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医学
在校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是中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1〕,该系统教育对中国全科医学概念的普及和人才培养 的长远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全科医学教学需要 一支高素质的合格的教师队伍。为了解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开 设全科医学课程的情况全科医学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制定下 一步全科医学教育发展规划,教育部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分委 员会、首都医科大学于2009年3月对中国128所具有临床医 学专业的院校开设全科医学课程和师资队伍现况(港澳台地 区除外)进行调查,128所院校中有59所院校开设了全科医 学课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通过电子邮件将调查问卷发 放给各高校教务处,由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进行填写。59所高 等医学院中51所院校负责人填写了师资队伍状况调查表,回 收率为86 4%。其中我国东部省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 山东、福建、浙江、广东、江苏)20所院校共77名全科医学教 师;西部省市(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 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20所院校共75名全科医学 教师;中部省市〔包括除以上省市外的其他省市(不含港澳台 地区)〕11所院校共49名全科医学教师。
1.2方法自编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学专业师资 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所学专业、学位、职称)和职业情况(所 从事专业、授课年限、医师资格、进修情况)
1.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 SPSS 13. 0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进行X2 检验和秩和检验。
2结果
2.1 全科医学专业师资基本情况2 1. 1性别、年龄分布 51所院校中共有全科医学专业师 资201名,年龄24 ~ 70岁,平均42 6岁,其中东部省市全科 医学专业师资男性比例最高,占57. 1%,西部省市女性比例 最高,占61. 2%;但3类地区全科医学专业师资性别、年龄构 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 4.278 P=0. 118 F=1. 178 P=0. 31⑴。
2.1.2所学专业、学位及职称分布(表1)临床专业最多, 占38_ 3%;全科医学专业最少,占4 0%;取得博士学位、硕士 学位、学士学位的分别占18 4%,44. 8%和35. 3%;职称以正 高级最多,占38_ 5%副高级和中级分别占30. 0%和26 0% 初级职称最少,占5. 5%。3类地区全科医学专业师资学位、 职称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 5. 969 P= 0. 051 Hc= 0 597 P=0. 742)
表1高校全科医学专业师资最高学历及所学专业分布
2.2全科医学专业师资职业情况
2.2.1所从事专业情况全科医学专业师资主要由5部分 人员组成,即专职全科医学专业师资、临床医学专业师资、卫 生管理学和中医学专业师资。其中,专职全科医学专业师资 61人,占30. 3%;公共卫生学师资50人,占24 9%临床医学 专业师资37人,占18 4%;卫生管理学师资29人,占14.4%; 中医师资10人,占5 0%有14人为其他专业或未填。
2.2.2授课年限及取得医师资格情况(表2) 3类地区全 科医学专业师资授课年限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21. 769 P=0. 000)西部全科医学专业师资授课年限多数为 < 4年,而东部地区授课年限>6年。3类地区全科医学专业 师资取得医师资格人数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不同地区全科医学专业师资讲课年限情况)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与2005年参加师资培训班的学员比 较目前全科医学专业师资学位水平有所提高,具有公共 卫生专业背景承担全科医学教学的师资均具有较高的学历, 而大多数临床专业高学历师资尚未承担全科医学的教学任 务。我国引进全科医学概念较晚,尚没有一批真正合格的全 科医师,而让其他专科人员成为全科医学专业师资具有一定 难度,这是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过渡时期。20世纪全科医学 学科建立之时就将其定位于临床二级学科,基于此学科基础 上开展的医疗为全科医疗,而提供全科医疗服务的是全科医 生,这就决定了从事全科医学教学的人员是由具有临床实践 经验的全科医生担当。在国外对全科医学专业师资有着明确 的要求和准入制度〔4〕而我国早在2005年就有专家对全科 医学理论课师资的学历水平、工作经验和职称提出了建 议。因此,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完善的、全科医学专业 师资准入标准,以便培养一批既具有基本教学能力又具有基 本临床能力的全科医学专业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