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脊髓损伤(cord injury, SCI)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 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功能障碍,导 致正常运动、感觉和自主功能改变的损伤性疾病[1]。脊髓损 伤运动员(又称“轮椅运动员”或“截瘫运动员”)指从事竞技 体育比赛的脊髓损伤患者。随着历届残奥会的举办,世界各 地接受训练并参加比赛的SC运动员逐年增多,运动水平不 断提高。
SC运动员生理、病理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于营养 与医学护理的特殊需求。但在体育实践中这些特殊性并没 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运动成绩的提 高和康复治疗。本文将国内外近十年有关SC运动员营养 与医学护理需求的文献做一综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SCI运动员的特殊营养需求
1.1能量的需求与摄入人体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特殊动 力作用三方面。SCI运动员脊髓下行神经通路受损,中枢神经 可支配肌肉数量减少导致其基础代谢率比徤全运动员低3制 以上[2]。同时运动中SC:运动员可活动的肌肉数量比徤全运 动员少[3,能量消耗也较徤全运动员低(心率在102次/min~ 145次/mn时能量消耗约17 ~ 27kJ/mn)o所以SCI运动员 能量消耗较低其能量摄入量也应比徤全运动员低。国际上 目前虽没有SCI运动员能量摄入的统一标准,但有学者提出 了 SC患者(非运动员)的能量推荐摄入量:未出现并发症的 男性患者约7065 kJ/day女性患者约5385 kJ/dar'此标准 虽是针对普通SCI患者但对于SCI运动员仍然具有参考价 值,运动队营养师可在此基础上根据训练量进行调整。
SCM动员是心血管疾病高发人群[4],应适当降低其膳 食脂肪含量与膳食脂肪中饱和脂肪酸所占的比例。低脂肪、 低饱和脂肪酸比例的膳食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学 者建议SCI运动员膳食中三大供能营养素供能比为:碳水化 合物约占68%脂肪约占20%蛋白质约占12%。其膳食脂 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约占75%,饱和脂肪 酸约占25% [45]。
1.2骨质疏松与补钙骨骼必须接受一定的应力剌激才能正常生长。这种应 力来源于肌肉的牵拉与人体本身的重力。SCI运动员瘫痪部 位骨骼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失去应力剌激易出现骨量降低和 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等骨质疏松症状。
与骨质量关系密切的营养素主要有:钙、磷、维生素D及 蛋白质等。钙是骨骼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物,保持着骨骼的力 学特性,骨质疏松的显著特征就是骨骼钙的丢失[SC运动员除从膳食中摄取钙以外,每日坚持饮用250 ~ 500m牛 奶可基本满足机体对钙的需求。豆类、海藻类食物、绿叶蔬 菜,也是良好的钙源。坚果类食物如:栗子、核桃等富含微量 元素和钙,多食用这类食物比单纯补钙和药物补钙效果更 佳。在选择合理的钙源时应注意:某些蔬菜(如:菠菜、苋菜、 竹笋)中丰富的植酸、草酸会与钙在肠道中形成不溶性钙盐, 降低钙的吸收;高脂肪膳食在消化不良时其脂肪酸会与钙形 成不溶性钙皂,也会影响钙的吸收[7]。
钙的主动吸收需要维生素D的协助。皮肤多接受阳光照 射可将人体内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足以满足机体需求。 未出现骨质疏松的SCM动员可多晒太阳加以预防。若已出 现骨质疏松症状,服用维生素D制剂、雌激素制剂、二磷酸盐 类药物、葡萄糖酸钙等多种药物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48]。
2 SCI运动员的医学护理需求
2.1褥疮的防治2 1 1褥疮的定义褥疮是指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 压,造成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障碍,不能正常供给皮肤及皮下 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丧失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疡或坏 死的疾病[\ scm动员由于行动不便而长时间静坐于轮椅 中或静卧,是褥疮高发人群。
2.1.2褥疮的防治在褥疮发生的早期皮肤会局部发红, 此阶段应避免对皮肤进行揉搓、拍打和涂抹剌激性药物。护 理人员在垫放便器、更换床单、安置监护导线时应注意妥善 平整放置,避免强行抽拉,以保护皮肤的完整性[l0J.
若SCI运动员已经出现褥疮则护理人员应做到:(1)用 柔软棉垫架空出现褥疮的部位以解除压迫性剌激;(2)勤于 更换衣裤和被褥;(3)避免潮湿和酸碱性剌激;(4)每日用温 水擦肩、背及臀部皮肤一次,檫后用浓度为5制的酒精在腰 背部及受压部位按摩约3 ~ 5min防止新的褥疮发生;(5)用 润肤露涂擦出现褥疮的皮肤以保持湿润防止皮肤龟裂。SCI 运动员卧床时护理人员应每1 ~ 将其翻身一次;坐于轮椅 中时应15m in~ 1h变换一次位置以降低皮肤所受压力[11JC 2 2泌尿系统疾病的防治SC运动员排尿功能失控易导致排尿不完全。余尿长时 间滞留膀胱,会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肾积水、肾功 能衰竭等疾病[12 13。
2.2.1手法辅助排尿无法自行排尿的SCI运动员可由护 理人员定时进行手法辅助排尿。手法辅助排尿的操作方法 为:手自上而下按压下腹部,力量由轻而重,将尿液压出直至 完全排尽[14]。余尿长期储存于膀胱中会滋生病菌造成尿路 感染,所以手法排尿的关键是要尽量减少余尿量[15]。
2.2.2反射性排尿训练 SCI运动员虽然排尿功能失去中 枢神经支配,但仍可以依赖SC平面以下残存的神经功能将 排尿训练成为一种条件反射。此训练的目标是使膀胱能在 身体某部位受到剌激的同时自行收缩排出尿液。反射性排 尿训练的方法为:SC运动员在护理人员手法辅助排尿时作 尿。部分SCI运动员接受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当膀胱充盈时 身体会出现某些先兆:如出汗、心跳加快等。当排尿先兆出 现时,则可剌激大腿内侧或者下腹部进行排尿[16]。
2.2.3排尿卫生重视排尿卫生可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发 病率。护理人员可每日分两次使用温开水清洗SCI运动员 会阴部和尿道口。清洗后使用01 5%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 并檫净污垢。清洗和消毒可有效减少病菌数量,减小尿路感 染的几率。此外应鼓励SCI运动员多饮水,多饮水可增加尿 量,稀释尿液,达到生理性膀胱冲洗的目的[16]。
2 2 4合理膳食增强抗感染能力 SC造成的植物神经功 能障碍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而影响消化吸收,进而导致 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17]。血浆白蛋白与人体免疫能力直接 相关,其浓度降低会造成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而增加泌尿系 统感染发病率。SCM动员应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 物、维生素的食物以提高血浆白蛋白浓度增强抗感染能 力[18],并应定期做血常规检测,以便及时调整和补充营养。
2.3排便障碍与管理SC破坏神经通路完整性使肠蠕动、肛门括约肌收缩、肛 门反射、排便协调性等功能发生改变而导致便秘、腹胀、大便 失禁、排便耗时延长等排便障碍。
2.3.1大便失禁的管理有学者认为使用聚氨基甲酸酯海 绵制成的肛门控制塞可控制大便失禁[20J.将控制塞留置于 肛门与直肠的交界处,控制塞遇水膨胀后可截留住粪便。常 用于控制大便失禁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的OB卫生栓。OB卫 生栓是一种清洁、卫生、吸水性强的棉制栓剂。使用时将其经 肛门全部塞入直肠,尾端距肛门约2m外露线绳,并将线绳用 脱敏胶布固定于患者一侧臀部,以防止卫生栓滑入直肠[21]。
2.3.2便秘的管理 SC造成的排便障碍在临床上分为:上 运动神经元损伤性排便障碍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性排便障 碍。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损伤平面在脊髓圆锥以上,而下运 动神经元损伤的损伤平面在脊髓圆锥以下。前者会导致慢 性便秘和结肠大便嵌塞。表现为直肠痉挛变窄,容量减小, 大便排空时间延迟72h以上。而后者会导致慢性顽固性便 秘和直肠大便嵌塞,可使大便排空时间延迟6天以上。便秘 严重影响SCI运动员的身体徤康和日常训练。
使用栓剂、灌肠剂或手指对直肠粘膜进行剌激可促进肠 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口服缓泻剂、容积成形剂(如车前 子等)、润滑缓泻剂(如多库脂纳)、渗透缓泻剂(如:硫酸镁、 乳果糖)、兴奋性剌激缓泻剂(如:酚酞,吡沙可定、番泻叶) 等药物,都可以软化粪便剌激肠蠕动[22 23J.
2.3.3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 SCI运动员应该养成定时排 便的习惯。早餐后30min胃结肠反射最强烈,此时排便最 佳。按摩腹部,用手指轻揉、按摩肛周和肛门,都可以剌激排 便反射。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SCM动员常需用手抠大便。 手抠大便时其操作应轻柔,避免伤及肛门、直肠粘膜和肛门 括约肌[2 3 4合理膳食改善排便障碍富含果糖与膳食纤维的食肠的时间以改善便秘。每日摄入2 2 - 3L流质(不含酒精、 咖啡、利尿剂)可软化粪便,促进排便。一些水果汁如:橘子 汁、柠檬汁也可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1 %。
2.4肌肉痉挛的治疗SC运动员易发生肌肉痉挛。
目前学术界所普遍认同的 SC德者肌肉痉挛的主要原因是脑干下行运动神经通路受损 造成《—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高124]。
2.4.1冷疗法治疗肌肉痉挛给予肌肉痉挛部位以冷刺激 (如冰块冷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肌肉痉挛。但是一般 对症状较轻的SCI运动员较为有效[24]。
2.4.2热疗法治疗肌肉痉挛热疗法(如:蒸汽疗法、湿热 疗法、蜡疗法等)通过刺激皮肤温度感受器,可以减缓Y纤维 神经传导速度而降低肌梭的兴奋性缓解肌肉痉挛[25]。
2.4.3功能性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肌肉痉挛电刺激肌肉 的隆起部位可较好地解除痉挛。但刺激强度不宜过高,否则 容易导致肌张力过度增高而加重痉挛。电疗的刺激频率通 常为20— 50H?每天两次,每次20m in如痉挛症状严重,可 将每次电疗的时间增加至3H26]。
2.4.4肌肉痉挛的药物治疗服用适量的替扎尼定、巴氯 芬、A型肉毒毒素等药物可有效缓解肌肉痉挛。替扎尼定可 以抑制脊髓神经突触传递速度缓解肌肉痉挛。巴氯芬可抑 制单突触和多突触传递速度。A型肉毒毒素对于痉挛性疼 痛、夜间抽搐等有显著的疗效124]。
3结语
脊髓损伤运动员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也是残疾人运 动员中重要的组成成员,应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但是学术 界对这一人群却重视不足,国内外针对脊髓损伤运动员的研 究课题和成果都比较少。理论的缺乏直接制约了实践的水 平。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学者和专家能够致力于这一人群的 研究,使脊髓损伤运动员的体育事业得到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