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医学
舞蹈艺术学习中关于人体动作姿态规范的训练,训练中的呼吸、力道、控制涉及中医学的气血、脏腑、经络等。研究和探讨舞蹈训练中的呼吸、力道、控制以及所呈现出的人体状态,以说明舞蹈训练体系中蕴涵的中医学理论概念,通过实战与理论相结合,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舞蹈在人体养生保健作用中的认识。本文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结合中医学进行初步探讨。
舞蹈逐渐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形式,然而在传统上舞蹈作为抗病祛淤的保健功能却常常被现代人忽视。在中国传统《阴康氏之乐》和华佗“五禽戏”中,都说到了人体舞(武)动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本文从舞蹈训练中的意念与形神共养,呼吸与气血调养,力道与肝腑协调,控制与经络疏通等方面来阐述,并举相关例子进行说明。
一、舞蹈训练中的意念与形神共养
人的肉体生命与精神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和养生学的重要命题。“形神共养”,即不仅注重形体的养护,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调摄集中,使得形体康健。“意念”是一种感觉,可分为意守和想象两大类,是无形的。而舞蹈训练中的动作却是有形的,有形的动作要经过无形的感觉来体现,这样才能达到“势断劲不断,劲断意不断”的舞蹈效果。以下由蹲的训练来进行说明。
蹲通过人体下肢的下屈与直立的运动模式围绕膝关节做大腿内侧肌和小腿内侧肌的拉长和收缩的运动。训练过程中应保持尾椎垂直地面,臀部肌肉往里收住,两个膝盖向着两脚尖的方向运动。由膝盖发力,下肢向下运动的同时需感觉头顶上方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拽住,从而产生出一股上与下的对抗力。依托此意念重复且循环从而达到训练腿部内侧肌肉能力的训练目的。意念可丰富主观意识,改善枯燥、单一的动作训练,使得形更具象,神更丰彩。
二、舞蹈训练中的呼吸与气血调养
从广义上讲,呼吸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吐故纳新,以及人体内部所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之为自然呼吸。从狭义上讲,舞蹈中的呼吸应称之为艺术呼吸,艺术呼吸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控制,处理并配合把握运用呼吸,从生理的需求上升为理性的支配及其运用,使呼吸韵律,风格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
气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从天地之气中摄取清气和饮食水谷之气,以营养五脏,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气的作用主要是温养机体和抵御外邪的入侵,同时参与脏腑功能的新陈代谢。血是运行于脉中而循环于全身的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其主要功能为濡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血沿脉管循行于全身,为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血盛则形盛,血衰则行萎,血败则形坏。
舞蹈训练影响人体气血,按摩内脏,促进舞蹈者的血液循环,在这其中呼吸是一个重要的枢纽,靠呼吸来支配动作和贯穿到动作中。呼吸控制,俗名叫“运气”,呼吸频率的强弱快慢,轻重缓急均能体现人体气血状态。以下由斜腰训练和大踢腿训练来详细说明。
(一)、把杆上的斜腰训练
斜腰的训练,手拉山膀,经前迂回往后上方伸出,身体形成斜腰姿态,这一动作的呼吸过程也是先吸后呼。当形成舞姿时,同时气息吐净,气沉丹田,胸部以上部分处于放松状态,此时,气息巳在丹田之中,然后要保持这个舞姿,同时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呼吸。在保持上面的放松状态时,抓住丹田的呼吸点,吸在丹田,呼也在丹田,这样动态和静止的动作在流动中就不会出现僵硬和气息不通畅的状态了,通过这样的呼吸带动训练使得舞蹈者能自身疏理滞气,活血化瘀,平衡体内的气血阴阳。
(二)把上大踢腿的训练
大踢腿是快速而有力的动作,一手扶把,另一手拉山膀,在用力往上踢时,气息容易憋住,使胸、肩、颈等不能放松,这个时候,脸部往往呈现出涨红,因此,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应该抓住气息的支点。气息沉入丹田,先吸后呼,腰背肌、腹、臀、腿部肌肉收紧,腿往上用力踢时呼气,胸口气息吐净,放松了胸、肩、颈、头部分,这样就容易找到气息的支点,即丹田呼吸。其实,丹田呼吸,就是要求学生在舞蹈时做到下紧上松的状态,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胸、肩、颈、头自然放松,气息通畅。以便达到濡养血脉,流通气血的效果。
三、舞蹈训练中的力道与脏腑协调
五脏间的协调,即是通过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实现的。有生有制,则可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以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五脏是以化生和贮藏精、神、气、血、津液为主要生理功能;六腑是以受盛和传化水谷、排泄糟粕为其生理功能。藏、泻得宜,机体才有充足的营养来源,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古典舞身韵训练中的“劲”(即力道)是指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不同动作有不同的用力方法,而用力分寸要恰到好处。这力道的把握,取决于对腰肢训练的把握。腰部的训练对人体内五脏有着很大的作用。以腰为轴的旋转能够带动四肢旋转,以臂为轴的旋转缠绕则有助于加强手三阴、三阳经的刺激强度,可增强心、肺、大肠、小肠、心包、三焦等脏腑的功能。下肢的屈伸活动能对足三阴三阳经进行良性刺激,达到增强脏腑功能。
四、舞蹈训练中的控制与经络疏通
经络,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黄帝内经》白:“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意思是所谓的经络,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治疗百病,调节阴阳虚实,没有一处不能通。经络可以把人的内脏、四肢、五官、皮肤、肉、筋、骨等所有部分都联系起来,它是人体的生命线,只有经络通畅,身体才能保持平衡统一,维持正常的活动。
控制贯穿于舞蹈训练的始终,舞蹈训练中的控制可分为心理控制、动作肌肉控制、运动量的控制。
(一)、舞蹈训练的心理控制
在舞蹈训练中,集中心智,用意识引导动作,随着音乐,用想象带动肢体,根据动机迁移原理,这一训练对神经系统、心脏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等都有好处。即使一个简单的预备动作,背手于后,音乐起,意识支配眼睛随手起到山膀位置,做到“意动身随”,“意到劲到”,也可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二)、舞蹈训练中的肌肉控制舞蹈训练中很注重手指、脚趾等身体远端的小关节、小肌肉群的运动。如脚背的勾口,脚位的外开及内扣,五指抓地,屈膝伸膝等动作,都活动了膝关节以下的诸关节小肌肉群,加强其肌肉群的控制锻炼,能够畅通经络。柔缓的动作(如,缓慢转腰、旋臂、伸展,交替动作),能使血液循环得到加强;而快速的动作(如变身跳后的舞姿造型,大踢腿的快速上踢至在空中停留时间),有利于打通有关经络,行滞化淤。
(三)、舞蹈训练中的运动量控制舞蹈训练可以增强体质,防病健身,在训练中,应该要根据性别,年龄体质条件合理的安排运动量。适量的舞蹈训练会调动任脉和督脉以及相关穴位的功能,疏通内部经络,使内分泌系统有序化,促进机体健康运转。
综上所述,舞蹈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意念、呼吸、力道、控制在舞蹈训练中各具地位,而这四个训练要素对中医学理论中的人体内部的形与神共养,气血调养,五脏六腑之间的和谐统一及经络的疏解通行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每一个训练要素都能达到畅通气血,消除经络阻隔现象,加速血液循环,行滞化瘀,使得舞蹈者不仅能从精神上陶冶,而且还能达到抗病祛瘀的保健效果,这点应受现代人的重视。
作者:王莎莉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音乐与舞蹈教研室
上一篇: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下一篇:从管理上认识中医学 提高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