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医学免疫学基础理论与多门学科相互渗透、广泛交叉,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预防等都与免疫学密切相关。因此,医学免疫学是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也是医学生教育的必修学科。但免疫学内容繁杂、抽象又具有较强逻辑性,学生普遍反映枯燥且晦涩难懂,多数是一知半解,甚至干脆放弃主动学习,为应付考试而选择死记硬背,从而出现学习效率低、通过率不高的普遍现象。经过多年来对免疫学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以下列举了医学免疫学目前常用的几种教学模式。
一、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板书、普通话和行为。精简、合理的板书设计,可以精炼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确切比喻的语言能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具体,加深学生印象;同时,配合适当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使学生的理解更生动直观[1]。但是,对教师的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以粉笔板书,难以生动、灵活,课堂静态呆板,原本抽象的免疫学理论更加枯燥难懂。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将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媒体设备应用于授课过程中,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2]。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将多媒体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以保证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以下优点:一是教学过程形象具体、生动深刻;二是课堂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化;三是教学环境的个性化与教学过程的交互性[3]。多媒体其难以比拟的优势,无疑为抽象难懂的免疫学教学提供契机。但教师容易过度依赖多媒体,成为课件单纯的讲解者,忽视和传统有效教学手段的配合,也对老教师授课带来挑战。相比板书和手绘图,多媒体课件授课节省时间,课堂的节奏会加快,易出现学生思维及理解吸收进度不一的情况。另外,多媒体设备在偏远地区的普及仍存在困难。
三、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首次试行是在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推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现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教学之中。具体来讲,PBL的实施首先应围绕知识点设定相应问题,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导的方法,多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解决相应问题[4]。免疫学引入PBL的教学理念较以往的教学模式存在根本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少有时间及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老师根据课堂的内容,结合临床案例给出问题,如流行性感冒期间,健康人群免疫系统如何抵抗病毒感染?乙肝疫苗为什么要多次注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求索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综合培养。PBL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理论架构和基本知识,而且让学生发现医学免疫学的发展规律,养成发展性的思维模式[5]。PBL教学模式在免疫学应用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基础学科,医学院校教学安排较早,学生缺乏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支撑,实行有难度。该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课时安排也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在免疫学教学实践中,需要根据学情逐渐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对PBL进行应用。
四、转化医学理念教学模式
转化医学也称转化研究,是近年新提出的理念,强调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使两者之间建立更为直接的关系。未来医学想要取得突破性进展依赖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结合,转化医学理念的出现有效地弥补了基础研发与临床治疗之间的鸿沟,注重学科间多层次、深层次的整合与合作,避免基础与临床的脱节现象,符合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整体方向。医学免疫学是桥梁学科,具备转化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贴合临床应用,靶向授课,增强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6]。免疫应答是免疫学的核心内容,完整的机体免疫应答几乎涵括了免疫学大部分知识,是学习的重难点,牵涉的内容多且零散。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难以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应用转化医学则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临床常见病为例,与相关章节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如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与免疫学抗原章节相结合;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与HLA的关系;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自身抗体的关系等等。转化医学应用于免疫学教学最大的阻碍是:基础免疫学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教学能力强却脱离临床实践,知识体系单一,缺乏实践性、应用性,存在一定的缺陷[7];临床免疫学教师有丰富临床经验,教学力量却较弱。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优劣势有待继续摸索。
五、融入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
20世纪6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首次提出建构主义,80年代开始,渐渐在教育领域得以应用。建构主义理论重新诠释了学习的内涵,它最基本的理念是: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而来,并非被动接受和灌输,不同个体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理解不尽相同。建构主义学历理论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信息认知和加工的执行者,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隐含着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因为个人先前的经验知识与心理结构,学习过后,其原有的知识结构被转换、重组或者改造[8]。免疫学理论枯燥,填鸭式讲解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免疫学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提高。讲授免疫学理论过程中,将教学过程分阶段逐级进行,注重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达成学员自我建构的目的。每完成一阶段学习后,提出综合性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自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旧知识的不断积累、冲突下,逐步完成免疫学的整体建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对学员的自学能力、自制力提出较高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须随之改变。对于已经习惯被动学习的学生,如何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有待完善。 六、“框架式”教学模式
框架式教学理论建立在支架式教学理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发展性教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强调教师和学生从整体层面把握知识体系,而不过多纠缠于教学细节内容。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提供概念框架,对繁杂难懂的知识加以分解再逐渐深入理解。框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免疫学教学能有效降低课程的难度,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对整门课程有整体把握,不断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应用,通过建立框架结构使学生对知识的基本脉络有初步认识。只精简讲解框架内所包含的内容,对内容之间有交叉或相互联系的部分加以强调,而课程内容的细节部分,可留由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的方式充实大体框架。以机体免疫应答为例,首先搭建免疫应答基本框架,由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所构成,涉及的具体内容只大致讲解,涉及的细节部分以问题的形式交给学生自学。目前已有教研室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9]既减少课时也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免疫学教学也融入心理学、网络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教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模式各有利弊。教师必须不断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动态,结合院情学情,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不断拓宽教学思路,坚持钻研教法教艺,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使免疫学成为一门教师易教,学生乐学的课程。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xhl/149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