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写作指导
封面是杂志的脸,而封面主标题就是杂志的灵魂。在一个流行看脸的年代,主标题的作用不言而喻。因其重要性,一般而言,主标题的制作倾注了编辑最多的思考和精力,因而也最能体现一份杂志的语言艺术风格。在国内众多杂志中,凭借着前瞻的“新锐性”视角,《某周刊》已成为引导都市生活的方向标,并具有“中国第一本真正具有国际水准”杂志的美誉。其中,它的封面主标题也受其“新锐性”地位的影响,具有独有的修辞特色。
1.仿拟是其运用最多的辞格方法
通过对从1996年创刊到2015年20年时间里457条封面主标题辞格的分析,《某周刊》封面主标题使用最多的辞格方法是仿拟。仿拟是通过仿照人们日常生活中熟知的词语或句式,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的新词语或句式,它分为仿词和仿句,比如《某周刊》仿词的主标题有:《头文字i》、《未来简史》、《反动词汇》、《人联网》等等。“头文字i”是仿照周杰伦主演的电影《头文字D》而来,“未来简史”是模仿斯蒂芬·霍金的著作名称《时间简史》,“反动词汇”是模仿现有词汇“反动派”,“人联网”是模仿现有的词汇“互联网”。仿句有:《病,并快乐着。》、《小屏,你好!》、《‘汗’语言拍案惊奇》等等。“病,并快乐着。”是模仿白岩松的畅销书《痛并快乐着》,“小屏,你好!”是模仿“小平,你好!”的标语,“‘汗’语言拍案惊奇”则是模仿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
《某周刊》因其新锐的特点和对社会未来趋势的预测,对于读者来说,很多内容和事物都带有前瞻性的陌生感,这时如若再取上一个为了符合内容而标新立异的标题,势必会让读者望而却步。而仿拟的基础是建立在社会已有的词语、句子上,这些词语和句子大多为社会公众认知,利用仿拟的方法拟立标题,不仅可以消解因内容而产生的阅读畏难情绪,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而且“旧词旧式”换新颜,也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新事物、新现象、新观点不断出现,社会中原有的词汇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人们利用原有的词汇基础创造新词,也是一种必然。而《某周刊》作为一份站在时代前沿的“观点供应商”,内容主要就是围绕社会中关于新事物、新现象、新观点的纪录和预测,因此,仿拟成为运用最多的辞格方法。
2.四字格是最典型的音节类型
《文镜秘府论》中说:“然句既有异,声亦互舛,句长声弥缓,句短声弥促。施于文笔,须参用焉。就而品之,七言以去,伤于太缓,三言以还,失于至促,惟可以间其文势。至于四言,最为平正,词章之内,在用宜多,凡所结言,必据以为述。至若随之于文,合带以相参,则五言六言,又其次。”上面论述的话语中认为,四音节语段比起三言、五言、六言、七言,更给人以平稳周正的感觉,因此受到最广泛的使用。在对《某周刊》457条标题的统计中,四音节标题类型共有95条,四音节语段也是使用最广泛的。另外,两音节、三音节、五音节、六音节、七音节则分别为9条、57条、53条、41条和54条,而十音节以上的主标题比较少见。
众所周知,汉语有着明显的双音節化趋势。吕叔湘曾说:“不得不承认以2+2的四音节是现代汉语的一种重要节奏倾向。”[1]“节拍是节奏的单位。在汉语里,节拍和意群通常是吻合的。”[2]在《某周刊》四音节类型标题的语音结构中,绝大多数语法结构按照意群分析,都是读成“2+2”的节拍,比如动宾结构“感动中国”,动词“感动”和宾语“中国”;偏正结构“城市败笔”,定语“城市”和中心语“败笔”;主谓结构“男人没了”,主语“男人”和谓语“没了”;联合结构“50年50句”中“50年”和“50句”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受双音节化趋势的影响,有时从语法结构分析并不是“2+2”的句式,也会读成“2+2”。比如偏正结构类型中“云上的城、危险的性、模糊的国”,本来应读成“3+1”的节奏,但受双音节化趋势的影响,也读成“2+2”。
《某周刊》的封面主标题以四字格为主,从语言规律上看,除了因为节奏类型符合汉语双音节化趋势外,也受我国悠久的“四字格”历史影响,例如成语和《诗经》《千字文》《百家姓》都是四字格。
3.网络文化渗透日益增多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修辞则是对语言的运用。很显然,修辞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汉民族追求整体协调的文化心理,体现到修辞上就是对偶、反复、排比等辞格方法的运用。而网络文化对《某周刊》标题的影响,几乎和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
1994年我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对接后,开始进入互联网时期。不过此时的互联网还只是高高在上的尖端科技,并未在普通公众生活中产生明显影响。到了1997年,互联网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一年后,《某周刊》首次以封面主标题的形式,刊登了专题《网络就是新生活?》。这从侧面说明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的社会变化开始得到公民的极大关注和思考。2000以后,《某周刊》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个相关的专题,最开始时是网络专业领域用语开始出现在标题中,如2000年的《无厘头.com》中表示域名的“com”,2002年《从上世纪下载激情》的“下载”;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网民的日益增多,网民在网络交流中产生创造的流行网络词语也开始出现在标题中,比如2005年《“汗”语言拍案惊奇》中的“汗”,2010年的《“二”的纠结》中的“二”,2015年《单身狗也有春天》中的“单身狗”等网络流行词语。另外,网络文化的兴盛,流行的网络句式也开始出现于标题中,比如网络流行句式“什么鬼?”出现在2015年的《创业是个什么鬼?》中。从专业词语到流行词语,再到流行句式,网络文化对标题的影响日益增多。可以想象,今后有关网络文化的字、词、句,定将会以更高的频率出现在《某周刊》的主标题中。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语音双音节问题初探[J].中国语文,1963(1).
[2]张斌.汉语语法学[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
下一篇:大学生毕业论文排版技巧