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脊椎骨折,是临床中一种较严重且复杂的创伤,约占全身骨折的5%~6%,以胸腰段骨折多见。脊柱骨折可以并发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其中颈椎骨折一脱位合并有脊髓损伤,能严重致残甚至危及生命。腹痛腹胀是脊柱骨折突出的早期症状之一。2008年11月以来我们在护理工作中采用的方法效果较好,现66例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66例脊柱骨折患者,男25例,女41例。50岁以下11例,50岁以上46例,60岁以上9例。颈椎2例,下胸椎27例,腰椎34例,骶椎3例。有腹痛腹胀症状64例,约占97%。腹痛腹胀伤后48小时以内消失26例,伤后72小时以内消失的29例,伤后5天内消失的6例,持续1周以上消失的5例。
2 护理方法
2.1 心中有数:入院时询问大小便情况,进食状况。了解腹痛腹胀程度,了解骨折部位及受伤程度,估计腹胀持续天数,做好解释工作。
2.2 及时排尿:及时了解膀胱充盈情况,鼓励患者自行排尿,协助侧身排尿,流水引尿,排除室内干扰解小便因素,必要时针刺三阴交,中极、关元等穴,少部份患者可导尿。
2.3 早期通便:建议入院首次医嘱便开始服用润肠通便剂如麻仁丸,小剂量泻下剂如蕃泻叶浸水饮服。3天仍未解大便者,嘱其自我轻轻按摩腹部,顺结肠走向轻轻推按,自脐向四周轻按揉,必要时给针刺支沟,照海,足三里、太白、冲门等穴。5天仍未解大便者可加大泻下药剂量,便出即停止使用。必要时也可灌肠通便。
2.4 调节饮食:负伤早期宜食清淡食物,宣教要及时,要经口补充水份及电解质,不能以控制进水来减少大小便次数。
2.5 心理护理 脊椎骨折或伴有脊髓损伤,病人心理负担很大,担心治疗效果、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尤其截瘫病人,表现焦躁不安,性格改变,甚至产生轻生念头。要加强心理支持,主动关心病人,使其正视现实,增强治疗信心。
2.6 呼吸道护理 骨折的疼痛、瘫痪的长期卧床、呼吸肌麻痹等因素均可导致呼吸不畅,发生坠积性肺炎,甚至呼吸衰竭。护理时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翻身拍背,同时,可雾化吸入抗生素、地塞米松或糜蛋白酶,以稀释分泌物利于排出,必要时吸痰。对于应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的病人,注意对呼吸机的监管。有气管切开的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气管切开的护理。
3 讨论
脊髓震荡,损伤后短暂的功能障碍,表现为弛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数分钟、数小时或稍长时间逐渐恢复,直至完全恢复,一般不留后遗症。脊髓挫伤和脊髓受压,伤后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双侧多在同一平面。其预后决定于脊髓损伤的程度、受压解除的时间。一般2~4周后逐渐演变为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性锥体束征。胸段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损伤表现为四肢瘫,上颈段损伤表现为四肢痉挛性瘫痪,下颈段损伤表现为上肢弛缓性瘫痪,下肢痉挛性瘫痪。
脊柱骨折致使内脏原来的内压联系受损,骨折后腹膜血肿刺激植物神经,致使肠胃功能紊乱而出现腹痛腹胀。一般说来,脊柱骨折后腹痛腹胀持续,2周,持续时间与受伤程度有关,与伤前有否消化系统疾病有关。如何减轻脊柱骨折后的腹痛腹胀,是我们医护人员应尽的职责。早期通便是脊柱骨折的腹痛胀治疗最主要的措施。小剂量蕃泻叶泡水饮,麻仁丸10g,每日2次。这可润肠通便,缓下肠燥。自我按摩可增加肠蠕动,恢复伤前大便习惯。针刺足三里、太白、冲门等穴能舒筋活络。行气活血,调理脾胃,充分发挥机体潜在的内能。临床经验告诉我们,患者大便通畅,腹痛腹胀自然减轻。本组81%病例在伤后2天~3天解出大便者,其腹痛腹胀亦随之消失。与我院1988年以前入院病例不完全统计资料相比较,其持续时间要减少3天~5天。本组5例有马尾症状及截瘫出现者腹胀持续时间超过1 周以上,更需要加强护理,紧密配合治疗。
针对患者腹胀、腹痛和顾虑心理,要认真作好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氛围,使他们从中获得应对方法。如饮食指导、教会其床上使用便器方法等,如果腹胀、腹痛仍未减轻,采取护理干预。总之,肛门注射开塞路法、针灸穴位法、肛门排气法、按摩腹部法,既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又可以节约医疗费用,且收效快,易被患者接受。
【参考文献】
[1]贾连顺,李家顺.脊柱外科临床手册[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许海英.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辨证施护[J].河北中医,2006年08期.
[3]张华.产后尿潴留护理方法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第六期.
[4]石敏,张秀琼,周永霞,江慕尧.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年05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xhl/89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