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一、医学生压力源结构分析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提出不同的见解,朱逢九(2001)指出,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有三种:大学生活压力、个人成长压力和社会大环境压力。其中生活压力包括适应的压力、学业的压力和集体生活的压力;个人成长压力包括人际成长的压力、自我完善的压力、与性和爱情有关的成长压力;社会大环境压力包括就业压力、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压力和经济压力。李虹等(2002)的研究识别出15种主要的校园压力源,顺序为: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生活、恋爱关系、经济、社会、考试、家庭、生活及学习环境、未来、能力、人(成长、外表、自信)、健康、竞争[5]。相对于医学生而言,以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和经济压力三方面尤为突出。
(一)学习压力
学习压力一直是国内学生的主要压力源之一,医学生的学习压力尤为突出,普遍把学习压力放在诸多压力源的首位。医学生的学习压力主要表现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包括课程多、科目难度大、要求掌握和识记的内容多、学制长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的专业较非医学学士学位的专业从基本培育要求、学制、学时、学分、毕业条件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广州医科大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的专业学制为五年,必修课和限选课的门数为45-50门,学时3081-3554,学分181-210分,授予非医学学士学位的专业学制为四年,必修课和限选课的门数为39-43门,学时2493-2772学时,学分233-261分。为了通过相应科目的考试,以达到毕业条件,争取优异的成绩,为就业增加砝码,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医学生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在学业上面临更大的压力。压力的主观方面表现为医学生为了保持自己在学习中处于不败之地的一种紧张心态,他们一方面害怕挂科,另一方面又害怕因为成绩不好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辜负父母的期望,更害怕不能牢固掌握专业知识而为以后的工作埋下祸根。
在性别方面,医学院校女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要高于男生,从传统的角度分析,可能由于医学院校大部分专业均属于理科,男生在理科的学习上有相对的优势;独生子女方面,非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经济负担会导致比独生子女有更高的学业压力;生源地方面,来自农村的医学生同样可能由于经济以及自卑等原因,比来自城镇学生付出更大的努力来争取奖学金等,心中难免感受到更多学习上带来的压力。
(二)就业压力
就业问题也是医学生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主要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医学生扎堆就业而引起的区域性矛盾,医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不相适应,造成医学生就业竞争激烈,从而给医学生的就业带来较大的压力。现阶段不断出现“医闹”事件、医患关系紧张等对整个社会的冲击,医学生在选择就业的时候心理不仅仅承受竞争带来的压力,身心也受到外界舆论的压力。
在2013年4月对广州医科大学2013年医学类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随机抽查了428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65%的毕业生希望留在珠三角地区的三甲医院工作;25%的毕业生希望在珠三角地区以外的三甲医院工作;只有10%的毕业生愿意到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大部分的医学生希望到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城市工作,希望到条件好、待遇高的地方工作,希望到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去工作;即使待业也不愿意到国家需要的基层、艰苦地区就业。与他们大部分人的意愿相矛盾的现实是,经济发达地区人才需求旺盛,就业渠道通畅,就业环境好,吸引了很多高素质的人才,国家部属重点院校和‘211工程’院校的毕业生、高学历毕业生、“海龟”都涌入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且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稳定,人才市场趋于饱和,本科医学毕业生在该地区就业时处于劣势。2013年12月对2013届广州医科大学1084名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进行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0.63%的毕业生在三甲医院就业,7.10%毕业生在社区基层医院就业,19%的毕业生继续深造。社会对医学毕业生需求的客观情况与毕业生的主观愿望相矛盾这一实际情况,往往是构成医学生心理压力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三)经济压力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困难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 10%-20%不等,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 5%-10%。虽然高校建立了完善的资助体系,保证没有一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但是这并不能完全解决这部分学生的经济压力。作为医学生,课程多,任务重,为了可以顺利毕业,医学生的学习时间较其他专业长,因此,医学生较少时间进行勤工助学。值得一提的是,医学生在毕业前需要有长达一年的医院实习经历,在医院实习这段时间中,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收入,生活支出也比在学校多,这样一来让他们本来就已经捉襟见肘的经济压力更加雪上加霜。大部分三甲医院会招收住院医师,但是收入较低,这对于来自农村的医学生来讲他们的心理压力更大,收入很难维持在大城市的基本生活开支,这让他们在就业时面临的挑战更大。 王道阳(2004)的研究表明,压力源构成成分随着年级增长有显著变化,经济压力增长明显。医学准毕业生经济压力相对于低年级医学生同样呈现增加的趋势。目前,各级政府和高校建立了完善的资助体系,保证没有一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这虽然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费用,但是也可能会增加他们的自卑感。所以,经济压力之于医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压力源。
除上述讨论的几项突出压力源,医学生还包括生活方面的压力,医学专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专业,它会让非该专业的人认为医学生会治所有基本的疾病,如一些临床专业的学生曾经和辅导员说他们在与家里通电话时,恰好碰到家里有人生病了,家人问他们应该怎样治,当他们建议家人去看医生时,往往会受到家人的质疑“你是学医的,这些小病应该会处理”。这种日常生活的情况屡见不鲜,而且会让医学生产生一种内疚感和由于家人对自己不理解的愤怒感。医学生还有比较严峻的社交压力。这种社交压力的主要表现除了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交往压力外,还表现为医患之间的沟通交往压力。医学生在进入医院见习或者实习的时候,对于患者而言他们就是医生,他们每一句话都代表专业权威,因此,医学生此时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慎之又慎。
二、医学生压力应对的教育策略及措施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
作为一名医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其对医学专业的学习态度,乃至影响对将来工作的态度以及生活的质量。学校要加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点面结合,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医学生的人才培养体系中,通过讲授大学生心理适应、心身健康、需要与动机、学习心理、人际关系、自我意识、人格发展、情绪与情感、性心理、心理危机问题、网络心理与行为问题、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心理调适、应对挫折和环境压力的能力。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满足学生共性需求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大学生活、学习、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疏导不良情绪,改变不合理认知,形成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帮助医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
(二)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压力应对的能力
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关键,也是提升医学生压力应对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应加强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理想和职业理想结合起来,运用科学的、正确的方法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客观环境,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找准就业方向,根据岗位要求,夯实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参加职业培训,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塑造优良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把自己培养成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和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社会支持,缓解压力的消极作用
社会支持可以有效地缓冲压力对身心的消极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增益作用。高校注重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对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心理问题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指导档案,开展分类指导,分析困难群体面临的压力,挖掘困难群体自身的优势和可利用的资源,制定相应的援助计划,提出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和方法,将帮扶工作做深做细,做到共性问题共同解决,个性问题个别指导,特殊问题特别对待,针困难群体实施一对一的跟踪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沟通,了解困难,建立信赖感,加强社会支持,有效降低压力的强度,缓解压力的消极作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xhl/149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