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一、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及问题
1、自身就业观念的影响
对此部分学生而言,他们仍然饱受各种传统思想的影响,恃才傲物,面对人生选择的时候,怀揣远大的理想,不屑竞争激烈的现实。在就业市场上,眼光过高,“偏远”、“私立”、“自由职业”等基本进不了他们的视野。希望通过一次的择业满足自己终身的金饭碗思想不断繁衍,过度偏离当前就业的现实,致使就业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另一方面,高职高专医学生自身的认知存在不平衡,在个人横向对比方面,“学历本位”的传统理念严重,同一岗位的竞争中,缺乏自信,认为高职高专相比本科、研究生存在一定差距,不敢跨越,从而忽视了自身的特色和竞争优势。”[1]
2、社会认同度所带来的影响
医学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尤其随着农村医改等政策的推行,村镇卫生院非常渴求真才实学的医学人才。可以说,医学人才是小康社会顺利进展的基础和保障。但是由于高等医学院校的数量限制,每年医学生毕业的数量有限。但社会的现状却是相悖,造成的人才缺口比较大,另一方面却不愿意接受人才。原因源于社会对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认可度存在偏见,对高职高专医学毕业学生的认同存在偏见。认为这些院校毕业生相对本科院校毕业生来说有差距,误判为是“次等教育”。给高中生源及家长带来疑虑,这样就导致高职高专医学生生源方面也不尽如人意。[2]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是“虚高”。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原因,许多医疗机构为了某些方面的原因,设置的岗位需求与本身需求差距较大,存在严重的“人才高消费”现象。本来中专学历可以胜任的,非要求大专,高职可以胜任的要求本科、研究生等现象严重,形成盲目的竞争现状。第三方面的原因是第三方就业中介的误导。一些就业中介,基于各种利益需求,给毕业生标注不同的待遇档次,无形中加深了社会对高职高专教育的偏见,以及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的偏见。
3、学校就业指导培训所带来的影响
相对于本科、研究生来说,高职高专医学生年龄上相对偏小,社会和专业实践经验欠缺,对职业认知的理解也存在相对不足。对毕业后“我要干什么”、“我想干什么”和“我能干什么”等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还存在疑惑。此外,招聘信息获取的不对称,也阻碍了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就业进展。这里职业生涯和就业信息等技能的培训,源于学校就业指导的成效。然而目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大多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仍然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而忽视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引导,缺乏职业能力测试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就业指导比较狭隘,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3]在一些高职高专学校里相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来说,就业指导培训没有被给予重视,未形成健全的就业指导培训机构,严重阻碍了学生就业的发展。
二、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医疗单位选拔人才的理念偏差
毕业生就业需要得到就业单位的接受和认可。基于现阶段的就业市场分析,大部分医疗机构在招聘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学历背景”、“知识本位”思想,对人才的评价单一化、门槛化,设置不必要的条件限制或拒绝高职高专人才的加入。这种选拔人才的标准往往不能检验学生的真才实学,反而容易走上“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误区。[4]第二个方面,交互信息的缺乏,导致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难。由于各医疗单位或机构缺乏与学校、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导致毕业的人才偏离或不符实际需求,这也是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2、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不能跟上用人单位的需求。一些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办学理念上没有形成明确的定位,没有找准方向。就目前医学院校来说,可以分为:中等专业医学院校、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高等医学院校(机构),每个层次的院校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专长,形成具有梯次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社会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是,贪多、求全、面面俱到,造成严重的低水平和重复现象。这种跟随现象,导致高职高专医学生原本具有的专业性和实用性等核心竞争力逐渐丧失。第二个方面,计划教育模式的延续导致人才跟不上医疗卫生发展的需求。在目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时代,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办学模式,对学生的培养仍然按计划模式进行运作,理论型人才的培养仍然占据主要位置,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的特色培养,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脱离医疗单位用人需求的现象尤为严重。[5]第三,缺乏必要的就业指导。高职高专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处于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改进。
3、高职高专医学生自身素质不高
基于高职高专生源的本质特征,此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以他们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学校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对医学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进行有机的培养和锻炼。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高职高专生自身的特点所决定,必然存在教育资源短缺等现象,同时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同样存在不足,两年的理论教学和一年的实习教学,相比较本科五年的教学时间,显然短缺。这些原因的限制,高职高专医学生在毕业竞争中显得吃力,专业特长不突出、理论和实践能力等都有待提高。在个人综合能力素养方面,由于时间的局限,导致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等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三、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应对策略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现状,作为知识源地、人才摇篮的学校肩负着重要使命,高校如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帮助高职高专医学生走出就业困境,是当前各大高职高专学校共同面临的问题。现根据资料分析和工作实践,提出几点对策。
1、建立专业特色,增强办学优势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以服务地方医疗事业为载体,针对性的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学科,增强学校的办学竞争优势。在建设特色优势的过程中,首先要悉知地方医疗条件实际情况、积极调研,多渠道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医疗卫生人才需求信息,为学校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其次,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实时调整教学培养模式。对于毕业生要做好及时的就业跟踪与回访,广泛听取各用人单位的意见,使学校办学和用人单位密切联系,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在此基础上,整合调整、适时调整,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核心竞争力,为毕业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抓住学生特点,建立健全制度和发展平台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制度没有保障,从学校层面来说,就业制度的建设是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的制度保障。日益严峻并不断发展变化的就业形势要求我们对以前的就业制度中不相适应的部分加以变革,以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的需要。[6]根据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实施:首先,创新制度建设,将就业制度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促进师生共同重视就业的教和学。其次,贯彻落实国家职业资格相关政策,督促并鼓励学生参与职业资格培训,让毕业生掌握毕业的就业技能,为就业竞争提供支持。第三,探索开展高职高专医学生创业发展,创新是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学校要积极协调,搭建平台,为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提供平台保障。尤其随着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的实施,出台了各种有利的条件,学校应该顺势发展,积极协调,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3、依据就业工作需要,加强就业指导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变革,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已经被列入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日程,尤其对高职高专医学生而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就业指导应该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就业指导不应只针对毕业学生,应面对所有学生。[7]高职高专院校应根据教学的特殊性,根据学生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育。根据教学时间进行任务的划分,在不同时间阶段进行不同的教育和指导。比如:在大一,属于总体认识阶段,此时重在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概述教育,通过提示学生对相关概念的认识,帮助他们认识自我,确立合适的目标;在大二,属于专业知识的重点学习阶段,应根据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针对性的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求职和择业能力培训。要针对其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培养其专业能力,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求职培训和择业能力的培训。在大三时,学生以实习为主,此阶段,要注重指导学生认知实习,并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增强学生信息的获取和整合,帮助他们进行就业前的思想和心理准备。
4、引导学生改变就业观念,加强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及培训,培养学生灵活的就业观,转变学生陈旧的就业思想,提升学生面对就业的抗压能力。学校要把学生的就业心理咨询和辅导放在就业培训的重要位置,通过前期的调查,给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知识与服务。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有效释放压力,正确认识自我,树立积极、健康的就业观,达到最终就业的目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xhl/149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