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摘 要:目的:探讨和总结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外科的临床护理经验和心得。方法:经肘部静脉穿刺(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根据置管后的并发症如感染、湿疹或静脉炎等做相应的临床护理。结果:置管后出现的并发症经临床护理后得到有效的控制,出现的并发症治愈率极高。结论:置管后的各种临床护理措施极为有效和重要。
关键词: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外科;临床护理
PICC导管即经过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技术,目前使用率较高,且已被肯定应该作为首选的良好的静脉通道以满足需要静脉高营养、化疗或高渗液的患者[1-2]。PICC导管是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通道,减少了患者因长期输液需反复穿刺的痛苦和刺激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了患者治疗全过程顺利进行。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36例需要长期输液,且多为带有刺激性的化疗药物患者,严格按照三向瓣模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相关规定操作置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36例患者,其中男20例,年龄20~70岁,平均45岁;女16例,年龄28~72岁,平均50岁。
1.2 方法:选取长度为60 cm的官腔容积为1 ml的4 F瓣模式PICC导管,产于美国巴德公司。患者经肘部静脉穿刺(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其中经贵要静脉置管16例,肘正中静脉5例,头静脉5例,颈外静脉10例。对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如出现并发症,采取及时护理及分析如下:①感染:发生原因:患者没有无菌意识,回家带管期间,各方面注意不当造成穿刺点感染,没有及时换药。临床症状:穿刺点周围红肿,患者感觉灼热疼痛,按压时明显,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护理方法:无菌操作,及时换药,常规消毒后尽量排净脓性分泌物。局部第二次消毒,穿刺点上方涂抹庆大霉素或覆盖有2%的碘酊敷料并固定好,1次/d,3 d后改为隔日换药一次;②湿疹:好发条件:夏季皮肤易出汗易过敏的人群,发病部位主要在敷料覆盖处。临床护理:先将消毒后的面积合适大小的透明的贴膜固定在穿刺点上,周围涂抹皮炎平等药物,用纱布覆盖固定;③静脉炎:发生时间:置PICC导管后3~7 d。临床症状:穿刺侧肢体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见条索状改变。护理方法:首先抬高患侧肢体,多次局部湿热敷,同时做理疗可增加效果。若2周左右未见缓解者,则考虑拔管,并停止从此部位输注药物,在此期间,湿热敷持续;④导管破损:原因:某些部位活动频繁或导管留置时间过长。临床护理:立即将导管破裂处打褶然后用胶带固定。若发生在穿刺点处附近,则先将导管拔合适的长度出再折叠。若修复达两次者,管身长度缩短,考虑后果,决定是否决定拔管;⑤导管阻塞:现象:患者静脉输液时的点滴速度明显减慢,甚至点滴不通。临床护理:首先考虑导管自身因素如管身是否打折或管夹是否关闭,排除此情况外,若导管还没有全部阻塞。首先采用生理盐水脉冲的方法冲管,如果仍无法缓解则考虑注入一定量的尿激酶保留一段时间,然后回抽再用生理盐水脉冲冲管。若导管已完全阻塞,则用尿激酶负压方式灌注,而后回抽,反复多次。如果操作进行长达数小时仍不开,停留几个小时后再继续,直到通开为止,不放弃;⑥颈静脉置管:头部活动灵活,不平坦,褶皱多,易出汗,难度大。临床护理:护理护理不当容易是患者皮肤破溃,应采用6 cm×7 cm的透明贴膜,将大小合适的无菌纱布垫在连接器前端和固定翼部位。
2 结果
有感染患者16例,其中15例患者完全康复,大半部分患者在2周左右症状消失,置管可继续使用,仅有两例患者护理未成功,因洗澡未做任何保护措施,且反院时间较晚,穿刺点附近6 cm范围均有红肿和脓性分泌物。临床护理治愈率高达93.75%;有湿疹患者5例,全部治愈。有静脉炎并发症患者6例,5例见症状缓解,缓解率达83.33%;导管破损患者3例,及时进行有效折叠,大大提高置管的利用率;导管堵塞者4例,均通开。颈静脉置管10例中无一例出现静脉炎和脱出现象。
3 小结
PICC导管在外科的成功应用,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它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带来的身体上的痛苦和用药的恐惧心理[3]。PICC导管最长可在患者体内留置1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临床护理尤为重要,护士要求有高度的责任心,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做好相应的处理,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无菌操作。
4 参考文献
[1] 宋 葵.戴雪松PICC在肿瘤患者应用中的护理问题和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8):742.
[2] 刁京彤.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08,28(1):13.
[3] 匡世芳.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应用及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0,33(1):29.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xhl/88439.html下一篇: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