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1 循证影像诊断
1.1 概述
循证影像学诊断,其主要是指在医学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之中,不断通过医生的经验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尽量查找可靠的资料文献,通过临床实践为医生提供相应的决策。随着当前新型的影像诊断设备不断出现,各种软件快速更新,造成临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对于决策的合理性产生质疑[1]。临床医生在进行影像学诊断的时候,常会遇到使用哪种影像学方法更加准确,结果出现异常的可能性、检验结果为阴性,是否就能够排除疾病存在的可能性,另外是否不需要进行临床实践,而循证影像学可以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
1.2 Meta分析
目前很大一部分的临床影像学文献,仅仅是对技术的效果进行评估,针对影像学的检查思路、治疗效果、治疗效能以及社会效能等涉及很少。Meta分析其主要的步骤有:(1)对于独立的研究统计需开展同性质检验,如果具有同性质,则可以使用固定的效应模型进行合并,而对于不同性状的模型需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组或者合并分析。(2)对于具有一致性的统计量,例如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诊断比值以及似然比进行加权合并,然后经合并之后计算出平均的统计量。(3)偏倚评估。偏倚评估的主要来源于发表的偏倚,研究者或者审稿人常会不关心阴性结果,有关的阴性结果文献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导致了偏倚。
2 循证医学在肺部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2.1肺栓塞影像诊断
肺栓塞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高血压与冠心病,并且肺栓塞的病死率极高,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与心肌梗死。近年来,我国肺栓塞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加,病死率与肺栓塞误诊的案例也在不断上升,使得人们和临床医生越来越关注肺栓塞疾病。在临床中,诊断医生最关注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诊断方法来确诊,肺栓塞的确切指标是什么[2]。随着CT技术的发展,CTPA(肺动脉CT血管造影)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CTPA与其他的肺栓塞诊断方法相比,其诊断结果更加准确,作为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近年来被广泛的运用到肺栓塞诊断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以往的资料来看(2000年~2010年文献资料),从中选择出关于CTPA诊断肺栓塞的文献进行统计,再从文献中选择出1250例诊断案例,发现采用CTPA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4.2%和89.6%,SROC曲线下面积是94.5%,这进一步的说明CTPA诊断肺栓塞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说明诊断的准确性较高,所以CTPA可以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重要方法[3]。
2.2非小细胞癌影像学分期
非小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措施依靠的是准确的分期,手术的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淋巴结是否出现转移或肺外转移,如果非小细胞癌患者没有存在转移的情况,则患者5年生产率为50%,如果患者出现了转移的情况,那么患者的生产率仅有23%。虽然说CT能够很清晰的显示病灶部位的形态和解剖结构,但是CT对病灶的良、恶性无法很好的区分,纵隔镜可以准确的诊断出淋巴结是否出现转移,但是纵隔镜检查是一种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受到较大的限制。而FDG-PET诊断方可以同时兼顾上述的问题,不仅能够准确的判断出病灶良、恶性,而且其为无创性诊断方法[4]。通过以往的资料进行分析,采用FDG-PET对非小细胞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价,发现FDG-PET的敏感性、特异性都要高于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说明FDG-PET比CT诊断更为准确。
2.3肺癌的筛查
虽然Ⅰ期肺癌患者在术后5年的生存率为70%,但是仅有极少的患者能够在早期无明显症状时诊断出,所以早期准确的诊断对治疗Ⅰ期肺癌患者有重要意义,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早期对肺癌患者的筛查成为了临床诊断的重点,但是对肺癌患者的早期筛查还存在着较大的异议,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如Manser等人,对肺癌筛查进行Meta分析,但是分析的结果却表明肺癌的筛选不能使用胸片或痰细胞学进行。随后有学者采用Meta分析了综合评价低剂量SCT筛查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的价值,对国内外的文献中的不同结节直径的患者进行异质性和一致性分析,发现结节直径≥5mm阳性标准比较合理,总的诊断率较高[5]。
3 小结
综上,EBM在肺部疾病影像学诊断应用方面,可以有效的使得医师能够更加合理、科学的选择影响检查方法和设备,从而提升其诊断水平。当前我国的循证影像医学水平的发展相对较落后,其主要是由于试验质量以及数量之间的差异,使得我们在循证医学诊断上需更多努力,以此提高影响诊断和研究水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xhl/149965.html下一篇:拓展公安院校法医学教学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