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面部Ⅱ度烧烫伤的患者,男性113人,女性87人,年龄22~60岁;其中深Ⅱ度100例,浅Ⅱ度100例;均随机分成两组。距受伤时间为在第一个8h以内;损伤原因均为热液或火焰。排除标准:面部烧伤创面深度为Ⅰ度或Ⅲ度[1],烧伤总面积﹥30%或其它部位Ⅲ度烧伤﹥10%,伴有吸入性损伤,有休克症状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浅Ⅱ度、深Ⅱ度均采用胶原贴敷料+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对照组浅Ⅱ度、深Ⅱ度均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①治疗组以清创后即予2℃~8℃胶原贴敷料进行面部敷贴,10min左右更换一次,连续使用5张,其中第5张敷贴30min;此后每日在创面用药前敷贴胶原贴敷料一次,每次30min。然后再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涂抹,每日三次;②对照组清创后即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涂抹,每日三次;③其它对症处理相同,如抗炎、营养支持及补充水电解质等。
1.3 结果:治疗组浅Ⅱ度患者6~8h后渗出明显减少,深Ⅱ度患者25~40h后渗出均不明显,敷贴2h后均主诉创面疼痛明显减轻;由此,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较对照组提高。对照组36h内创面渗出明显,面部肿胀尤甚,致使患者争眼困难,不适感显著,同时患者主诉创面疼痛明显, 8到12h后感觉疼痛逐渐减轻。此外,治疗组愈后面部色素沉着者:浅Ⅱ度患者2例,深Ⅱ度患者31例;对照组愈后面部色素沉着者:浅Ⅱ度患者13例,深Ⅱ度患者42例。
2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治疗组在创面进入回吸收期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结果详见表1。
3 讨论
面部水火烫伤后早期常见疼痛、肿胀明显,后期遗留色素沉着甚至瘢痕,带给患者身心痛苦。而目前临床处理面部水火烫伤创面的处理原则是:防治创面感染,避免创面加深,促进创面愈合。而在有效减轻创面早期疼痛、肿胀以及预防色素沉着等方面疗效不满意。通过应用胶原贴敷料,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
3.1 有效减轻疼痛:胶原贴敷料放于 2℃~8℃的冰箱内冷藏备用,因此,早期应用胶原贴敷料借助其低温的特点起到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减轻疼痛的作用,使病人感觉舒适和情绪稳定,而避免使用吗啡类镇痛药;从而使得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能很好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
3.2 有效减少创面渗出:烧伤后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烧伤后6~12h内渗出最快,使得面部烧伤早期肿胀明显,五官变形,加重患者痛苦,而使用2℃~8℃胶原贴敷料,以达到低温冷疗的作用,这不仅能有效减轻余热继续向深部组织渗透,降低组织损害程度,同时能收缩皮下毛细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组织渗出,从而减轻水肿,也间接的减轻了由于肿胀给病人带来的不适感。
3.3 有效促进创面愈合:胶原贴敷的主要成份是胶原原液,其胶原蛋白具有引导上皮细胞迁入缺损区的能力,还可诱导产生趋化因子,如血小板生长因子和纤维连接蛋白等,从而对细胞的生长有趋化作用。研究表明,胶原蛋白可能与皮肤损伤的修复密切相关[2]。而且胶原蛋白为表皮细胞的迁移、增殖铺垫支架,促进了皮肤及神经的增长,有利于上皮细胞的增生修复,从而促进了创面愈合[3]。另外,国内外近年来的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营造相对密闭湿润环境能保持皮肤水份并使伤口愈合速度较暴露的干燥环境的创面快,使表皮再生速度提高。湿性愈合敷料调理伤口环境,保持适度湿润,有利于组织生长[4]。胶原贴敷在头面部烧伤中的应用正符合了该理念。
3.4 有效减轻后期色素沉着:烧伤创面愈合后色素沉着, 目前其机制尚不清楚。皮肤的营养不良、炎症刺激和理化因素等都可导致皮肤色素沉着,而本组病例显示使用胶原贴敷料后可以明显减轻色素沉着,患者满意度高,这与胶原蛋白能防止酪蛋白氧化从而有效防止黑色素产生有关[5]。
3.5 胶原贴敷料使用时注意事项:①应在烧伤后尽早使用,越早越好;②胶原贴敷料应放于 2℃~8℃的冰箱内冷藏备用;③使用过程中注意暴露口、鼻,保证呼吸通畅;④早期每10min左右更换一次,连续湿敷1h以上;⑤使用前询问有无使用胶原蛋白过敏史,有过敏史者禁用。
总之,胶原贴敷料用于治疗面部Ⅱ度烧伤安全、有效、便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6-219.
[2]吴志谷,耿淼,黎君友.胶原及其促创面修复作用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2,24(2):49-52.
[3]吴欣杰.胶原蛋白应用与生产技术的发展[J].医药化工,2008,5(1):21-25.
[4]周昕,蒋琪霞,彭青.湿性疗法在低温烫伤伤口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4(4):445-446.
[5]刘志勇,李叶扬,林伟华.胶原贴敷料治疗烧伤创面愈合后色素沉着298例[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2009,4(5):583-585.
上一篇:下肢骨折骨牵引的护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