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人民重点是需要培养伟大的心灵。美育的核心是筑造伟大的心灵。习近平新时代美育思想强调美育要借助于文艺所具有的普遍性、民族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四个主要特征, 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崇高精神境界的
艺术工作者, 同时培养具有伟大心灵的新时代人民。美育工作要面向整个时代的所有人, 要注重民族传统的现代转化, 需要从理论探讨转向扫除美盲的社会实践, 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规律和需求。
关键词:习近平; 美育思想; 文艺筑心; 普遍性; 民族性; 实践性; 时代性
在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的历史条件下, 人民群众对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 文艺发展需要回应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因此新时代的美育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中关于“ 文艺筑心” 美育思想的重要论述,
中国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开展, 需要坚持普遍性、民族性、 实践性和时代性四个主要特征, 实现文艺创作、 文艺欣赏、 文艺教育的良性循环与多维互动, 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 崇高精神境界的艺术工作者的同时, 通过艺术教育、 艺术创作、 艺术欣赏, 创作出“ 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 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 进而铸造出伟大中国无愧于新时代的崇高精神和理想境界。
一、新时代美育:文艺筑心的普遍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核心就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 人民是中国的主人, 是最广大和最普遍的群众主体。 同时, 最广大人民群众既是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最普遍主体, 也是文艺服务和文艺筑心的主要对象。 文艺来源于社会生活, 而社会生活归根结底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创作的。 通过坚持“ 文艺筑心” 的“ 普遍性” 、 坚持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美育工作重点, 需要将最普遍的人民之心与文艺之心相结合。 具体来讲, 开展新时代美育工作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强调人民筑心的普遍性。
1、坚持文艺创作和欣赏的普遍性
社会主义中国的文艺必须坚持在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上的普遍性。 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中强调“ 文艺筑心” 的普遍性特征, 首先体现在“ 文艺筑心” 筑的是最广大、 最普遍的人民群众之心, 用人民的普遍创造力和人之常情来充实文艺的思想内涵、扩大文艺的表现范围、体现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因此, 新时代美育工作需要培养文艺工作者深入现实生活、深入人民群众, 关注社会现实、了解社会民生, 与广大人民群众以心换心、真心相待。
第一,文艺创作借鉴最普遍的创造力。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来讲, 文学艺术来自于人民群众自发的生活记录和情感表达, 文艺自身也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产物。因此, 文艺工作者需要关心人民生活的新现象、新风尚、新变化, 从人民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新的创作素材、 开拓新的创作题材、 学习新的创作手段。中国文艺具有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的悠久传统, 即使是在阶级社会当中, 中国文艺理论也强调文艺要表现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孔子在提到《诗经》的作用时说: “ 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 《论语· 阳货》) “ 兴、观、群、怨” 虽然意义各不相同, 但在表现人的内在生活、情感和思想方面却是一致的, 而且更宝贵的是“ 兴、观、群、怨” 都是社会大众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自我表达方式。中国的老百姓随心而发、脱口而出、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创造了中国文学和艺术史上大量优秀、伟大、意味深长、流传千古的作品, 并以此作为统治者自省、反思和调整统治策略的重要参考, 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政治作用。
第二,文艺欣赏满足最普遍的需求。 文艺创作应该像一片暖阳、 一缕清风一样, 为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提供最普遍的支持和回应, 正所谓“ 木铎起而千里应, 席珍流而万世响” , 回应社会与大众的最普遍需求。 新时代文艺作品应该具有温度、高度、深度、广度和亮度, 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提升和心灵塑造提供引导。新时代中国文艺要满足人民群众最普遍、最迫切的心灵期待和精神需求, 并以此为创作的初心和标准, 谋篇布局、经营位置、组织辞令。新时代的文艺创作不应该是古代社会贵族阶层休闲娱乐的专属, 更不应该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遁世怡情的象征, 而应该结合时代主体和社会需求, 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回应人民对于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过去阶级社会老百姓起早贪黑只是“ 在土里刨食” 的物质匮乏不同, 新时代中国人民群众对于文化艺术的心灵熏陶和精神满足有了更多和更高的需求, 对于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也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
2、坚持心灵塑造和境界提升的普遍性
文艺筑心的美育工作需要坚持文艺从人民中来、从生活中来, 也需要运用文艺来提升和塑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艺之心, 提升整个时代的艺术氛围、艺术鉴赏水平, 塑造审美趣味。但现实情况是广大人民群众在近代战争频繁、积贫积弱、备受煎熬的社会历史中长期处于物质生活及其贫乏、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 教育事业整体受到巨大破坏的现实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不高, 文艺欣赏能力和境界需要一定的积极和正确的引导, 人民群众的文艺趣味和精神需求也需要进一步的开发和提升。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美育工作者应发挥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的优势, 对于人民的文艺之心加以引导和提升。
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 文艺工作者眼界更广阔、 感受更敏锐、 情感更丰富、思想更深刻、视角更独特。文艺创作者往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感受力和高超的表达能力, 在对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文艺工作者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心灵和精神方面的明显优势, 主动树立积极为人民服务、承担起引导和服务人民群众的历史责任和身份意识, 用文艺创作的专业性、崇高性和理想性来引导整个社会在审美趣味和艺术欣赏上的提升。在经济扶贫、文化扫盲的基础上努力推进美育、扫除美盲, 与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筑造符合新时代的伟大心灵。
新时代中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富足美满, 老百姓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科技进步、物质发展的基础上有一种表达冲动和分享的愿望。由于受到教育和文化水平的制约, 无法迅速提高表达能力和分享能力, 如风行全国的广场舞既是人民生活富足、追求更高满足的体现, 也是某种原始本能冲动的释放。人们在获得自我信心和尊严方面有了很大提升, 但也在言谈举止和人生选择方面体现出粗鲁和暴力的痕迹, 只关心自己而淡化了同理心, 导致中国社会还存在很多暴戾之气, 引发了令整个社会关注和震惊的事件。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人的内在心灵塑造有待进一步引导, 情感的宣泄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 1 ] 文艺作品具有美育、熏陶和引导作用, 从心灵上能够化解各种矛盾的有效手段, 可以作为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 因为“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 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 能够
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 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2 ] 2 6
坚持文艺筑心的普遍性, 还要求文艺筑心的对象从一般的民众拓展到社会整体, 对所有人开展提升精神和塑造心灵的美育教育。文艺筑心的普遍性包括用文学艺术来引导和提升公务员队伍、党政领导干部、各行各业的从业者的心灵境界, 远离单一、极端、颓废和慵懒, 做人民的好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艺要发挥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照镜洗澡的筑心功能和美育作用, 使整个社会蓝天白云、风清气正。文艺筑心的美育思想是文艺创作、欣赏与伟大新时代最普遍的人民的创造性和需求相结合的重要指导, 既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 也需要在整个社会普遍推行, 创造一个伟大同时也美丽的新时代。
二、新时代美育:文艺筑心的民族性
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 文艺筑心” 美育思想需要坚持文艺的民族性特征, 坚持文艺的中国化、 中国心和中国事, 并实现中国化、中国心、中国事的融合统一。
1、新时代文艺的中国化
文艺欣赏没有国界, 但文艺创作却带有不可磨灭的民族性。不管是艺术语言、艺术形象, 都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质、民族特色, 即使是学习借鉴外来文艺, 也要做到中国化、民族化。
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 需要弘扬中国传统之心, 学习、借鉴并创造性地发扬中国优秀的文艺传统和民族精神。习近平指出: “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 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
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 根植在中国人内心, 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3 ] 因此, 中国传统是中国人心灵和精神不可磨灭也极其重要的烙印, “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中国再怎么高速发展、再怎么与世界接轨, 归根结底还是中国化、民族化的发展和中国式、民族式的接轨。
“ 邯郸学步” “ 东施效颦” 的古训已经讲得很清楚, 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借鉴不应该是基因突变, 而应该是吸收内化, 中国文艺创作的拿来主义、全盘西化、崇洋媚外都是不可取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源远流长, 灿如繁星的一代代贤哲的思想观念、浩如烟海的优秀传统文艺作品、汗牛充栋的古代先贤经典著作, 共同汇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心灵道路, 他们是涵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目前中国的美育实践和文艺教学之中, 在坚持中国化方面做得并不是特别理想。在很多艺术理论课程和教材中, 所介绍和阐释的艺术理论大量充斥着外来概念术语, 每一个概念术语又需要用一套外来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模式加以论证, 再结合一套证明这些理论和论证的国外艺术案例, 一整套下来根本不涉及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艺思想, 也不涉及到
中国艺术、中国形象。在当前艺术类高考中明明报名中国国画专业, 但考试时还是统一的《素描》《色彩》《速写》三门科目, 使得很多国画作品看起来像是用笔墨画素描, 失去了国画该有的中国意味。
2、新时代文艺的中国心
新时代中国文艺要筑中国心, 不但要筑中国文艺信心, 还要筑中国文艺核心, 使得新时代中国文艺具有中国根基。文艺教育也要在坚持“ 以我为本、不忘传统” 的基础上再强调“ 中西融合、 推崇创新” 。 王国维讲“ 以我观物、 物皆着我之色彩” , 所以中国文艺要讲中国故事、表现中国内涵, 用中国观念讲中国事、筑中国心。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qkbk/fbzd/127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