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日益普及,产后晚期出血的发生率逐年递增,严重威胁产妇健康与生命安全[1]。产后晚期出血是指在分娩24 h后产妇阴道出血量≥500 ml的阴道异常流血或子宫大量出血症状[2-3],属于产科严重并发症,探讨治疗这一疾病发生的有效方法是为产妇生命安全提供保证的必要工作[4]。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4例产后晚期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产后晚期出血患者84例,年龄21~33岁,平均(26.7±2.5)岁;阴道分娩38例,剖宫产46例;初产妇49例,经产妇35例;患者分娩至产后出血的时间间距:18例为产后<7 d,38例为产后7~14 d,20例为产后15~21 d,8例为产后>21 d。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展开基础护理,促使其出血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待其病情稳定后立即展开临床检测,主要包括组织病理学检查、清宫术与B超检查,按照检测结果与患者实际病情给予广谱抗生素及宫缩宁等药物或清宫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基础护理:确诊后及时展开抢救措施,为患者开通静脉通道,给予输氧、输液处理,密切观察阴道出血状况、血压、呼吸、温度、脉搏及肤色变化,当有异常情况发生时及时向医生报告。②检查事项:协助医生检查患者的发病原因,当有胎盘、胎膜残留需展开清宫术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相应规程;若患者子宫切口有裂开现象,应及时给予补液、输血处理,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③心理护理:为患者讲述产后晚期出血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消除其顾虑,给予适当鼓励与安慰,增强其治疗信心,提升患者治疗及护理配合度。④健康指导:为患者讲述尽早下床活动的益处,嘱咐其尽早下床;指导其掌握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鼓励其定期哺乳,以促使子宫加速收缩;协助患者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⑤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蛋白质与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饮食,促使其贫血症状快速改善,同时禁食刺激、辛辣食物,以免影响切口康复。
1.3 观察指标
产后晚期出血患者治愈标准为:患者阴道流血彻底停止,子宫实现良好收缩,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且贫血得到纠正。在完成治疗与护理工作后采用本院自制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84例,回收84例,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后晚期出血原因的比较
胎膜、胎盘滞留是产后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子宫蜕膜炎、内膜炎,产褥感染及子宫切口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产后晚期出血原因的比较
与胎膜、胎盘滞留比较,*P<0.05
2.2 护理效果分析
84例患者中13例经药物治愈,59例行清宫术,12例行阴道伤口缝合术,治疗后所有患者产后出血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其中63例患者接受输血治疗,输血量均≤2.6 L。所有患者2~7 d后均痊愈出院,治愈率和护理满意率均为100%。
3 讨论
3.1 产后晚期出血的原因分析
本研究通过分析84例产后晚期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胎膜、胎盘滞留,子宫蜕膜炎、内膜炎,产褥感染及子宫切口感染是产后晚期出血的常见原因,其中胎盘因素是最主要原因,给患者造成的损伤较严重,与吕雁等。另外,子宫蜕膜炎、内膜炎等炎症可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也会增加。本研究发现,产后晚期出血量一般相对较大,不仅易引发患者反复大出血,也可能引发缺血性休克,因此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治愈率和护理满意率均为100%,提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2 产后晚期出血的预防措施
产后晚期出血重在预防,对不同情况的产妇及分娩方式,应采取不同的临床预防措施。胎膜、胎盘滞留是产后晚期出血的常见原因,其预防重点在于对第三产程处理工作予以充分重视。医护人员应确保相应操作技能熟练,熟练掌握胎盘娩出要领,防止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胎盘及胎膜滞留。在第三产程中应适时给予产妇宫缩剂,一般在娩出胎肩时即需应用宫缩剂,协助胎盘快速娩出,切不可用手强行牵拉脐带。当患者有胎膜、胎盘残留时应及时清除,同时给予产妇适量的抗生素。对于产后有胎膜、胎盘不全或阴道出血量较大者,可行宫腔探查,以便及时发现产后出血。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分娩状态在必要时行剖宫产,并且对剖宫产手术切口予以合理选择,以免创口扩大而引发炎症。在行剖宫产手术时,应及时缝合切口,缝合不可过密,以免患者术后出现组织坏死,对伤口愈合造成影响而引发产后出血。在产妇身体状况允许后,应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鼓励其定期哺乳,刺激子宫不断收缩,同时指导产妇保持外阴清洁并加强营养,以免发生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从而降低产后晚期出血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对产后晚期出血问题应充分重视并加以预防,对于产后晚期出血患者,应及时找出致病原因并采取积极治疗,同时采用有效护理干预,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元元.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50例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2012,11(5):297.
[2] 历凤文.晚期产后大出血2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9,27(12):27.
[3] 王金钏.晚期产后出血80例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4):894-895.
[4] 杜巧婷.4种方法对产后出血量的影响[J].
医药产业资讯,2006,3(20):63-64.
[5] 吕雁.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0, 23(10):3787.
[6] 张光焕.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7):124-125.
[7] 郑海霞.早期产后出血的46例抢救与护理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2):178.
[8] 周爱云.32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干预和病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01-102.
[9] 步胜楠.产后晚期出血的原因分析及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2,12(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