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1采集标本之前
1.1饮食的影响 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在进行标本的采集之前,患者的饮食对整个检验的结果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某些患者由于不太了解某些标本的采集之前需要空腹,或者对于空腹的认识存在误解,再者不了解空腹对于检验结果的重要性等。因此,临床有很多患者在进行标本的采集之前饮酒、饮咖啡、饮茶、吸烟等,这些行为均能从根本上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
1.2药物的影响 在进行标本的采集之前,某些药物的服用,以及一些特殊的治疗(化疗、针灸、磁疗等)均会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鉴于上述治疗方法对于人体的影响较为繁杂,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1.3患者的心情以及身体的一般情况 在进行标本的采集之前患者的心情对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如患者的出现激动、紧张以及担忧、恐惧等情绪时,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的功能紊乱,其将导致对血糖、激素、血常规以及乳糖等检验的结果不准确;此外,若患者在身体极度疲乏的状态下进行标本的采集,将会导致尿酸、肌酐以及乳酸等含量增高,并且还会导致碳酸氢根等降低,继而导致检验的结果出现误差。
1.4检验单的核对 由于核对检验单不正确导致的误差,是最不应该出现的,这不仅影响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往往还会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由此看来,严格要求检验人员进行检验单的核对事关重要。
2标本采集中
2.1标本采集的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临床中一般对患者的采集标本的时间在早餐之前或用餐后12-16小时后。若采集标本的时间过早,会导致结果中的蛋白质、氨基酸、脂类以及糖类等含量偏高,若采集标本的时间过晚,则可能导致上述结果偏低,并且还会导致血胆红素的含量增高。还有临床研究表明,若压脉带扎得过紧或时间过长均可能导致检验的结果不准确。
2.2采集标本的部位对结果的影响[2] 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正在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应选取输液肢体的对肢进行采集,主要是因为,输液肢体的同侧静脉的血液已经被稀释,将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
2.3采集时的体位 曾有研究表明,人处于站立时会影响体内的大分子在血液中的浓度,其含量会增高,此外,若在站立位时对患者进行标本的采集,导致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性增高,由此看来,在进行采集标本时应采取坐位。
2.4标本量对结果的影响 若采集的标本过多将导致标本的浪费,采集的标本量过少则会导致检验的结果偏高,并且,不标准的采集量还会导致抗凝剂与标本的比例失调等。
2.5采集标本的步骤 若在进行标本的采集时,不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则极有可能导致误差的出现,因此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规范检验人员的检验流程,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误差出现。
3采集标本后
3.1标本的运送 在标本的运送过程中,时间不宜过长,并且运送的温度应适宜,避免光照等,导致某些化学成分发生改变。如血糖标本运送的时间过长极有可能导致部分白细胞发生降解,并且红细胞也会随之耗能,加大了标本被细菌污染的几率,继而导致检验的结果偏低;再如凝血V因子在运送的过程中若温度过高,极有可能导致其失活等。
3.2标本的储备 标本在储备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反应,如化学反应,自身代谢以及光学反应等,上述反应若长时间存在或发生的程度较中,则会导致检验的结果不准确。
4处理措施
4.1采集标本之前 按照规范填写化验单,通过相关的流程和制度进行核对。采集标本之前应向患者说明整个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待一切确认完毕后进行标本的采集。
4.2采集标本时[3] 首先确认患者是否空腹,后让患者休息15min,在患者未输液的一侧采集标本,按计划采集精准量的血液标本,并且应严格按照采集标本的步骤进行操作。
4.3采集标本后 应尽量减少在运送过程中出现误差,制定合格的运送环境,禁止收不合格的标本,尽快对标本进行检验,对于某些需要储备的标本应按照合理的条件进行储备。
5小结
检验科的工作对于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来说,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向医生提供是否正确的检验结果,直接影响医生对于疾病的诊断,所以,检验科人员应谨慎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核对标本的信息,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误差出现,提高检验和医生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除此之外,医生与检验人员之间的沟通也是减少误差发生的重要环节[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xhl/149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