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1、医德内涵
医学道德,简称为医德,具体地说,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服务的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品德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是医务人员选择行为或解决伦理问题的伦理辩护依据,是协调医者之间、医者与患者之间以及医者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1]传统医德廉洁思想是中国几千年传统中医文明的思想精髓之一,它深植于中国传统廉洁文化的土壤,自医道开创始,经过一代代医之大德在漫长的医疗行为中提出、发展并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并且具有深刻内涵的医者廉洁道德规范体系。
概括来说,中国传统医德廉洁思想主要内容为:医者应清廉为医,清白做人,品行端正,守正不阿,作风正派,谨行慎独,举止大方,待人诚恳,服务热忱,彬彬有礼。
2、传统医德廉洁思想主要内涵
(1)清廉为医,清白做人。晋代杨泉的《物理论?论医》对从医有一段精辟的阐述――“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2]《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的名医董奉为人治病,不取报酬,病人愈后,只要求在其住宅前后,种植一两颗杏树,以为思念,日久杏树成林,每年卖杏得谷,赈济贫苦,或资助旅途乏资之人,每年两万余人次;[3]西汉文帝时,在今湖南郴州,有一名医苏耽,出门远游之前,把一个治疗瘟疫的处方交给他的母亲,并托付明年瘟疫来临时,取庭中井水一升,井边橘叶一枚,煎服立愈。这就是“杏林春暖,橘井传芳”典故的来历。[4]唐代医家孙思邈说:“医人不得恃己所长,而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5]明代医家李?{说:“ 治病既愈,亦医家分内事也。纵守清素,借此治生,亦不可过取重索,但当听其所酬 。如病家赤贫,一毫不取,尤见其仁且廉也。”“病愈后而希望贪求,不脱市井风味者,欺也。”[6]医者不避酬但又不图利的价值观。清代医家费伯雄在《费氏医术》中说:“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7]
(2)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医乃仁术”,孙思邈在《掌珠要方?大医精诚》中告诫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s,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8]既要求医者关爱和尊重所有病人,并一心赴救。《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中指出:“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为医药“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反是者,为生灵之巨寇”。[9]宋代医生张柄,治病救人,“无问贵贱,有谒必往视之”。[10]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人的地位也是分等级的。但是医者能够把“不分贵贱”、“普同一等”当作行医道德信条 ,一心想着病人,不择高下,是需要有相当大的道德勇气的,足以体现传统医家的高尚医德医风。
(3)谨行慎独,守正不阿,温雅端庄,作风正派。孙思邈在《掌珠要方?大医精诚》中说:“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虐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筑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即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11]南宋的《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认为:“凡为医之。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能明理以尽术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疾也。如此,事必济而功必着矣。若不能正己,岂能正物?不能正物,岂能愈疾?”,[12]“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止和柔,勿自妄尊,不可骄饰。”[13]即医者应当品行端正,举止大方,待人诚恳,作风正派,服务热忱,彬彬有礼。明代陈实功在《医家五诫十要》中说:“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拔荐之。”[14]
概言之,廉洁从医是传统医学道德重要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是衡量医家“德性”的重要标准。
二、传统医德廉洁思想认同内涵和认同规律
1、认同内涵
认同从社会性方面来看,被认为是社会共同体成员对一定信仰和情感的共有和分享;从价值视角来研究认同问题,认同表现为共同体成员对一定基本道德规范的接受与赞同。传统医德廉洁思想的认同,要求每一个单个的医者都能对传统医德廉洁思想这一道德规范予以赞同和接受。[15]
2、认同规律
按照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的规律,人们无论是投身于正义的事业,还是个体认知规律,人所接受和被说服的力量在于知识。人们被这种知识所吸引所说服所感化,在于这种知识有用、有智慧和有意义。[16]按照这一规律要达到医学生对传统医德廉洁思想的认同,首先医学生得有传统医学廉洁思想的知识并且这一知识要成为其从业的需要,只有这样这一思想才有说服对象的力量;其次这一思想能够吸引其去践行并使其感受到收益。
三、传统医德廉洁思想的现代价值
传统医学廉洁思想所倡导的清廉为医,清白做人的职业观,具有普世的伦理价值。在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刺激下,医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医学廉洁思想,有利于医学生坚持正确的医学职业观;有利于医学生提升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传统医学廉洁思想所倡导的“不分贵贱,一视同仁” ;“谨行慎独,守正不阿” ;“温雅端庄,作风正派”的医学从业规范,有利于从医者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从而“治疗”现代医患关系出现的物化和商品化趋势。其倡导的从医者要提高慎独的自觉性,按医德准则办事,在医患之间多注入真诚,温暖,多为患者着想,是破解医患关系难题的一剂良方。这些思想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推动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疗环境很有意义。 四、医学生传统医德廉洁思想认同教育路经
对医学生开展传统医德廉洁思想认同教育,要根据认同内涵和认同规律开展。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医学高校肩负着重要职责,但社会尤其是医疗卫生事业职能部门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医学高校培育医学生对传统医德廉洁思想的认知能力,提升教育需要层次是认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对善的无知是犯错误的原因。”这句话意即美德出于有知识,败德出于无知。因此,对医学生进行传统医德廉洁思想认知的教育非常有必要。不但要让学生对知识的内容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和遵循这一知识,这不但解决了有知识的问题,还提高了被教育者对知识的需求层次。要让学生知道对其进行传统医德廉洁教育在现代社会这是医务工作者的一种高级发展性需要,也是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实践活动必须时刻重视的一个问题。医学高校在医学生没有正式从事医学职业之前,必须不断提升医学生对这一教育的内在需求层次,将这一教育全程纳入医学教育的体系中。
2、医学高校要拓展传统医德廉洁思想认知教育载体
教育离不开教育载体,尤其对于医学生认知较为低层次的传统医德廉洁思想,医学高校应积极整理和发掘传统医学廉洁思想文化的精神内涵,以传统医学廉洁文化教育为核心加强医学生廉洁教育正面教育,剖析典型收受“红包”、吃“回扣”、滥开“大处方多提成”等不廉洁行为进行反面警示教育,通过正反强烈对比,拓展学生廉洁教育的说理、讨论、实践等途径提高教育效果。
3、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雄厚的经济支持是传统医德廉洁思想认同教育的重要条件
传统医德廉洁思想教育是从心性伦理出发的一种教育途径,而培育医学廉洁思想精神之本在于恢复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本质,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经济支持,改变目前“以药养医”的尴尬局面,这也是医学高校对医学生开展医学廉洁思想教育重要的社会环境。因此要求政府完善对卫生事业的补偿机制,加大对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调整对卫生事业的政策导向、卫生投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改变目前不合理的卫生经济政策,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差距,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真正杜绝医疗腐败的根。
4、健全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是传统医德廉洁伦理认同教育的必要条件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个体的道德理性、意志和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因此心性伦理必须与制度伦理相结合。所以,政府必须建立起一套统一的,有说服力的、公正权威的、真正能激励医学生主动去认知和认同医学廉洁精神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来充分体现“德”与“得”、“恶”与“害”的因果关系,即通过对制度伦理的约束来加强医学生对传统医德廉洁思想教育的认同。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xhl/149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