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出现了许多经典论述,形成了很多关于文艺育人的理论命题。这些理论命题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构成了完整的新时代文艺育人的逻辑体系。深入研究这些经典论述和理论命题,有助于深入认识文艺育人的本质和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艺的教育价值,推进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
关键词:习近平;文艺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习近平高度重视文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紧密结合新时代的特征,科学地回答了文艺“为谁立言”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不仅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现实指南,也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思想,形成了很多关于文艺育人的重要理论命题。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命题,有助于深入认识文艺育人的本质和规律, 发挥社会主义文艺的教育价值,推进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
一、“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
2014 年 10 月 15 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1]23 这一论述指出了文艺在教育事业中极其重要的地位,阐明了文艺工作者在教育事业中的职责。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所处的审美文化语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消费文化、科技文化、外来文化、大众文化、网络文化迅速发展,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审美语境和文化环境,凸显了文艺和审美在人们精神世界中重要作用,这给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习近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提出这一命题,明确指出文艺的教育价值和文艺工作者的教育职责,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语言精练,内容丰富,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育人思想的重要命题。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具有多重内涵。一方面,这一论断揭示了文艺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乃至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具有重大教育价值。“铸造灵魂”意味着文艺的价值不在于消遣娱乐,更不在于感官刺激,而在于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促进人们内在精神世界的全面发展,让人们在艺术欣赏和审美感悟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坚定对美好的社会理想的信念。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2]17 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以先进文化塑造灵魂,以优秀作品鼓舞斗志。”[3]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文艺的教育职责,给文艺育人提供了理论上的根据。另一方面“,铸造灵魂”也意味着文艺育人与其他教育方式有所不同,它是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的,文艺通过审美感知和情感体验直接触碰人最柔软的内心世界,具有更加细致和深刻的特点。这也使得文艺在塑造社会主义时代新人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式难以具备的独特优势。
“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指出了文艺工作者的教育使命。在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也面临着多重诱惑。文艺“为谁而作”,成为摆在文艺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文艺是仅仅为自我表现而作,仅仅为追逐市场价值而作,还是为满足人民精神世界全面发展,提高人民思想道德修养而作?如果文艺家仅仅为市场逻辑所驱使,成为金钱的奴隶,粗制滥造迎合低级趣味的文艺作品,那么带来的社会危害也是很大的。文艺家坚守艺术理想,坚持文艺的社会价值高于市场价值,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则能极大地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文艺对年轻人吸引力最大,影响也最大”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强调:“文艺对年轻人吸引力最大,影响也最大。”[1]8 这一命题是在深刻把握了文艺的特征和年轻人的身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揭示了文艺在青年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价值。用什么方式教育好、引导好我们的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重要领域,文艺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艺对年轻人吸引力最大”,揭示了文艺育人在青年人教育上的独特优势。这一优势是由文艺的特点和年轻人的身心特点双向决定的。文艺的特点决定了文艺最受年轻人喜爱,而年轻人的身心特点也决定了其受文艺的影响最深刻和持久。从青年的身心特点来看,年轻人处于人生的青春期,世界观正在形成,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同时, 年轻人具有敏锐的感性能力和情感能力,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总之,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具有可塑性强、敏感和情感丰富的特点,这些都有助于文艺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教育价值。
从文艺的特点来看,文艺不同于枯燥的理论说教,它寓理性于感性形象之中,审美寓社会性规范于个体感性体验之中。在文艺审美中,人们能充分体验到审美的自由性、超越性和情感性,在个体的审美体验中实现了将社会性的规范和要求的融入。文艺育人感性与理性统一,个体情感与社会要求统一的教育特点有助于对年轻人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所以,“文艺对年轻人吸引力最大,影响也最大”。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这两个“最大”之间的逻辑关系,“文艺对年轻人吸引力最大”是“文艺对年轻人影响最大”的原因,前者揭示了文艺育人的特征,后者反映了文艺育人的效果。
三、“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1]22,揭示了文艺在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首先,审美具有极强的渗透性,能够渗入到人的心灵最隐蔽的角落和心理的深处。审美体验在众多体验中居于较高层次,也最能影响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通过审美体验渗入到人内在精神世界最隐蔽的角落。文艺通过审美体验深入人们内在精神世界,也深深影响着、塑造着人们的价值观。
其次,审美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文艺育人是通过审美体验的中介间接进行的,受教育者是在深刻的审美体验中感悟人生的真谛,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的,这种判断不同于理性的逻辑判断,调动审美评判的最积极因素是人的情感。因此,文艺育人不是直接通过将超个性的原则和规范强加于人,而是通过个体独特的情感体验感悟到
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蕴含的审美理想,展现了充分的自由性。
最后,相较于理论作品,文艺作品更具有群众性和大众化的品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方面具有单纯的理论宣传难以具备的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科学的、“可信的”话语。然而,科学的、“可信的”话语要想得到更好的传播也需要做到“可信”与“可爱”的统一。[4]优秀的文艺作品以其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往往为大众所喜爱,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的载体。当然,文艺的思想性要通过艺术规律体现出来。恩格斯在致作家明娜·考茨基的信中指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须特别把它指点出来。”[5]544 这就需要文艺家拥有高度的艺术修养,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于艺术形象中。
四、“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
2016 年 11 月 30 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2]18 习近平对文艺工作者的主体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不是任何文艺都能胜任“铸造灵魂”的任务,也不是任何文艺工作者都能承担“铸造灵魂”的职责。邓小平指出:“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6]211 邓小平认为,文艺工作者要想通过自己的文艺作品打动人、影响人、教育人,必须自己先受教育,提高自身素养。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7]文艺工作者“明德”是引领社会风尚、履行教育职责的前提。总之,“塑造自己”是“塑造人心”的前提,文艺工作者要履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养,做到德艺双馨。
习近平认为文艺工作者主体素养的具体要求主要在两个方面,“崇德”和“尚艺”。习近平指出,文艺家“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2]18,“崇德”是对文艺工作者人品德性方面提出的要求,而“尚艺”是对文艺工作者创作能力方面提出的要求,这些要求共同构成了文艺工作者的“塑造自己”的主体内涵。习近平还阐明了“从艺”与“为人”“做事”的统一,这不仅强调了文品与人品的统一性,而且将文艺家的艺术活动置于文艺家广阔的人生实践之中,实际上也指明了文艺家的艺术创造性的源泉。文艺工作者应该精心于文艺但又不能局限于文艺,“为人”“做事”同样关乎文艺创造力的涵养。简而言之,“塑造自己”是文艺工作者履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职责的前提条件。
五、“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强调:“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1]“13 文艺发挥最大正能量”实际上是指文艺发挥出最大的 教育价值,实现最大的教育效果。这一论述指明了 社会主义文艺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导向,也阐明了 新时代的文艺育人实践的根本原则和价值方向。 一方面,文艺要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揭示了文艺的本质,科学地阐明了文艺与社会、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的内在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育人思想的理论基础。只有正确认识、科学把握文艺的本质特点和科学规律,才能发挥出文艺的教育价值。新时代坚持科学的文艺育人理念, 同样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科学指导。
另一方面,文艺要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必须“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既是文艺创作的价值所在,也是文艺育人功能实现的前提所在,它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文艺理论中的体现,也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现实要求。首先,“以人民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文艺“从何而来”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坚持了文艺工作中的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生活和人民情感构成了优秀文艺作品的本质内容。只有深刻反映人民生活、抒发人民心声、触动人民情感的文艺才能发挥正能量,起到育人的作用。其次,“以人民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文艺的“为谁立言”的问题。文艺教育人,实际上是引导人,而方向错了,则不能起到正确引导人的作用。最后,“以人民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文艺“如何立言”的问题。文艺要想“铸造灵魂”、“塑造人心”,发挥自身的教育价值,必须要深入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心声,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所理解、所认同、所接受、所传播。只有这样,文艺要发挥出自己的教育价值,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这一命题实际上也阐明了文艺创作和文艺育人的根本方法。
六、“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2]12 文艺育人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主要是通过文艺中的典型形象来感染人和塑造人的。文艺工作者只有将人民生活经过艺术家的高度提炼,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将社会理想融入审美理想之中,将社会价值融入审美价值之中,创造出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的优秀作品,才能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
典型人物,是创作者的审美理想与欣赏者的审美理想沟通的纽带,通过典型人物的审美评价, 通过感悟典型人物的崇高或卑下、喜剧或悲剧,人们知道应该做什么样的人,不应该做什么样的人, 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人格理想。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成功的要素有很多,但是典型人物是最核心的要素,典型人物是客观的时代精神、主体的艺术理想和高度的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最能反映一部文艺作品的水平。邓小平指出,文艺“要通过这些新人的形象,来激发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6]209-210 习近平结合新时代的特征,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典型形象”理论,他要求文艺工作者“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2]12,明确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注重以新时代“最美人物”作为新时代文艺创造的审美理想。观念形态的价值系统需要具体的人格来承担才具有现实的意义。“最美人物”和“时代新人”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承担和现实体现,具有对社会其他成员的价值规范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因此,文艺工作者要注重刻画“最美人物”和“时代新人”,以“新人的形象”来规范人和引导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艺育人中,典型人物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艺家将自己的审美理想浓缩成典型人物, 文艺作品的欣赏者通过典型人物来形成自己的审美理想。正面的典型人物往往通过审美理想成为欣赏者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正是通过文艺作品,保尔·柯察金、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陈景润这些形象才成为无数人心目中的人格理想,为无数人指引了人生前进的方向。在文艺育人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到负面人物的警醒作用,更要重视正面典型人物的引导和鼓舞作用,注重最美人物的刻画、注重主旋律的弘扬。
综上所述,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文艺育人重要论述是对我国当前文艺实践和思想教育实践面临的社会环境的理论回应。这些理论命题语言凝练、内涵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时代文艺育人理论,进一步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艺育人理论的思想内涵,对于新时代更好发挥社会主义文艺育人的功能,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习近平. 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
4、庞桂甲.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J].
思想教育研究, 2017,(5).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 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N]. 光明日报,2019-03-0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qkbk/fbzd/12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