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隐性逃课”是指学生按时上课,但实质则“形在而神不在”,[1]思维却没有在课堂上,而是在做着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隐性逃课”最明显的特点是普遍性,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曾出现过此现象。[2]另一特点是隐蔽性,“隐性逃课”相对于“显性逃课”难以被发现。这种现象对于医学生来说后果是不容小觑的,医学生是未来的医生,担负着守护人类健康的责任,应引起高度重视。
2“隐性逃课”现象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川北医学院2011级―2014级四个年级的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00份,其中每个年级分发300份,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086份,回收率为90.5%。
2.1受查对象的课堂参与度(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3“隐性逃课”原因
“隐性逃课”原因应由学习的客观环境和学生主观认知两个方面组成。
3.1客观因素
教师方面 ――教学方式刻板内容陈旧。从问卷回收情况可见,受查对象“隐性逃课”最主要的原因有70.57%是教师授课方式无法激起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对“隐性逃课”的学生有76.18%采取只要不影响上课,彼此相安无事的态度。医学学习内容繁杂,教学任务繁重,信息量大,上课进度快,教师与同学缺乏交流,同学接受起来较困难。还有医学院校的授课教师大多是其附属院校的医生,缺乏专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素质,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学校方面 ――近几年医学院校不断扩招,学校原有资源不能满足现有学校的规模。教学评估制度不够完善,通过“点名”情况只能减少“显性逃课”的发生,而对“隐性逃课”没有效果。通过考试成绩进行考核,使同学形成划重点和考前突击学习而平时不重视积累的风气,促成了“隐性逃课”现象的形成。
3.2主观因素
学生方面 ――从高中升入大学之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和父母老师的约束,出现“隐性逃课”的现象。所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工作联系不紧密,看不清方向。
4针对“隐性逃课”的建议
学校通过考试对教师以及同学进行教学评估。此种模式存在着很大弊端,所以本文将从教师、学校、学生三个方面给出建议。
4.1教师方面
4.1.1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注意教学技巧,配合临床病案,带动思考,激发探索精神。
4.1.2转变教学模式
适当转变“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选取一些特征性的内容让同学上讲台去讲课,调动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4.2学校方面
4.2.1改革教学评估制度
教学评估应该不仅是通过考试成绩,还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让同学认识到大学不是考试成绩够高、修满学分就行,它还需要在这个自由包容的环境里学到真本事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4.2.2举办教师专业化培训
教师对学生有着最重要的影响,教师素质至关重要。举办教师专业化培训,给同学提供更好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生活上的指导。
4.2.3开展临床见习
多给同学临床见习的机会,“实践出真知”,让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目前知识的欠缺。
4.3学生方面
4.3.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端正态度,明确目标。课前多做预习,课后多做复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4.3.2参加临床见习
多参加临床见习,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例相结合,掌握好医学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会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5结语
“隐性逃课”现象正在大学校园里风行,这会使医学生浪费了大好时光而一无所获;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下降,导致整个社会医疗水平下降。应该对“隐性逃课”引起足够重视,从现象的本质认清问题、改变现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xhl/149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