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摘 要:目的:探讨在精神科实施分级护理管理,以降低护理风险。方法:改变精神科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分级护理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投诉发生率、突发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有效的降低了护理风险,投诉发生率由15.6%降至3.8%(P<0.01),突发事件发生率由12.7%降至2.9%(P<0.05),护理差错发生率由7.84%降至0.95%(P<0.05),护理质量也显著提升(P<0.01)。结论:分级护理管理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风险。
关键词:精神科;分级护理;护理风险
精神科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兼具专业性、技术性和风险性[1]。仅就风险性而言,由于受精神症状或精神因素的影响,患者随时可能出现自伤、伤人、毁物、外走、拒绝治疗、甚至自杀等意外事件,一旦发生意外事件,给患者和家属甚至社会都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影响,同时医院和护理人员将承担经济、法律和人身的风险。因此,如何正确规避这些职业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成为广大护理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对精神科患者实施分级护理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分级护理管理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105例及2008年1月~2008年12月(传统护理管理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CCMD-3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住院时间1个月以上。其中分级护理组男59例,女46例,平均(38.5±7.2)岁;传统护理组男58例,女44例,平均(39.7±8.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传统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进行护理,分级护理组参照《精神科护理学》,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特殊的护理要求及伴有躯体疾患的程度将患者分为4级[2]:特级护理、Ⅰ级护理、Ⅱ级护理和Ⅲ级护理。特级护理要求患者在隔离室内活动,保证患者随时不离护理人员的视线;密切观察,严格检查服药情况;24 h连续严密观察及监护,病情变化随时记录;患者入院时及外出归来时作仔细检查,尤其对有严重的自杀、自伤、伤人倾向患者;严格做好基础护理,随时进行代理,保证营养、水分摄入;以静养为主,辅以适宜的工娱疗。Ⅰ级护理要求患者在规定区域内或由工作人员组织带领活动;督促检查服药情况,每15分钟巡视一次,病情变化随时记录;2次/周不定时检查,目前或曾系三防的患者外出归来后检查;认真做好基础护理,适当进行代理,注意营养、水分摄入;进行康复活动,鼓励参加病房内各种工娱疗活动,培养兴趣。Ⅱ级护理要求患者在规定时间内由病员组长带领到病房内外自由活动,或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在院内参加集体活动;督促检查服药情况,逐步养成主动服药习惯;每半至1小时巡视一次,病情变化随时记录;1次/周常规检查;培养其生活能力,逐渐习惯自主生活;开展各种行为训练,以作业疗法为主,辅以娱疗,教学疗法。Ⅲ级护理要求患者在规定时间内可单独到病房外自由活动;督促检查服药情况,养成主动服药习惯;每2小时巡视一次,病情变化随时记录;1次/2周作常规检查;使患者习惯自主生活,协助解决生活难题;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参加室外工疗如种菜、种花、院内卫生等职业训练,社会技能训练。
1.3 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投诉发生率、突发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1年的临床实践和探索,分级护理管理有效的降低了护理风险,投诉发生率由15.6%降至3.8%(χ2=7.06,P<0.01),突发事件发生率由12.7%降至2.9%(χ2=5.77,P<0.05),护理差错发生率由7.84%降至0.95%(χ2=4.37,P<0.05),护理质量也显著提升(t=5.33,P<0.01)。两组问卷调查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问卷调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