当自觉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实践医学生职业道德,在实践医学生职业道德的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医学生职业道德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医学生依据当前医疗体制的变革、医学教育的需要、医学发展的需要,将职业道德的培养置于国家昌盛、社会发展的大前提下,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牢固树立医学生职业道德观念,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提高职业道德的“知”、“情”、“意”、“行”能力 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自我培养的能力,应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专业知识教育基础上,加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下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的自我培养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切合行业的职业要求。
“医德教育过程是从多种途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和接受了,必定会对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进而将职业道德内化为个人的内心情感,进一步增强抵御不良风气和外界诱惑的意志,将医学生职业道德要求固化为个人行为。
(一)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医德认知水平
“知然后行”。在校内通过橱窗、板报、条幅、标语等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出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并通过校园广播、名师宣讲、文化活动、榜样宣传等,营造学习、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再通过校园网、学生论坛、微博微信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体宣传方式,占领舆论宣传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部方面,做到全覆盖。
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环境下,作为优秀青年的医学生必能更快接受,进而提高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的认知能力。
(二)加深认同,内化形成医德情感
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必须在认同和内化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通过入学教育、思想政治课教育、理论讲座等形式,帮助医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以及对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加深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和要求,内化成为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的情感,内化成为对病人的情感。
(三)实践锻炼,增强个人医德意志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医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人民的期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个人意志品质;特别要注重把握医学生实习这一关键时期,通过优秀临床医学生示范引领以及实习生教育,培养人文精神,让医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目前医疗机构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增强个人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意志,提高医学生培养职业道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自我培养,固化医德行为
医学生毕业后,虽然离开了学校这一方“净土”,但他们拥有了正确的认知、升华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净化的能力,把核心价值观从纯粹的社会规范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达到内外一致,知行合一 ,固化价值观念,最终达到思想和行为统一的境界,必然能够抵御外界不良影响和诱惑,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白衣天使”,为促进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身心健康,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xhl/149560.html上一篇:从医学角度正确看待罕见病
下一篇:探析90后医学生就业心理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