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学校教育是医德文化养成的基础和必经之路。随着现代医疗的发展,患者理想中的医生形象不再是一名“器官修理匠”,而是能把病人作为一名社会中的人来对待,并具有高尚人格的“白衣天使”①。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尚医德的形成与医学院校的医德文化建设密不可分。
良好的医德文化是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现实需要。受当前社会环境中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医疗卫生行业中不正之风的影响,医学生容易在人生观道德观选择中产生困惑,甚至产生畸变。医学生担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对医学生的医德培育实效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而影响医患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现有医学院校医德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学院校的医德文化建设工作已引起了高校的普遍关注,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1、重视度不够,文化建设力量单薄。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把医德文化建设归属于学生管理部门的职责,没有纳入整体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体系,其他各部门的参与不足、配合不够。
2、缺少系统性。医德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仅开设单一的职业教育课,容易流为形式化和表面化,很难内化为医学生的共同行动准则。
3、创新性不够。不能针对本校历史传承以及发展独特性凝练出个性鲜明的医德文化,进而影响医德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浙江大学医学院医德文化建设的思路及实践
1、增强系统性,将医德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体系
“高校独特文化是由高校的校训、校风凝聚而成的传统精神文化,管理和经营的制度文化,师生员工教学、科研、生活、娱乐的行为文化以及以环境为载体的环境文化共同构成。”②浙江大学医学院建立了以院训、学院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文化,无语良师碑等物质文化相结合的系统医德文化体系。
在精神文化中,学院立足学校“求是文化”,并彰显医学特色,将院训确定为“仁心仁术,求是求新”,并凝练出“仁爱、求是、创新、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二者都凸显了以“仁”为特征的医德文化,充分展现了学院的医德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学院既弘扬“浙医”精神又美化办学环境。通过院史陈列室、人体博物馆、无语良师碑(遗体捐献纪念碑)、医学生誓言墙等文化实体建设,赋予校园环境灵动的生命力,引导学生进人医学的神圣殿堂,形成高尚的医德精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2、创新思路,将医德文化培育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
医学院校要打造独特的医德文化,既要发扬医学传统的特色文化,又要融合现阶段高校文化建设的新特点。浙江大学医学院结合自身特点,打造了一系列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医德文化培育活动。
在新生入学时推出了“医学生的第一堂课”,由德高望重的专家教授开展“医学与当代医学生”、“仁心仁术、求是求新”等主题演讲,促进学生体会医学职业的无比圣洁,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为新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当正式确定主修专业后,每一位医学生都要参加庄严的宣誓仪式,许下“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的诺言,增强为社会、为人类健康事业的责任感,坚定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信念。在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医学生为山区村民送去医疗服务,为附属医院的患者、家属做义务导医和导诊等活动。此外,还通过“浙医好导师”、走访校友等活动,拉近学生与导师、校友的距离。以良师益友、生活楷模影响学生追求、磨砺、效仿,最终成长为一流的医生、医学科学家。
3、凝聚合力,形成全方位的医德文化建设格局
高校不仅应满足师生对文化的需求,更要告诉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从而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发展。③医学院校的医德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高校的文化导向、凝聚、幅射作用,倡导优良的医德医风,增强社会凝聚力。浙江大学医学院将医德文化建设范围从学院拓展至全校乃至全社会,动员广大师生和社会群众共同参与良好医德氛围的营造,从而形成了全方位的文化培育格局,进一步深化了学院的文化影响力。
自2013年起设立的“浙江大学医德医风奖励基金”,每年面向全社会评选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浙江大学好医生、好护
士”,以倡导优良的医德医风,提升医患沟通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首届评选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赞誉,充分体现了高校的巨大文化导向和辐射作用,为缓解医患关系带来引领效应,同时也激励一线医护工作者和医学生更加坚定向善向仁、治病救人的观念和意识。为了使评选活动产生更为深远的社会影响,学院还设立了“浙江大学医学公众讲堂”,为杰出的临床医务工作者在更大的空间为民众服务,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让医学生更加了解医生的职业素养要求。
[注释]
① 郑建辉.江陆平.医学生医德人格培养的内涵与途径[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151.
② 张力.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高校文化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99.
③ 严春燕.庄勤早.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解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33(5):223.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xhl/149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