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医学
摘要:随着人类期望寿命的延长,各种慢性疾病,亚健康人群数量的增长,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与日俱增。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新的健康服务模式不断兴起,健康管理学作为21世纪新兴的学科,在国内获得迅速发展。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是将中医独有的理论和技术优势与健康管理体系相结合,从而满足人们疾病防治、营养保健、健康养生的需求。文章就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现状和发展展望展开综述,期望能够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研究基础。
关键词:亚健康;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运动养生;现状;发展展望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的概念应为“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道德”“生殖”五大方面都健康的状态[1]。可以看出,健康并不单纯指的是一个人身体上没有疾病,而是指人的身体、心理和行为等诸多方面的完好。人们要达到健康并维持这一状态,就离不开科学的健康管理。
1中医健康管理服务
1.1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概念
健康管理是一种以现代健康观念为核心,运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对需求人(群)健康状况进行检测、评估、干预的管理服务[2]。中医健康管理是将中医“治未病”传统思想与新的医学模式相结合,运用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结合管理理论体系,实现促进健康为目标的全人、全程、全面的医学服务过程。其内容包括了健康咨询、监测、教育、危险因素干预、养生调治、信息管理等[3]。其管理方法体现了中医特色理论和技术,包括中医食疗、运动疗法等。
1.2健康管理的形成
健康管理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保险业[4]。而后健康管理概念推广开来,进入国内市场,迅速发展形成“健康管理产业”。2007年中华医学会正式成立了健康管理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创刊,标志着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和价值受到政府和社会群众的普遍重视,表明国内的健康管理产业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
2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现状
2.1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核心思想
与其他健康管理服务相比,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特色就在于中医理论和技术。其基石即中医“治未病”思想。中医“治未病”首次出现于《黄帝内经》[5]。其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病已成而后药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雏形,表现出“治未病”的重要性。“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学中主张的“防患于未然”异曲同工,二者相结合,构成了我国医学和西方医学的结合典范。将中医“治未病”和“未病先防”理念应用于现代健康管理服务中,建立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从而为人们维护健康、规避健康风险、降低医疗成本提供有效途径。近年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在国内取得较大进展,如“治未病”高峰论坛、“中国健康管理工程”等。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一个全面的、成体系的中医健康管理应当是可以针对不同健康状况的个人或群体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分类健康管理。对于健康人群,即“未病”之人。可采用中医的“预防”思想和体质辩证具体情况,为其提供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帮助其自主改善生活方式。帮助健康人群形成健康行为的自觉性,达到固本培元的目的;对于亚健康人群、康复人群及高危人群,即“欲病”之人,可采用中医防治、防病的思想,为其提供健康咨询和健康干预,如采用运动养生法,帮助其改善体质,达到“未病先防”,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而对于已经患有某种疾病的个体和人群,即“已病”之人,可对其进行体质判定和健康风险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协助患者就医。如此一来,通过“未病”“欲病”“已病”健康状态的评估,对个体或人群进行合理的中医健康管理,包括干预、长期追踪等措施。中医“治未病”思想为健康管理系统提供了思想支撑,奠定了中医预防和个性化诊疗的健康管理思想基石[6],也为中医学的预防、诊断、管理、养生保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具体手段。经过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健康管理确实能对人类健康发挥独特作用[7]。以“治未病”思想作为核心基石的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动态辩证观相较于西医简单的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评估来说,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和描述人体健康状态的动态变化,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管理服务。
2.2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运行模式
2.2.1信息采集与评估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亚健康人群已毫无争议地成为健康管理的主要对象[8]。中医理论和方法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治符合健康管理的要求。有关中医专家提出,可以依据中医体质辨识为个人健康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如王琦教授提出的“体质九分法”,从“欲病”之人的疾病预防入手实现健康管理[9]。体质辨识采用现场问卷方式,结合中医四诊综合辨识法、亚健康症候测试量表等量表,丰富了中医对人体健康状态信息的收集和评估方法,为系统构建中医健康管理体系创造了条件。2.2.2中医保健特色门诊各种特色门诊是当前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运行的主要模式之一[10],如养生技术治疗门诊、健康调养门诊等,针对不同的体质特性、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的体质调养方案,内容包括情志、饮食、运动调养等。同时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帮助“未病”“欲病”“已病”之人尽早、准确地发现病变(倾向),对风险进行预警,为防治方案提供客观指标,并开展中医保健特色疗法,形成具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例如,中医运动疗法在中医保健特色门诊应用十分广泛。其通过利用躯体运动或辅助康复器械的生物力学原理帮助个体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运动。以“五禽戏”为例,这种传统的中国健身方法,由华佗模仿5种动物创编,具有平衡阴阳、滑利关节、推行气血、疏通经络之效用。其中虎戏对应肝,习之可填精益髓,强腰健肾,通督脉,祛风邪;鹿戏对应肾,习之可舒展筋骨,增强体力,益肾固腰;猿戏对应心,习之可愉悦心情,畅心智,灵活头脑,增强记忆力;熊戏对应脾,习之可促进消化、睡眠,强健脾胃;鸟戏对应肺,习之可疏通经络,调运气血,调和呼吸,活动筋骨关节。
3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展望
3.1强化中医理论,融合传统健身运动
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应当重视传承和发扬我国深厚的特色中医文化。在现代健康概念和医学模式以及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以中医的阴阳、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形成融合导引、气功、武术、医学理论为一体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养生运动方法,从健康筛选、促进、管理等多方面入手,为社会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健康促进服务和计划,以期以最低的医疗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健康效益。
3.2充分运用现代技术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对患者动态的“望闻问切”,还可研制集智能化、系统化、科研化的中医健康管理软件,实现“跨领域”的诊疗服务,从而实现中医和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以先进的科学力量提升服务和管理质量。
3.3建立中医健康基础数据库
建立中医健康基础数据库,可以为开展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提供重要基础。如作为健康评估和健康需求的依据来源。为确保依据的科学性,应在不同的人群水平上开展监测。如基本健康水平、疾病危险因素、生活方式、运动方式等,从而提高健康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3.4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石
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石,强化社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开展,通过主动走进社区,以多种方式开展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宣教,加大宣传,对个人、家庭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诊疗干预措施,提升群众的认可度,塑造中医健康管理的“品牌形象”。
3.5规范评估和疗效评价标准
中医学对人体健康的评估方法和疗效评价标准有很多种,但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11]。而为了确保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向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对其手段和疗效进行标准定义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养生保健操、理疗、药膳等,并制定相应的科学评价体系和规范标准,以制度化促进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4结语
现代社会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了人们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虽然现阶段国内的健康管理仍然面临着困惑与挑战,但在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核心理念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医疗机构做出广泛的响应,积极地开展实践和探索,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融合运动养生等方法,在理念、方法、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使得中医服务网络不断扩展,为中医健康管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为维护人类健康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
作者:韩新英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本文来自《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zhongyixue/79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