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第1篇:骨科患者术后个性化疼痛护理的模式
疼痛被称为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4大生命体征后的第5生理命体征,是人体对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产生修复反应的一种复杂生理心理活动,包括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和伤害性刺激作用在机体所导致的痛感觉。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治疗进度,我院骨科对上述患者采取以人文关怀为主的整体化、个性化的护理模式来减轻骨科患者的疼痛,效果令人满意,现总结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入骨科行骨折手术的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16?72岁,平均(40.9±5.1)岁。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术后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多种护理措施。
1.2.1心理疏导骨科患者多由紧张、焦虑、恐惧情绪等,因生命的安危、伤肢的功能能否恢复、手术治疗痛苦等,要采取心理安慰等方式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获取患者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2.2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认真耐心与患者交谈,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来采取相关措施,仔细观察患者术后反应,记录疼痛发生部位、节律和伴随症状等。
1.2.3生活护理环境对患者疼痛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注意保持病房的安静清洁,有助于患者充分休息、睡眠,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执行操作要轻柔细致,尽量减少刺激性声音。长期卧床患者应当帮助其翻身拍背、按摩、沐浴和口腔、皮肤护理。要协助患者制定术后康复计划,进行肢体功能恢复锻炼。
1.2.4指导学习疼痛知识进行疼痛知识学习,由医护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是改善疼痛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制作关于疼痛宣教的册子,将其发给患者和家属,主要内容有疼痛、止痛认识、评估疼痛方法,术后康复注意事项及护理措施,止痛的重要性和方法等。
1.2.5应用镇痛药和支持性护理疼痛剧烈者,应当应用药物治疗,曲马多、吗啡、杜冷丁等止痛药,或者用安慰剂代替止痛药物。疼痛较轻的患者,应当采用热疗、冷疗、微波和红外线等物理方法,减轻疼痛症状。
1.3评价标准
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作为评价疼痛的标注:平分一条直线为10份,疼痛程度用0?10分表示,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由患者指出疼痛的程度在直线上位置,即为患者的疼痛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4.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尸<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轻度疼痛患者共32例,中度疼痛5例,重度疼痛3例;对照组轻度疼痛患者28例,中度疼痛13例,重度疼痛9例。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者38例(95.0%)明显高于对照组(35例,87.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疼痛作为机体自我保护的反射机制,有防御性以及保护性功能。但是手术后疼痛多为较强烈的急性疼痛,是种恶性刺激,会造成机体产生病理反应,如氧耗量增加、免疫力下降、血压升高、代谢紊乱等,严重影响着机体多个系统功能,而且还容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术后疼痛一方面给患者生理、心理带来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不利于术后患者功能锻炼和机体康复。准确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之后,观察组采用多种护理措施:如心理疏导、支持性护理、生活护理、疼痛知识指导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性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患者、家属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传统护理容易忽视患者的不适合需要,而针对疼痛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解除患者痛苦,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增加其生理舒适感以及自我控制力。
综上所述,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采取有效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李美容
第2篇:关于外科术后疼痛护理的综述
疼痛既是一种主观不适感,又是一种保护机制,是向医护人员提供的一种信息。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生理、心理反应,是术后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外科择期手术75.5%的患者担心术后疼痛,92.0%的患者迫切需要术后镇痛,80.0%的患者反映镇痛不足,50.0%以上的患者术后72小时仍疼痛不止。术后未缓解的疼痛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产生负面影响,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随着现代护理观念的更新,如何有效控制术后疼痛进行舒适护理,是长久以来外科医护人员不懈努力以求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的进展综述如下。
1疼痛的定义及特征
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为:疼痛是非愉快的感觉体验和情感体验,通常在发生或引起各种组织损伤乃至继续组织损伤时的一种特殊表现。疼痛具有以下3种特征:(1)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2)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3)疼痛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目前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2外科术后疼痛的不良影响
外科术后患者明显的疼痛可持续8天以上,尤以胸外科、腹部外科、颅脑外科及骨科手术后的疼痛更为严重,术后疼痛治疗不完善可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1)疼痛可导致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进而影响神经内分泌平衡,影响机体正常的分解代谢,加重患者的负氮平衡,并可能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还可能导致高血压、冠状动脉痉挛等严重后果。(2)胸部和腹部术后患者疼痛影响咳嗽和排痰,导致潮气量和功能残气量减低,发生肺不张甚至肺炎等并发症。(3)术后疼痛可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和全身阻力增加,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的发生。(4)术后疼痛还可能激发胃肠功能障碍,如出现恶心、呕吐等。(5)患者术后疼痛不活动,使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增加。(6)术后剧痛甚至导致患者发生精神障碍,是发生反应性精神障碍的重要因素。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不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增加痛苦和并发症,甚至延长住院时间。
3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新进展
3.1加强外科护士的疼痛护理教育,提高其对疼痛控制的认识由于受过去“术后疼痛是正常的,患者应忍耐疼痛”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使护士错误地认为患者有疼痛就会报告,因担心药物成瘾,许多护士不愿给患者使用止痛剂,不常规或不准确评价患者的疼痛,甚至低估患者的疼痛。有研究表明护士经常低估患者的疼痛,对疼痛强度的评估,护士和患者主诉不一致的几率占77%,有54%的护士低估了患者疼痛的强度,而仅有13%的护士过高地评估了患者疼痛的强度。实际上,经过大量的研究调查表明:无论麻醉药的剂量多大,用药时间多久,对镇痛患者麻醉药的成瘾性发生率极小(<1%)。Erkes2001年曾设计实施了一个疼痛管理教育项目,包括1个小时的录像以及一本自学用的疼痛控制手册。要求护士先完成“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的调查问卷”并于两周内观看疼痛管理录像片,在看完录像后的两周内再次完成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结果发现,护士第一次疼痛知识、态度得分很低,63.3%的护士得分低于75分,处于较低的水平。观看录像后的调查显示,护士的知识态度得分明显提高。因此,必须尽快提高护士疼痛知识水平,将疼痛教育列入护士的继续教育项目内,加强对护士疼痛控制知识的培训,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对疼痛管理的认识和主动为患者控制疼痛的自觉性,掌握评估疼痛的技巧和方法,掌握疼痛管理的有关知识技能,主动帮助患者,使患者不再受疼痛的折磨,帮助患者顺利度过疼痛期。
3.2术后疼痛的评估
3.2.1术后疼痛的内容要达到有效减轻或解除术后疼痛,准确评估术后疼痛是第一步。外科护士应注意听取患者的主诉,观察患者的生理指标、行为反应来进行疼痛评估。其中主诉包括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及减轻或加剧疼痛的因素;行为反应评估要包括患者的表情、体位、活动、呼吸、咳嗽、焦虑、失眠等信息,护士应重视患者生理指标和行为反应的变化,才能准确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做好患者术后疼痛护理
3.2.2常用的术后疼痛评估方法(1)数字评分法(NRS):将一条直线10等分,一端“0”代表无痛,另一端“10”代表剧痛,患者可选择其中一个能代表自己疼痛感受的数字表示疼痛程度。(2)文字描述评分法(VDS):将一直线等分为5段,每段均有相应描述疼痛的文字,其中一端表示“没有疼痛”,另一端表示“无法忍受的疼痛”,患者可选择其中之一表示自己的疼痛程度。(3)Wong-Baker面部表情测量图:由6张从微笑或幸福直到流泪的不同表情图组成,代表6个不同疼痛程度的面孔,此方法适用于交流困难的3~5岁儿童、老年人及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的患者。(4)视觉模拟评分法(/AS112]:“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5)长海痛尺:有学者将0~10数学疼痛量表(NRS和0~5描述疼痛量表进行组合,制订成长海痛尺。(6)五指法:用5个手指来表示疼痛强度,大拇指代表剧痛,小指为无痛,食指为重度痛,中指为中度痛,无名指为轻度痛。每名护士都应正确使用评估工具,正确对术后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做好记录。
3.2.3疼痛记录方法目前国内外护理人员就疼痛记录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如何将疼痛记录下来是个世界性的研究问题。有学者将疼痛量化,记录在体温单上,疼痛曲线与体温曲线重叠在一起,将疼痛列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来观察和量化,并一起记录在生命体征观察单上,在呼吸曲线的下面未与任何曲线重叠,从上往下看即体温一脉搏一呼吸一疼痛4条曲线图表,同时还显示了疼痛的性质和评估方法及发作时间。疼痛的量化曲线图表与传统的文字记录相比,简便、省时,减少了记录和翻阅的繁琐,给人以直观印象。
3.3术后疼痛护理的具体措施
3.3.1做好术前评估和教育在术前,护士应多方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让患者和患者家属了解有关术后疼痛和止痛的相关知识,早活动、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止痛的重要性及方法,建立疼痛宣教小册子,与患者和患者家属共同探讨控制疼痛的不同途径,让患者消除对术后疼痛的恐惧、焦虑、无助感,及时报告疼痛,及时止痛以利于患者主动应对术后疼痛。
3.3.2心理护理外科护士术后应引导患者摆脱痛苦意境和淡化疼痛意念,将患者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活动上,如聊天、听音乐、看电视等,这些新的刺激在皮层产生的朝向反射兴奋灶,通过交互抑制而抑制疼痛感受的皮层代表区,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3.3.3减少或消除引起疼痛的原因术后给予患者安静的环境、柔和的光线,为患者安排舒适的卧位,如腹部手术后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可松弛腹肌,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增进舒适感,有利于切口愈合。术后伤口引起的疼痛应给予止血、包扎、妥善固定。胸腹部手术后,患者常因呼吸或咳嗽引起伤口疼痛,护士术前应教会患者术后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方法,术后协助患者按压伤口后,再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以减轻疼痛。
3.3.4松弛法通过锻炼放松肌肉,缓解血管痉挛,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从而减轻疼痛。治疗时使患者保持一种舒适自然的坐位或卧位,然后指导患者从头到脚依次放松全身肌肉,闭目凝神,平静呼吸。
3.3.5暗示法和催眠法暗示法即通过治疗者的说服、保证或其他方法刺激患者语言信号系统,解除其焦虑不安情绪,以减轻疼痛,或增强各种镇痛的治疗效果。在疼痛时也可用自我暗示的方法达到很好的镇痛效果。彭淑芬、吴宏燕、吴征对96例骨折手法整复术后疼痛的患者使用暗示疗法,按不同时间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5分钟内通过药物及语言暗示有效率即可达到73%,30分钟内进一步进行语言环境暗示有效率可达78%,60分钟内暗示有效率为85%。患者被催眠后意识范围缩小,暗示感受性增强,因此医学上常常将催眠和暗示联合应用,能使患者减轻术后疼痛,充分休息,促进康复。
3.3.6用药护理WHO(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阶梯用药止痛法治疗疼痛,第1阶段为非麻醉性止痛药,如非类固醇类抗炎药、非那西丁、阿司匹林等;第2阶段为弱麻醉性药物,如可待因、右旋丙气酣等,适用于第1阶段止痛药效果不理想的患者;第3阶段用药为强麻醉性药物,如杜冷丁、吗啡等,适用于重度疼痛的内脏痉挛痛,大、中型手术后疼痛。护士必须掌握药物作用、适应证和不良反应,及时观察和评估镇痛效果。可根据手术大小和疼痛程度选择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硬膜外注射和灌肠等方式,避免造成患者的药物依赖性和不良反应。
3.3.7患者自控镇痛(PCA的护理目前临床有经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法(PCEA)和静脉自控镇痛法(IVPCA),但多采用PCEA法,它是一种使用PCA泵经静脉系统以均匀一致的速度注入镇痛复合液进行手术后镇痛的方法。对使用PCEA的患者,护士应在使用前详细告知患者有关镇痛泵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每两小时巡视一次病房,以监护患者正确用药,并注意保持管道畅通,防止折叠、扭曲和脱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予以处理,同时要严密观察使用镇痛药的有关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嗜睡、头晕、呼吸抑制及尿潴留等,必要时通知医师给予正确处理。重症患者应给予心电监护,以监测血气饱和度、心率、呼吸及血压变化情况。有文献报导,开腹胆囊切除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5%~35%、45%~65%,因此采用静脉自控镇痛(IVPCA)是国外开腹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常规方法。万玉屏报道,吏用微量注射泵对肝胆手术后患者静脉镇痛有显着的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术后患者的疼痛感觉,同时减少疼痛的应激反应。
4结语
现代护理学认为,舒适是没有痛苦折磨、心情愉悦和精神放松的良好体验。随着医学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在疼痛控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科护士处于疼痛管理的第一线,必须更新疼痛护理观,正确掌握术后疼痛评估方法,重视疼痛的健康教育,规范疼痛的管理,采取有效控制疼痛措施,实施人性化的优质护理,对不断提高外科护理质量、减轻术后患者的痛苦、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
作者:刘伟玲(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玉林53700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xhl/87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