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转运系统在高危新生儿救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高危新生儿转运至我院nicu治疗,包括现场处理、途中监护。结果 转运549例,533例治愈好转出院,放弃治疗11例,死亡5例,病种以早产儿、新生儿窒息为主。结论 尽早转运、加强途中监护与护理,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新生儿;转运;监护
新生儿转运(neonatal transport,nt)包括现场处理、途中监护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新生儿急救工作的重要一环,转运系统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基层医院产科、儿科与大医院nicu联系起来,充分利用优质卫生资源,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与致残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nicu 2001年至2008年共转运危重新生儿549例,其中生后<6 h即转运治疗的患儿412例,6~24 h 68例,24~48 h 46例,>48 h 23例。
1.2 方法
1.2.1 转运设备及人员 用新生儿转运暖箱、简易呼吸机、监护仪、微量血糖仪、微量输液泵、氧气瓶、自制急救箱(内含婴儿复苏气囊、新生儿喉镜、各种型号的气管导管、各种急救药品、输液器、注射器、头皮针或静脉留置套管针、胶带等)。救护车上配备有吸痰器及备用氧气人员由一名新生儿科专科医师(有多年从事新生儿临床工作经验者)、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专职护士及司机组成一个转运小组,随时待命。转运范围是由深圳市政府规定的我院的转运范围。
1.2.2 转运指征 新生儿转运工作我国至今仍无较统一、客观、适用性强的新生儿转运指征,新生儿危重病评分对基层医院有一定帮助[1]。出生体重<1 500 g的低出生体重儿,胎龄<32~33周的早产儿;窒息,经窒息复苏后仍处于危重状况的新生儿;呼吸窘迫,进行性呼吸困难,经处理未见好转,而又无机械通气条件;重度的贫血及重症黄疸需换血治疗;各种严重先天性畸形(膈疝、脊髓脊膜膨出、胃肠道闭锁、食管气管瘘等),疑有先天性心脏病;严重感染;情况较差,原因不明。
1.2.3 转运方法
1.2.3.1 转运前 我新生儿科有24 h值班座机及手提电话,接到电话后,问清地址,目前各项生命体征是否稳定,需要另外备用的药物。然后启动转运系统,并与转出医院和患儿家长保持随时联系,到达后立即询问病情及治疗情况,转诊医师应迅速判断患儿病情,根据患儿病情采取相应抢救措施如清理呼吸道、吸氧、镇静、纠酸、扩容、降低颅内压,必要时气管插管等,建立两个以上静脉通道备用,置入胃管抽空胃内容物,监测血糖,患儿病情相对稳定后,向家长及当地医师解释病情及转运路途中的风险,签署转运同意书,将患儿转移到转运车上。患儿在进入转运途中之前稳定病情的工作至关重要,要求准备工作扎实到位,不能抱任何侥幸心理。
1.2.3.2 转运途中措施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暖箱保暖(且未到达目的地前均预先将暖箱预热至约32 ℃),静脉输液维持正常血糖,适当放宽吸氧的指征,大多数采用鼻导管吸氧,必要时给予面罩吸氧,部分患儿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插管时对于气管插管的深度及套管外部的固定相当牢固,故无一例在途中发生插管滑脱或发生气漏的。患儿取仰卧位,用安全带固定患儿身体以减少途中颠簸,转运暖箱应与救护车纵轴方向一致,以减少汽车运行时对患儿头部血流的影响,随时与nicu病房联系,做好相应的准备。
1.2.3.3 转运后 到达目的地后直接进入nicu,监护各项生命体征,监测血糖,值班医师据病情及时采取积极有效地治疗措施。随车转运护士做好转运记录,总结本例转运工作。
2 结果
转运病种,早产儿267例,占48.6%;新生儿肺炎95例,占17.3%;新生儿窒息70例,占12.8%;新生儿黄疸32例,占5.8%;其他还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4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14例;新生儿心律失常6例等。本组转运患儿中,转运病种前4位依次为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转运549例患儿,其中有11例因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5例死亡,其余治愈好转而出院。
3 讨论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以三级医院为中心,向周围辐射,集转运、通讯联络和培训为一体的特殊医疗系统,是将移动的新生儿监护单位(包括人员、设备)送到危重新生儿身旁就地抢救,稳定病情,然后护送返回nicu继续治疗。此项工作可以将基层医院的产科、新生儿科儿科与专科医院的nicu联系起来,从而保证地区内所有危重新生儿得到最优良和及时的治疗。院前转运通过信息交流、结果反馈、临床指导等手段,为基层医院提供了高一级水平的医疗和急救技术平台[2],提高了诊断、治疗及抢救水平,增强了危重患儿家长继续治疗的信心。院前转运程序简便,危重患儿直接进入nicu病区,赢得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尽早转运,相当部分危重新生儿,如重度窒息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外科急腹症等疾病,病情不断发展,不断加重,基层医院缺乏新生儿专科技术力量及必要的设备,无法进行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以纠正低氧血症,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重点应针对abo溶血病及g-6-pd缺乏溶血病,易发生核黄疸,若合并胎龄小、低出生体重、酸中毒、低体温、低血糖等尤易发生核黄疸,故对黄疸出现早或者发展快、程度重者,应转有条件的医院观察处理,及早换血,避免核黄疸发生;无法进行急诊新生儿外科手术治疗,延误治疗将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衰竭,最终导致死亡,此类患者应及早转运。对于早产胎龄评估小于32周者,当早产难以避免时,有条件者应进行宫内转运,以赢得时间。有个别珍贵儿家长主动要求转运;部分患儿家长对基层医院缺乏信心,要求转院,对这两种患者转运指征可适当放宽,以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基层医院的早期救护是转运成功的基础,对呼吸困难或频繁呼吸暂停,头罩吸氧sao2不能达到85%,尽早气管插管,气囊加压给氧,维持sao2 85%以上;对hr<60次/min,心外按压30 s不能恢复,予以肾上腺素(1/10 000)0.1~0.3 ml/kg,间隔5 min静注,使心率恢复正常;对早产或低体温儿,应予保温箱保温治疗,及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对休克患儿应及时扩容纠酸;对频繁抽搐、昏迷患儿;及时予以降颅压及对症治疗。
为更好地开展转运工作我们采取下列措施:(1)举办危重新生儿急救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学习危重新生儿急救技术和转运工作要求;(2)加强对基层新生儿科医生的培训及定期来我科进修,早期准确地抢救治疗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改善预后非常重要。(3)将转运患儿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基层医院,提高了基层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进一步增加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新生儿病死率及致残率。(4)医院行政部门需由专人负责,沟通各方面的工作如医院与转运人员、与当地基层医院及患儿家长的沟通等,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各种抢救及转运设备。(5)提倡院内转运,可以减少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宫内窘迫和生后窒息、脑损伤等的发生率,同时也确保了高危产妇的及时抢救。(6)将病情稳定、住院时间较长的早产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反向转运回基层医院,反向转运提高了基层医院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水平,又提高了nicu床位使用率,也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3]。
【参考文献】
1 陈克正,吕回.新生儿疾病危重度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4):207-210.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43-147.
3 李容汉,赵庆国.广东省危重新生儿转运情况分析.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7,22(6):70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