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第1篇:分析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的对策
据报道,201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9240万,占总人口的9.7%。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功能障碍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而诱发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根治糖尿病的方法,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眼、心、血管、肾、神经等器官损害或衰竭等多种并发症,导致残疾或过早死亡。然而,全面有效的控制血糖,并非单纯用药可以达到。患者的情绪往往会对病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之一。
1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
糖尿病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并发症的多样性常使患者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近年来,医护人员越来越重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1.1怀疑和恐惧
首次被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往往表现为震惊和怀疑,无法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高彩红对10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其中90%的患者拒绝承认自己是糖尿病,80%的患者感到恐惧,害怕影响工作和家庭生活。
1.2焦虑和抑郁
焦虑和抑郁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心理症状。贾芸等对198例门诊病人的一般资料、疾病资料、焦虑抑郁水平等方面作了调查,结果发现,198例患者中抑郁症患病率25.8%,焦虑症患病率14.1%,同时患有焦虑抑郁症者占8.1%。武跃明等的调查结果显示,126例糖尿病患者中焦虑症占35%;抑郁症占28.6%。有些患者具有主观感觉异常,常感到自己浑身不适,胸闷、心烦气躁、出现错觉等。
1.3依赖心理
由于受长期病痛的折磨,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容易对家属和医护人员产生依赖,一味要求别人关心照顾。有的患者认为,只要通过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治疗,血糖自然会得到控制,于是产生了药物依赖心理。
2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患者心理卫生质量的重要因素。张艳丽等调查发现,受教育程度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卫生质量较高,小学以下学历的患者的心理卫生质量较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最高。
2.2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体现了个体与社会之间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社会支持一般是指亲属、朋友、同事、工会等个人或组织所给予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贾芸等研究发现,缺乏家人关心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明显升高。所以,亲人的关心和支持有助于维持患者良好的情绪。良好的社会关怀可以缓解社会压力,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患者心理卫生质量。
2.3病程及并发症
研究认为,病程短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例如,李玉华等调查研究发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明显高于正常人。然而,也有人报道,病程越长,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的可能性越高。
糖尿病并发症也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据统计,-些国家30%的慢性肾衰,40%~50%的失明,50%的心脑血管疾病,60%的截肢,是由糖尿病造成的。这些并发症直接或间接引起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如焦虑、恐惧、失眠等,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2.4经济状况
经济状况明显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对于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血糖的完全自费患者来说,每月支付的医药费用占收入的一半甚至更多,经济负担沉重,加重了患者的心理障碍。邹树芳等调查结果表明,65.2%的糖尿病抑郁患者与经济状况有关。贾芸调查研究发现,不在职的病人焦虑、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在职患者,有医疗保险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自费的患者好。
2.5其他因素
据报道,性别、年龄等也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Penckofer等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中女性易产生焦虑抑郁心理。另外,有研究认为,地域、气候、风俗习惯等的差异是影响我国南北方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可能因素。
3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对策
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维持病人内环境的稳定,增加机体的免疫力,保证药物治疗的效果,而焦虑的情绪会引起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因此,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不同的情绪,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有效心理干预的基础。护士和患者是医院的两个群体,护士在调节护患关系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切不可与患者产生对立情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对患者的痛苦表示理解,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渲泻。
3.2积极进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过程中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通过一对一宣教、发放宣传资料,多媒体等教育形式,详细介绍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运动、药物、病情的自我监测,并发症的预防等,强化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可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加强社会支持
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家庭为患者的“人生护航舰”,糖尿病患者治疗离不开家属的参与。程恩荷认为,如果病人处于悲观、失望阶段,配偶应尽力帮助他渡过难关;病人如果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子女的宽慰非常重要;朋友的安慰和理解,可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学会一定的沟通技巧,处理好与家人、朋友的关系。鼓励患者多参加集体活动,如实表达自己的需求,获得社会的支持。
4结语
心理障碍在糖尿病患者中并不少见,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着患者的病情控制。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目前关于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科研性研究较少,有待于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的进一步探讨。今后,糖尿病心理护理方面的研究应重点体现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的预防以及相关治疗措施,如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专科护理人员能力的提高等,从而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赵东宋(泰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内二科,山东泰安271000)
第2篇:妊娠期糖尿病中心理护理及运动疗法的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属于高危妊娠,易引起母婴多种并发症,如流产、早产、感染、酮症酸中毒、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低血糖等。因此,妊娠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精神或心理问题。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孕期营养过剩并缺乏有效运动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造成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本文在药物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和运动疗法治疗112例患者,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般资料本组GDM患者336例,初产妇293例,经产妇43例,年龄21?43岁,孕周28?36周。既往无糖尿病史,均为孕检时发现并确诊GDM。将3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12例。三组孕妇在年龄、性格、学历、孕周、妊娠史、保胎史、分勉方式以及体重质量、血糖指数等方面相比,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全部病例入院前均行产前检查,无孕期保胎史、心肺疾患和严重并发症,患者血压正常,无宫缩、胎膜早破;胎心、胎动正常。血糖<16.5mmol/L。
1.2方法对照组仅采用饮食护理疗法;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和饮食疗法;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运动疗法。观察记录三组患者三餐前、餐后及睡前血糖,妊娠结局的早产率、羊水情况等指标。
1.3观察指标观察入院时及入院两周后三组患者的血糖变化。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SPS13.0软件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着意义。
2护理
2.1心理护理妊娠糖尿病患者因对糖尿病知识缺乏,对临床诊断非常震惊、紧张和痛苦。加之入院后对周围环境陌生排斥,一时难以适应新角色。同时,对治疗给胎儿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发生胎儿畸形、新生儿合并症等担心,使孕妇情绪低落,不配合治疗,心中充满害怕和焦虚。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有关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糖尿病发病机理、治疗和护理措施,以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提高防治意识,使其减轻心理和精神负担。指导家属从生活上、心理上给患者多关心、照顾和支持服孕妇,减少各种负面情绪对孕妇的刺激,使其能积极面对疾病,主动配合临床检查和治疗。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热情接待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切实了解患者的要求并帮助其解决困难,帮助患者树立乐观向上思想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2.2饮食护理向患者宣讲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鼓励病人自觉控制饮食。妊娠早期孕妇反应较重,严重者伴发恶呕吐、难以进食或进食量少,易导致酮症发生。应鼓励患者少食多餐,保证饮食热量和营养,防止餐后血糖过高,或根据孕妇体重计算每日摄取量。孕中期以后,每周热量增加3%~8%,其中碳水化合物占40%~50%,蛋白质20%~30%,脂肪30%~40%,主食以粗粮为主,5~6餐/d,多食富含纤维素、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维持营养均衡,并有效控制血糖。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控制在200~300g/d,蛋白质每日以100~110g,膳食纤维每日200~400g,并计算入总热量中,并多食牛奶、乳制品、禽蛋、鱼和豆制品等,嘱患者少喝或禁喝咖啡、茶、可口可乐和含苏打等含大量咖啡因的饮品,以免对孕妇及胎儿心脏和中枢神经产生不良剌激。
2.3运动疗法运动会消耗葡萄糖和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对帮助平衡胰岛素和血糖有重要作用。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活动要有规律。指导孕妇根据孕周及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运动方式可采取在病区内快步行走、振臂前走或做孕妇操等,运动量以微感出汗为宜。此外,散步也是一种非常适宜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的活动,患者入院后两周,即可选择在庭院内散步,散步时间每日30min、运动量以运动后心率<120次/min为宜。运动前注意安全防范,及时纠正和避免危险及剧烈动作,以免伤及孕妇和胎儿。实施运动疗法时要坚持每天进行,运动要定时定量,运动中出汗过多者需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发生低血糖。
3结果
实验组患者入院两周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孕妇血糖控制满意,有94例38?42周分娩,Apgar评分为8~10分。18例患者在32~37周终止妊娠,Apgar评分为6~8分者19例,0~3分9例。分娩方式:剖宫产79例,自然分娩33例。母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4讨论
妊娠糖尿病(GDM)是妊娠期较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一般患者大多存在很多心理问题,如饮食控制与胎儿营养需求矛盾,血糖检测与胰岛素应用等,使孕妇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同时,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既要为母体与胎儿提供足够的热量及营养素,又要有效达到血糖控制目标,预防并发症发生。因此,对GDM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积极进行糖尿病知识普及教育,使孕妇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并对治疗和分娩充满信心,稳定病情。饮食控制要定时适量,少食多餐,平衡膳食,在总热量控制的前提下,根据孕妇饮食习惯制定食谱,严格禁止糖类摄入、少食碳水化合物类食物,满足营养需要,并达到有效控制孕期血糖的目的。运动能增加胰岛素诱导的葡萄糖利用率和胰岛素敏感性,使血糖水平趋于正常,从而保存机体在运动时利用碳水化合物和产生乳酸的能力。运动时应详细记录每次运动前后血糖及体重的变化,必要时嘱孕妇携带一些糖果、饼干,一旦有低血糖感觉立即进食。本组观察表明,患者每天在餐后1h做30min强度适当的运动,入院两周后,其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与观察组、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运动疗法对于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方面效果明显。
总之,根据GDM孕妇的具体情况开展心理护理与饮食控制,并联合运动疗法,指导孕妇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及时监测血糖和胎儿状态,与医疗紧密结合,能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使GDM孕妇安全渡过孕期。
作者:林艳玲,杨文莉,李萍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08)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xhl/87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